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受助学生感恩教育

点赞:7737 浏览:3148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现在社会,特别是在高校受助学生群体中应当大力加强感恩教育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逐渐成为大学校园里一个特殊庞大的群体,国家高校及社会各界不断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经济困难,助其顺利完成学业但在助学工作中发现部分受助学生存在感恩认识不到位只求索取不愿回报等现象文章分析了部分受助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对受助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受助学生感恩意识教育途径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在目前我国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每个家庭学校和社会都给予了他们很多关注和关爱1978年以前,我国学生上大学读书不仅免交学费,而且还能享受“人民助学金”,不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即贫困生,下同)问题198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后,在一些大学开始试行收费制度,到1997年全面实行收费制度后,贫困生问题迅速凸显出来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就在同一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至2007年秋季学期开学,新资助政策体系在高校全面施行仅2011年国家用于助学金助学贷款及其它助学费用的财政投入就达到732亿元,超过514万名学生获得高校奖助学金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创造了良好条件大多数受资助学生都非常珍惜上大学的机会,他们心存感恩胸怀责任乐于奉献,具有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品格但也很多受助学生没有意识到受到国家的资助需要心怀感恩,认为得到国家助学金是理所应当的,从未考虑过这些资金是从何而来,从未考虑过自己得到这些资助需不需要感谢谁一些受助学生以贫困为借口,行为失范思想上不求上进,学习上得过且过,生活中攀比享乐,活动中消极懒散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及高尚人格的塑造

高校受助学生感恩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感恩教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1.高校受助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

不可否认,在高校贫困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像支教学子徐本禹北大女孩刘默涵等品德高尚自强不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的优秀学生但却也出现了许多缺乏感恩意识的不和谐音符,具体表现为:

1.1对国家的资助缺乏感恩意识受助的大学生能在大学安心读书,得益于国家教育政策的实施,得益于国家大量经费的投入然而部分受助大学生中有的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前途和命运漠不关心,缺乏为国家集体利益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有的对国家的看法非常片面,往往只看到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看不到国家取得的成就,缺乏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还有些人凡事只顾个人利益的得失,没有丝毫全局意识


1.2对父母的养育缺乏感恩情怀有的贫困生,对父母缺乏基本的感恩意识,父母举债供其读书,自己盲目攀比炫耀,更有甚者偷改学校入学收费通知书,骗取父母的血汗钱,而到了节检测日,对父母甚至一个一句问候也没有这些学生只知道一味地索取,并把这种索取认为是理所当然

1.3对教师的教诲缺乏感恩之心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授业教诲之恩,而部分受助大学生却相当缺乏对教师的感恩之心一些学生一味地埋怨学校没有给他们提供足够优越的生活和发展条件,埋怨专业知识学习的枯燥无味和就业形势的严峻等等,并把这些抱怨转嫁到教师身上,蔑视学校规章制度,怠慢课堂学习,对待教师形同陌路,甚至对教师的严格要求怀恨在心等等,极度不成熟和不理智

1.4对社会的给予缺乏感恩理念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他人,离不开社会,有些贫困生在得到社会爱心人士资助后竟没有一句感激的话,更没想到如何回报如湖北襄樊5名受助大学生,只有一名给资助者回信,但信中不但通篇连个“谢谢”都没说,还希望资助者再次慷慨解囊,让资助者心里很不是滋味由于被认为对资助者态度冷漠,缺乏起码的感恩之心,2007年五名贫困生被取消了再次受助的资格

2.当下受助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新的形势下,国家和社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资助力度相当大分析受助大学生中感恩缺失的种种不良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方面分析部分受助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2.1社会环境不佳,对感恩教育产生负面影响一是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由此带来的惟利是图金钱至上以及享乐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另外,社会上“忘恩负义”的现象屡见不鲜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不良社会环境构成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重要诱因二是社会舆论过于强调贫困生受助的绝对性当社会舆论过于关注对众多热心慈善事业的有识之士善举的报道和传诵,不对忘恩负义的贫困生的行为进行教育或抨击批判时,贫穷似乎已成为贫困生必须受助的绝对理由,在接受爱心时没有携带上传递爱心的责任,过于强调“贡献爱心”的必要,致使受助贫困生认为理所当然受之无愧,毫无感恩回馈意识

2.2家庭教育不到位,缺乏感恩教育内容在许多贫困生家庭中,很多父母因为贫困没有精力来教育孩子,或者因为贫困觉得亏欠着孩子,故而只一味地溺爱孩子;再者,父母为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宁可自己节衣缩食辛苦劳作,也不让孩子做农活和家务,结果“穷家也养宠儿”;有的父母不愿意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辛苦和生活压力,而造成了父母和贫困生之间缺少沟通父母工作的辛苦,他们不了解,父母承受的生活压力他们不知道,为此,无法激起孩子们的爱心,当父母的这种付出被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一种责任时,其子女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也就被淡化了只有了解父母艰辛的贫困生,才会理解父母为了自己成长成才所付出辛劳的价值,才会用感恩的心善待父母2.3学校注重知识传授,忽视感恩教育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主要以学生的升学率就业率作为衡量学校的标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教学成绩成了学校的惟一追求,感恩教育很难进入教学范畴而到了大学,很多高校也把重心放在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上,专业课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同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坚的专职思政教师人员不足地位不高出路不明,整天忙于奖贷助补免的评定与信息输入各项文体活动的开展早操晚自习和学生宿舍卫生的检查等等做不完的日常事务和突发事件的处理,无力潜心开展德育教育和研究这样从中小学到大学德育工作都被不同程度地忽视,导致感恩教育工作相当不足,感恩教育的效果难以彰显

