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当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社会因素

点赞:29189 浏览:1332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前进,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在物质的生活的显著改善中,人们的精神生活并没有随之改善.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不仅包含物质文明的建设,同时也包含着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社会,才能称之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所以现阶段我国应着重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本文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对影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因素进行解析和探究.

【关 键 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影响;社会因素;探究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步入了以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为核心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作为其最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规范社会主义市场道德秩序和提高公民道德水平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并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支持.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文化多元化趋势的加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教育因素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建立在对整个社会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基础之上,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具体体现.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可以说贯穿于每个公民的整个人生,公民从懂事开始就不断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道德影响和教育.就公民的人生发展阶段来说,家庭和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对公民思想道德的塑造乃至对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显得最为重要.

(一)家庭教育对当前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通常情况下,父母对孩子的道德影响是公民思想道德的第一个来源.首先,家长通过日常生活行为中的道德展示而成为孩子学习和效仿的榜样,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道德素养施加影响.这种影响具有不稳定性和随意性,因此比较零碎,难以形成思想道德的系统化.其次,长期以来,我国把应试教育作为选拔优秀人才的考核标准,在这种教育制度的惯性影响下,家庭教育形成一种教育畸形,即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教育远多于道德品质的培养.第三,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计划生育在全国范围内贯彻执行,致使相当一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更不愿意对孩子严格要求,其溺爱程度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些做法都直接大大降低了家庭对公民德育应有的引导效果.在这种情形之下,公民的德育责任逐渐转移给了学校,学校逐渐成为公民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和主要责任者.

影响当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社会因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主义道德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学校教育对当前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影响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家庭的教育职能逐渐转向学校转移,学校作为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社会机构,也担负着训导公民道德素质的最主要的社会责任.这是因为当公民从学校步入社会之后,其所受到的道德教育无论是在完整性、系统性还是在先进性方面都无法与学校教育相提并论,更多的是靠自我约束和感悟.因此,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需要从娃娃抓起,这也是我国中小学校均开设了公民思想道德和政治思想教育课程的目的所在,以期能够尽早培养青少年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使他们从小树立起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可见学校德育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进程中的重要性.

本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校的逐年扩招,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这一方面使得更多的青年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德育培养的困难性.这主要是因为青年学生所面临的德育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教育背景、人际关系、思想构成等与过往相比,往往都更为复杂,也更为稳定.并且在这背后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虽同受大学教育,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相差很大,道德品质也是良莠不齐.大学生作为基本具备公民素质的社会人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源头在于青年学生早年所受到的道德教育有所不同,包括早期的家庭教育和初高中教育.尤其是在有些地区,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压力的影响,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在学生的智育方向投入了过量的精力,而基本上忽视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道德培养.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有才无德”的情形,也使得高等教育过程中公民社会道德培养的难度加大.

针对大学德育教育困难重重这一社会现实,社会必须转变原有的思想道德建设思路,不能仅把德育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而应该转而谋求整个社会的合作.尤其是实现学校教育与早期家庭教育的合作,真正做到对学生的基础道德建设有所帮助,从而加快我国整个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步伐.

二、中国传统道德因素和西方外来道德因素

传统道德因素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影响

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确立起来的一套完整的道德体系,其内容涵盖了儒、释、道、法等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道德思想.它既是中华民族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高尚道德品质的集中体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忠、孝、和”为核心的传统道德观念早已渗透于我们整个民族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并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因此,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应当立足于当代社会发展需求,充分挖掘和吸收蕴藏于传统道德体系中的思想精髓,深化社会道德层次,进而加深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价值内涵和历史维度.这无疑有利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作为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是对我国社会存在现实的具体反映,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而不能受制于传统道德的框架.但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道德建设一直被划分到政治工作领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被看成是政治思想教育的附属品.这种做法造成两个不良后果:一是整个社会群体对道德建设目标的极端理想化,从而忽视了道德建设的现实价值取向;另一个是造成相对固定的理想化道德模式与不断变化地社会现实严重脱节.由此形成的思维定势到目前为止也一直未能被彻底打破,以至于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依然让很多人感到不太适应.因此,当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只有在吸收传统道德精华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敢于打破历史桎梏,才能取得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后胜利.(二)外来因素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影响

外来因素主要指的是近代以来从西方输入中国的欧洲文化及其中所蕴藏的道德观念.自战争以来,西方的社会道德观念便开始源源不断的向中国灌输开来,尤其是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及世界文化的普遍流,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外来因素强烈的冲击着中国传统的优秀道德规范,也对现今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造成显而易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西方个人本位主义道德观对中国社会道德的渗透,进而影响到当今社会的整体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最近几年,社会道德缺失现象层出不穷,从三鹿奶粉事件到南京彭宇案再到肯德基事件,个人主义无不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面对这种情形,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的外来文化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自身民族道德文化的优势和劣势,准确分辨出外来道德文化的精华和糟粕,汲取二者之长并加以碰撞和融合,在形势和内容予以创新,使之产生新的活力,以便不断丰富中华民族的道德体系,增强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法制因素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曾明确指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法律作为一种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的社会道德训导手段,通过国家暴力机器来达到惩恶扬善、规范社会成员活动的目的;而道德恰恰相反,它是通过对社会成员内在价值和情感状态的一种柔性引导从而达到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目的.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需要以国家法制为依靠,公民法制意识的提高和法律权威性的有效性为社会道德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因此,法律无疑是影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内容需要经过法律的确认和保障.具备和遵守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不仅是法律对我国公民的要求,也是公民应尽的社会义务;它的实现不仅依靠民众的自我约束力,还以国家暴力为依托,切实保障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得以实现.

第二,国家法律通过对少数违法犯罪活动进行有效打击和处罚,从反面对民众的社会行为产生警示作用,从而引导社会成员尽可能地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定,树立起社会主义道德的羞耻感和荣誉感.这既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的良好社会环境,又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法制烙印.

四、社会舆论因素和大众文化因素

社会舆论一般是国家向广大民众宣传主导意识、灌输统治意志的主要手段.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生活节奏随着信息的迅速传播也在不断加快,电视广播、报纸刊物以及网络通讯等诸多媒体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由这些大众媒体所主导的社会舆论对社会道德建设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大众媒体能否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情,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坚持团结稳定的方针、以正面宣传为主,对我国社会道德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广大媒体必须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己任,充分发挥自身在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引导作用,牢牢把握住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这一方面能够使得整个社会阶层形成良好的道德建设氛围,以利于构建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和社会规范;另一方面净化和整合旧有的道德空气,以便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符合的道德体系.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大众文化逐渐违背了我国社会文化的特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一些大众文化的作品为了创造经济收益,以恶俗、、低级的作品迎合道德低下、品味低级的受众,使大众的道德观受到严重的侵蚀.还有一些低俗的娱乐作品,也严重的冲击着受众的道德底限.而且大众文化越来越多的渗透到商业的领域,使大众文化沦为创造利益的工具,大众文化的生产者也把价值和利润作为主要的追求目标.所以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对大众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充分发挥大众文化的道德价值,在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上,清除具有负面影响和低级趣味的作品,推广一些优秀的大众文化作品资源.使大众在消费时,在优秀大众文化作品的积极影响下,能够得到文化的熏陶和心灵的净化,提高大众的欣赏品味和消费品位,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大众文化素质,推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加快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五、结论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除了受教育、法制、舆论及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文化政策等.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充分辨别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