中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点赞:22922 浏览:10540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语文学科究竟是工具学科还是文学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广大语文教师也达成了共识:语言是基础,文学是根本,语文学科是综合性的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文学性的双重性的学科.语文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母语教育,其任务是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其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中学语文课要加强文学教育.语文教师要积极启发中学生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学会阅读,理解主题

以往的一些文学鉴赏,存在思想认识的误区,未能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那种“考什么,教什么”的毛病依然存在.一篇优秀文学作品被分解得支离破碎,围绕考试的某一知识点,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做剖析,用掉了学生求知探索的时间,作品的人文学科特色无法充分体现.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听戏的局面终未打破.尽管教师鉴赏得生动有趣,精彩无比,学生听得茅塞顿开,津津有味,但这只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艺术,学生并没有带着要研究的问题深入反复地思考,思维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有效训练.其文学鉴赏活动,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思考,没有独立思考的“动”,教师过多的“讲”实际上是越俎代庖,学生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师要少讲,要精讲,引导学生自己多品味,多鉴赏,多感悟.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其一,关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十分重要,因为生活是社会大众化的生活,是文学的源泉.其二,生活是开放式的生活,学生学习语文要用创新思维方式看待发展的事物,体验生活,品味人生百态.其三,语文学科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大语文的动态学科,崇尚大自然,奔向大社会,在大环境之中学习语文,吸取营养和精华.其四,语文的外延形象地揭示了语文是扩大延伸的学科,是与大社会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社会化学科.学生这样的鉴赏活动比教师的讲解要好得多.

二、学会鉴赏,掌握方法

文学鉴赏是开放性、研究性、创造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与素质教育倡导的突出鲜明个性和培养创新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尤其应该在传授文学知识的同时,以去撞击学生形象思维的火花,引发审美的创新意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打下生活体验的基础.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著名理论,他反对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脱节,主张教学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杜威认为,学习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学习和增长才干.在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今天,我们仍然借鉴这一理论,还要在此基础上锐意创新,建立完善的课程理论.文学鉴赏具有开放性、研究性、形象性、实效性和创造性的五大特点,综合语言学、文学、社会学、学、心理学、美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体系,构建文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交叉汇合的框架,富有鲜明的创新精神.

中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鉴赏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为了掌握文学鉴赏的方法,教师要让学生多读中外文学名著,勤于积累,增强语言感悟,品味生活酸甜苦辣的滋味,贴近丰富的生活现实,理解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典型方法,理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创作方法.教师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第一,形象思维始终离不开具体可感的形象.第二,联想、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心理形式.第三,形象思维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教师点拨文学鉴赏知识只是引路子.要相信学生,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鉴赏作品,讲出真实的感悟和思想.学生独立思考,“心有灵犀一点通”,心灵感应要比教师硬灌给的知识更有价值.


三、鼓励写作,提高水平

学而不研则浅,研而不写则虚.作为文学爱好者的学生,对文学情有独钟,感悟性强,有写作,有研究灵感.笔者认为,学习与写作是文学鉴赏的孪生姐妹.她们彼此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新课标把文学教育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历年的中考和高考阅读题都考文学作品鉴赏.于是,文学鉴赏能力的强与弱,水平的高与低,得分的多与少,牵动了莘莘学子的心,直接关系到考试成绩的好坏,也涉及文学教育的深层领域,体现实施素质教育的成果.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撰写研究性小论文,这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因为撰写研究性小论文是动脑动手实践的思维能力训练,是提高审美能力的综合素质的成果.所以,笔者认为这种能力训练有助于克服学生眼高手低的通病.通过强化小论文的写作,切实提高文学鉴赏的写作水平.

例如,鉴赏钱钟书的小说《围城》,笔者首先要学生到图书馆借书阅读.以“围城”为小说题目有什么深刻含义?思考,再思考,要求学生读作品,勤动脑,上网找有关评价文献,构思小论文的观点,选择作为论据的典型材料,运用比喻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充分论述《围城》命题的深刻思想内涵,阐明永恒的人生哲理.然后,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写作,从不同角度论证了题目,并研究概括了关键要点:(1)《围城》的含义是:结婚和整个人生都好比是一个“鸟笼”,好比是一座“被围困的城堡”.(2)人生也有被围困的感觉,钱钟书用犀利辛辣、幽默诙谐的笔调,描写了现代社会中的各种丑态,塑造了某类人物的畸形形象.(3)题材创新,含义深刻.小说通过对旧知识分子丑态和命运的描写,辛辣地讽刺了不学无术、精神空虚、虚伪狡诈、道德堕落的人.他们没有远大理想,一个个陷进了美丽的“围城”而不能自拔,可悲可恶.由此可见,鼓励学生研究文学名著的精彩章节,准确鉴赏主题,撰写研究性小论文,多管齐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大语文教育思想的实践充分证明,实践、思考、研究、写作有机结合,形成和谐协调的教学研究新格局,拓展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视野,必将充分发挥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提高中学生文学鉴赏的综合素质,切实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率.

(龙莲明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分校51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