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点赞:2935 浏览:697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权威,学生被动接受.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完全没有自己的主体地位,较多的是处于被督促、纠正的客体地位,这使得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主能力以及创新的在很多情况下是被压抑的.学生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思考,只能面向书本和教师的标准去迎合,由此形成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和教师“一言堂”局面,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很难说是健康、快乐、全面发展,也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和能力的需求.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把课堂能够还给学生.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要求把教学看作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的、批判性的、探究性的活动;把教学看作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建构生活的过程;把教学看作是师生互动的交往活动.

一、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中学语文学课,要探求全新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首先需要分析学生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的接受心理:相对于教条的传统的传播方式,他们更乐于接受生动的、有着较强情节性、故事性的知识,善于思考的学生也不会排斥观点,但是他们更乐于在故事中接受观点.例如: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他们更善于在自己的“表现欲”动力下去精心准备一次小表演展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虽然教学本身的定义就是师生间的互动,但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仍然没有改变教师为中心的格局.事实上,针对今天的中学生,他们缺的已经不是语文知识,而是语文认识.我们的教学需要以学生交流知识为中心,由老师充当从知识到认识的桥梁.语文教学应由学生参与式向学生主导式转变.

二、教师必须要有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

教师必须要有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它包括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教学目标等内涵.现代教学理论强调:备“课”既要备教材,重视教材规定的知识内容的传授,更应备学生.现代教学观念及教学思想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改变学习方式,鼓励质疑创新.运用教学媒体,整合学科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备好课,写好导学案.首先进行知识自我梳理,这是课堂活动的准备阶段.在这一步中,教师要设计好本节课的明确的简洁的学习目标.以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学生个人依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在一定时间内对学习内容自主学习,梳理课本内容,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以及初步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源于传统教学的“预习”,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程序.这一步中应该注意的方面:教学目标要简洁、明确;教师要对学生明确学习时间;其次学生自主学习,这是关键的,在学习中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答,然后老师做小结.第三步老师点拨,学生开动脑筋.第四步合作探究,学生互相探讨.第五步课堂达标,检测学生所掌握的知识.

初中语文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教学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充实新的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自主学习的视野

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首先,应从改进教学内容着手.按惯例,课堂教学的内容,须遵循课程标准,以及教材所规定,由教师拟定教案,然后组织课堂教学.但课堂教学内容也该与时俱进,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规定,应有所突破,略作调整或充实.恰当、适量地引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新信息、新材料,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学习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提出新问题,活跃其创新思维.

其次,引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新信息、新材料.只要平时多上网搜索,多注意阅读些报刊杂志,多收听广播电视,就可以收集到所需的信息和材料.对有搜集条件的同学,多鼓励他,多欣赏他,适时指导他,他们会越做越好的.


再次,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要用动态直观教具,特别是现代的音像教学设备,教师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努力为学生设计并提供一种仿真逼真的现场情景,努力为学生开辟并展示一个活灵活现的语文画面,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兴趣,逐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知程度,并逐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

四、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语文新课堂教学改革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正如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所以说激发兴趣对语文教学而言、对学生的学习而言都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奉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师多致力于如何去教懂学生,如何去教会学生.学生则常常成为课堂上的听众和书记员.老师无意中把他们的大脑当成了一个巨大的存储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他们本身存在的巨大的潜能,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感受,使学生觉得语文令人厌烦,他们对语文课没有好感,甚至反感,常常因此导致消极的学习态度和被动的学习策略.这正如先贤朱熹所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那么如果我们要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启示.毫无疑问,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圣人孔子曾根据自己的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寓教于乐”的教法.因此,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巨大潜能、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对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引发学生好奇的语文问题情境、时空情境等等.例如,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在部分章节内容的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语文知识的容量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所欢迎,学生不仅语文知识大大丰富了,而且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讲课当中,讲到兴趣正浓时,有意嘎然而止,留下空白:在某一语文知识的教学结束时,提出一个或几个以后学习的有关悬念,埋下伏笔,让学生带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愿望结束对某一知识的学习,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相对独立解决问题,同样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探索语文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漫长的教学过程,怎样教好学生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学艺术的探究者,任务是任重道远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把课程改革推向深入,以适应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适应时怎么发表展的需要.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要在积极继承知识教学传统和充分总结知识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适应时代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