3.新形势下受助大学生感恩教育途径的思考

感恩是做人的最起码的品质古语说“知恩图报,善莫大焉”,告诉我们的正是感恩的重要受助贫困生感恩意识的缺失,既有悖于中华民族道德风尚的内涵,也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对受助贫困生感恩的唤起和回归,成为目前高校在开展资助工作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对受助贫困生进行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是培养其自立自强人格的基础教育同时,感恩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校德育工作的着力点之一尤其是在当下的社会大背景下,对感恩意识淡漠甚至缺失的大学生来说,则必须通过实施感恩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受助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3.1积极营造环境,创造感恩氛围总书记要求“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全社会包括教育宣传文艺理论等部门和人员要对所有大学生的知恩报恩的典型进行大力宣传颂扬,对于忘恩负恩的反面典型要旗帜鲜明措辞严厉地予以批评鞭笞

同时,校园环境也是无声的教育,氛围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积极建立以“感恩”为主题的良好校园环境,让学生的心灵在充满感恩的氛围中接受洗礼如通过校园广播学校橱窗班级板报多媒体等校园的宣传阵地,开展讲述感恩的故事创办感恩小报设计感恩广告编排感恩节目等活动,使感恩教育有声有色,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另外“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老师自身的高尚情操和模范榜样作用是对学生最好的感恩教育示范高校辅导员作为学校思政工作的一线工作者,他们年轻活跃,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与学生接触密切,了解学生的心理好恶,易于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其观点也易于被学生接受,其言行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所以,辅导员应将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纳入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当中,循序渐进地培养贫困生的感恩意识

3.2充实感恩教育内容,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感恩教育合力在家庭中,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必须要让子女体验到父母正节衣缩食地供养他们上大学,要比正常人付出更多的艰辛父母在子女面前要多讲国家社会老师对自己家庭关心和付出,让子女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建立起对学校国家社会的感恩之心;在学校里,教师通过教育让学生了解政府是在支出比重较大下,排除了万难为他们实施各项补助;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他们拓展勤工助学岗位做了大量工作,老师们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贷款和各项补助手续等,让他们在享受资助的同时懂得回报,在看到自身努力的同时,也要看到别人的付出,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

3.3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高等学校作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部门,有责任也有能力成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主体在感恩教育过程中,高校要化抽象理论为具体活动,改变传统的说教和灌输方式,以活动为载体,从小事实事做起,增强其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召力,让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体验和感悟感恩报恩,凸显大学生在感恩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高校应创设一定的教育情景,激发大学生强烈的感恩情怀如春节的时候要求大学生给父母老师亲朋好友拜年祝福;清明节带领学生去革命圣地或烈士陵园扫墓,让大学生真切地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中秋节走访孤儿院敬老院,让大学生和那些社会上的更为贫弱者一起共度佳节,让受助大学生体会到自己还是幸运者,应更加珍惜自己的大学生活;利用暑期社会实践,走访看望贫困户;帮助父母做家务,节约父母的血汗钱等等在开展活动时要引导学生感恩教育不是完成任务或做一两件好事,要在思想意识里渗透感恩的思想,每一件事情里渗透对他人的感谢,把感恩作为快乐的事情来做,享受付出的快乐,享受付出的牺牲,享受感恩的生活

3.4进行毕业后跟踪怎么写作,实现感恩教育的良性循环

感恩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识恩知恩,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报恩施恩今日受助的大学生明天有可能是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高校可以将这些受到国家资助的大学生建立档案,完善管理档案可包括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校期间受到了多少资助这些资助主要用途资助的效果等等,并对这些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向学校国家反馈分析报告,为国家的资助政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以便出台更加妥善切实可行的资助政策高校应设立资助基金中心,在对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的同时,可以邀请出资人到学校作人生经历报告,他们的报告对于台下的大学生来说更具说服力还可以积极倡导这些受到资助的大学生在自己的事业取得成功后,捐资到资助基金中心,基金中心再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完成学业这样既可以拓宽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渠道,又能在资助的过程中教育和激励着大学生自立自强,努力创业,实现良性循环

总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我国高校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贫困生群体的教育工作将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立与国家的长久发展感恩教育是推进高校德育教育改革的助力器,是对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创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元素感恩是一种严谨的生活态度,是一种高贵的品德,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我们相信,一个面带微笑文明礼貌,懂得感恩感激感谢别人的大学生,一定是一个被人欣赏的人,一个懂得健康快乐生活的人,也会是一个有有诗意有灵气有想象力有悟性的好学生,日后也一定会成为国家和社会的精英与时代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