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策略

点赞:15031 浏览:6769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孩子能否适应幼儿园生活,是父母对刚入园幼儿最担心和牵挂的问题,比如孩子在园不会脱裤子怎么办?孩子在园吃饱了没有?睡得香不香、能否融入班集体,都是父母不放心的.面对着一颗颗牵肠挂肚的心,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怎样做才能让家长放心,促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呢?本文就此进行论述.

【关 键 词】幼儿园教师适应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169-01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幼儿园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家访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可以叫他们的乳名,可以减少幼儿对新环境的陌生感.

二哄一哄

对早上入园哭闹的幼儿抱一抱,或者给一个幼儿喜欢的小贴画或小糖果,让其以愉快的心情入园,使父母放松紧绷的心弦,使父母放心离开.孩子在家中挑选一件最喜欢的毛绒玩具带到幼儿园,通过物品的传递转移孩子的焦虑情绪.

三讲一讲

主要讲:(1)利用第一周的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消毒常规,消除家长担心孩子感染传染病的顾虑.(2)讲一讲幼儿园的便民怎么写作措施,解除家长对担心孩子不会吃饭、入厕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工作.(3)讲一讲怎样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经验,比如晚送早接,让孩子体验与家人团聚的喜悦,不要让孩子有被遗忘的感觉,而对幼儿园产生恐惧感,逐步适应后按正常接送.

四提要求

要求:(1)要求家长送幼儿入园后,立即离开,不要躲在门、窗后偷看,或者中途来看,延长或增加幼儿哭闹次数,影响幼儿的适应能力.(2)让家长多关注孩子在幼儿园认识的新朋友,尤其是同一个社区的小伙伴,接了孩子后不要着急离开,让孩子与本班的小朋友多在一起玩,让孩子尽快熟悉幼儿园的人和事.(3)不要用负面语言误导孩子,让孩子感觉幼儿园是一个恐怖的地方.要求家长不要用“你不听话,就送你上幼儿园”之类的话,让幼儿对幼儿园产生恐惧感.(4)避免宝宝耍花招,说幼儿园不好,某某老师对他不好,不想上幼儿园,要求家长坚持天天送,让孩子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五善意的谎言

初入园的幼儿可能不太适应幼儿园生活,在中途有哭闹、不愿意吃饭和入睡的现象,但当家长来接孩子时问起幼儿在园的表现时,应该先肯定孩子好的表现和成绩,比如:孩子在园挺好,表现不错,吃饭、喝水、睡觉及玩得都挺好,首先让家长放心,解除家长的顾虑,孩子才会更安心,才能更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走上正轨,然后进一步向家长提出要求.

六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和主题活动

游戏是幼儿都喜欢的,这不仅因为幼儿爱玩,还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暂时忘记想家.在游戏中有利于促进幼儿自身良好品质培养和个性的形成.如娃娃家的游戏中,教师可以担当妈妈的角色,和幼儿互相打:“你是谁呀?”“妈妈正在上班,下了班我来接你”等,幼儿便在游戏中获得满足感.体育游戏中如老鹰抓小鸡,老师可以扮演“鸡妈妈”,孩子们扮“鸡宝宝”,一个幼儿作老鹰,通过游戏逐步地使幼儿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乐趣,体验游戏活动带来的乐趣和表现自己的成就感.

七准备多种多样的玩具供幼儿玩耍

几乎每个幼儿都喜欢玩具,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色彩鲜艳、安全卫生、美观形象的玩具,如雪花积木、几何图形积木等,或带幼儿玩滑梯、过独木桥、跳跳床等大型玩具,表现好的幼儿,分发一些诸如小红花、小星星的小礼物,激发幼儿喜欢、向往幼儿园的感情.

八给孩子创造家的氛围

给孩子创造家的氛围,让孩子自由地在幼儿园生活和学习,耐心对待每一个幼儿,用爱心拉进他们的距离.静下心蹲下身,让孩子感觉幼儿园就是自己的家,老师像妈妈,小朋友们都喜欢和自己玩.同时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解决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鼓励孩子学会自己吃饭、入厕等等,以避免因为生活上的不适应而产生焦虑.

九用熟悉的音乐吸引孩子,缩小家园差距

如今的家长都重视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教师可利用家访了解孩子喜爱的音乐,幼儿入园初期,教师可以常常播放这些音乐,组织孩子一起来听,特别是当某个幼儿哭闹时,有针对性地播放一段他在家里喜欢听的音乐,有助于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产生对幼儿园的熟悉与亲近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多组织些音乐模仿动作,如:拍手、走步、打鼓、吹喇叭、鸟飞、象走等,节奏要稍慢,力度与速度要均衡,动作变化要少,多重复.实践证明,孩子对这样的韵律活动很感兴趣,肌肉的大幅度动作能够让孩子身心处于放松、愉悦的状态,从而减少对父母的想念.

十及时进行家园沟通

主动与家长交流,了解孩子在家的生活习惯和方式,比如:孩子是由谁带大的、日常的习惯是什么、喜欢吃什么、喜欢什么玩具等,以更好地照顾幼儿在园的生活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