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控制视域下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规避与重塑

点赞:20043 浏览:85602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然而在现行我国教育管理模式下,幼儿教育的课程设置属于“空白区”,无监督、无管理,相应对统一的保教模式也就无从谈起.同时由于我国义务制教育尚处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探索时期,地区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幼儿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设置就出现了一刀切,一律“向义务制教育看齐”的情况.加之多数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知程度不深,对幼儿教育的实际需求也是沿袭了义务制教育的教学目标,甚至是直接以应试教育的考察方式及标准对幼儿教育提出要求;而为了保障生源,幼儿园只能按家长的“需求”授课.因此在多数地区都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这与《纲要(2010-2020)》、《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及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是相违背的,而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就必须重点加强教学目标的重塑,同时需要健全幼儿教育的教学监管体系,才能保障幼儿教育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关 键 词】幼儿教育小学化教学目标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成倍的效果.追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根源,其实是由于幼儿教育的目标脱离了幼儿的智力及兴趣发育情况导致的.而这种脱离的原因其实是由家长和幼儿园双方作用共同形成的.

一、幼儿教育教学目标产生偏差的根源

1.家长需求导致教学目标偏差

首先,幼儿教育的目标受到家长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家长通过对幼儿园的选择权实现对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影响,由于目前我国民办幼儿园存在招生、运营等多方面的因素.大部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是不充分的,沿用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至幼儿教育中,对于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就追求可见的教育成果.因此,数学计算、语文背诵甚至是英语背诵等具有明确判断标准、结果可测量的“小学化”课程内容就成为家长重点关注的对象,而对于体育、游戏等等具有中长期教育效果的课程,家长往往视而不见.这种对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内容差异的不理解造成家长对幼儿教育设定目标的情况是教育目标产生偏差的内在原因.

目标控制视域下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规避与重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升学体制牵拉教学目标偏差

其次,现在由于我国小学教育的师资力量存在不平衡的情况,部分小学因为报名人数较多,因此采取考试的形式进行入学选拔,而考试的内容基本是以应试教育模式下可衡量的数学、语文等内容作为考试科目.为了子女今后能够顺利入学,或者是为了入学之后尽快适应小学的教育模式,家长对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期待就被再次加深,这就直接导致了家长对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提出明确需求并施加压力,这种压力体现为幼儿园的招生压力;因此幼儿园为了保障自身的生源数量,只能迎合家长的教学需求,加大“应试类”课程的环节,特别是民办及农村地区的幼儿园,为了增加招生人数,主动以“应试类”课程作为招生宣传点,进一步加强了教学目标偏差的幅度.这种小学入学选拔体制的“牵拉”是造成幼儿教育目标偏差的外在原因.

二、幼儿教育教学目标的重塑

想要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就应该从影响幼儿教育的教学目标的三个环节入手,对家长的教育需求进行引导,对幼儿园的课程设置进行规范,同时通过完善监管来实现幼儿教育健康化的发展模式,还原幼儿教育的本来目标.

1.前馈控制——引导为本、宣传为主

这种重塑表现在首先要对家长的需求进行良性的引导.有专家调查显示:有90%以上的家庭把教育与学习相提并论,认为学习的成绩就是教育的效果.79.8%的家长认为孩子上幼儿园是为了学习文化知识,而所谓“文化知识”是指识字(62.7%),数数(52.8),讲故事(49.2%),唱歌(36.6%)等.因此,切实扭转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不正确的期待,是根治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首要目标和根本保障.从执行方式上来说,城市地区的幼儿园可以通过定期邀请幼教专家入园讲座,自己编撰有关幼儿教育知识理论的宣传手册对家长进行发放,帮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从而促进和引导幼儿家长转变固有的幼儿教育认识.而对于农村及目前教育水平不够发达的地区,则需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开展长期性的幼儿教育理念的宣贯工作,比如可以结合一些“非小学化”的课程,邀请家长参与其中,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家长去发现正规的幼儿教育课程给孩子带来的改变与进步,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教学需求.其次,幼儿教育机构和社会机构也应当形成合力,在全社会架构起健康幼儿教育的风气,积极借助网络、多媒体的形式,帮助家长更多的了解幼儿教育.

2.同期控制——保教结合,以保促教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幼儿园的管理体制和经费来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幼儿园被推向市场实行自收自支,幼儿园经费问题成为幼儿园发展的一大问题.特别是目前私立和民办幼儿园进行市场化运作,自负盈亏,需要赢利来维持.同时由于当前很多地方政府不再投入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数量越来越少,公办幼儿园的示范和引导作用难以发挥,民办幼儿园便失去了制约.因此,扭转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不正之风,也需要幼儿教育机构自身要端正态度,不以“小学化”课程安排为噱头促进招生,不以“有利升学”为诉求点误导家长,不以“成绩优秀”为授课考评形式对幼儿施加压力,真正发挥幼儿园“保育”功能,以保障幼儿身心健康,教导幼儿基本能力和素养为首要前提,真正摒弃“教育”模式,还幼儿教育纯净、正规的办学模式和思路.

3.反馈控制——完善监管,职责明确

目前我国的幼儿园监督管理职责属于政府的社会事物管理部门及当地教委管辖,但是目前的监管核心主要集中在幼儿园的资质认定上,即是否具有开办幼儿园的资格,考察标准也主要是场地、教师配备等硬件因素.而对于幼儿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环节的管理目前尚属空白阶段,国家也未出台统一的管理办法及相关条例,对于幼儿教师的资质认定也不够完善.这就使得部分幼儿园特别是私立和民办幼儿园有了可乘之机,通过片面迎合家长的需求进行市场竞争,从而扩大生源,获得盈利,这也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情况“屡禁不绝、屡禁不止”的情况之一,因此想要完全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就必须完善幼儿教育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的监管体制,建立幼儿园的招生信息的审批报备制度,对于违规机构进行处理,从而从反馈机制上对幼儿教育的参与方进行约束控制,保障幼儿教育目标的健康和完善.

三、结语

幼儿教育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它是一个人发展奠基的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因此,从源头上,从教学目标上对现行我国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进行规避和重塑,对我国人才培养意义重大,需要我们长期努力,坚持探索,才能保障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繁荣、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璐: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2.

3.顾荣芳:幼儿园教学从儿童出发:应然与实然之差异[J],学前教育研究,2007,12.

4.AnnTaylorAllen,“‘Letuswithourchildren’:KindergartenMovementsinGermanyandtheUnitedstates,1840-1914”,fromHistoryofEducationQuarterly,Spring1988.

(作者单位:132200吉林省永吉县口前镇永吉县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