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学生价值观

点赞:4937 浏览:1880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价值观是指人们以自身需要为尺度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观念体系[1],它代表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国内对于价值观的研究起步较晚,以杨国枢为代表的社会心理学家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对中国人的价值观进行研究.其后,黄希庭组织了“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课题组[2].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是其社会化的一个过程,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价值观在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将直接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其个性的形成.因此,面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现代中学生,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中学生价值观现状

中学生价值观是中学生对价值和价值关系的理解和追求,是影响中学生决定行为目标、选择行为方式以及解释行为结果意义的核心因素,是现代学校学生文化建设的根本和突破口.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其价值取向与价值观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作为生长在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并受多元文化影响的当代中学生,他们的价值观与以往其它时候的价值观有着很大的不同.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对郑州市和周边农村中学生价值观现状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初一至高三学生共137人,其中男生68人,女生69人;初一学生23人,初二学生34人,初三学生25人,高一学生20人,高二学生15人,高三学生19人;城市学生54人,农村学生83人.问卷包含六个维度:自我关注、社会责任、锐意进取、良好心态、宜人利他、物质享受.对这六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中学生有自我关注的占45.1%,有社会责任感的40%,具有锐意进取精神的占30.76%,良好心态的占30.72%,宜人利他者占30.63%,物质享受者占30.16%.从调查分析的情况看,中学生价值观总体上是积极的,其中自我关注所占的比例最高,物质享受最低.其关系是:自我关注>社会责任>锐意进取>良好心态>宜人利他>物质享受.通过调查,中学生价值观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人生认识不足,缺乏正确的人生观

生存无动力,生活态度消极,过多的索取而不愿付出.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对生活抱消极态度,“郁闷,空虚,没意思,无聊等”这样的字眼成为他们的口头禅.同时他们又认为应有不同于父母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表现出“自我肯定和自我坚持”.

2.缺乏道德意识,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在日益多元化的个人选择中,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挑战,他们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重自我表现轻道德品质.虽然多数中学生有道德规范意识,但他们对道德的作用及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认识模糊.也有一部分中学生对社会上的虚检测行为没有正确的认识,不知道生活的艰辛,缺乏对父母和长辈的尊爱,孝意识淡漠.

3.贪图享受,没有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首先,受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一些年轻人产生了金钱至上的思想,把物质主义、享乐主义作为自己追求和奋斗的目标.”[3]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打破了长期的平均分配和低收入的现状,穷富差别拉大,一些有钱人的高消费和炫富现象使一些中学生看到了金钱的巨大作用,导致他们在金钱和利益面前迷失了方向;二是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使一些年轻人的道德价值观发生了转变,致使他们无心学习、迷恋网吧[3].羡慕有钱人,盲目追求高消费的消费观在现代中学生中较普遍.

现代中学生价值观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学生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4.文化价值观存在盲目性

现代中学生追星普遍,崇尚外来文化,人际交往功利性强.学生“追星运动”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潮流,崇尚外国大片,认为外国片“拍摄技术高,视觉效果好”,并且“喜欢外国大片所反映的外国文化”.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强调互相利用,有明显的功利性倾向.

总的来说,当代中学生的价值观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在他们正视公理和社会规范的同时也不忽略个人品德的要求和个性的发展.中学生是心理发展的激变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转折点上,价值观是他们人生发展的航标和导向.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和多元发展的社会里,价值观的导向对他们的人生发展尤其重要.因此,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的中学生,对他们的价值观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二、中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中学生价值观常常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社会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同时,家庭因素及中学生自身因素也是影响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原因.

1.社会的原因

目前我国中学生价值观的发展面临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社会新格局的变化,个体意识、公平竞争意识等文化精神张扬,社会的多元化、个体收入的差异、人际交往关系的功利化和复杂化,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由于社会的发展逐步呈现开放性、化、多样性特征,多种文化间的冲突和融合,使中学生在价值观的选择上不知所措.

2.学校的原因

在社会转型期间,我国基础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学会做人”等方面的教育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加上新时期中学内部存在着管理上的问题,没有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没有处理好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群体发展与自身发展、知识的获取与经验的获得、传统与现代等关系之间的矛盾冲突,导致中学生价值观存在着与教育目标相背离的问题.

3.家庭的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部分中学生由于受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从小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人格.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4-2-1”家庭增多,孩子过度受到父母和双方祖辈的溺爱,慢慢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的个性;二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过分严厉,或恨铁不成钢,经常打骂,使孩子造成逆反心理,出现价值观的偏离;三是父母文化程度偏低,以及教养方式不当等对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直接产生影响.4.中学生自身的原因


据有关调查显示:中学生的性别、年龄、成绩好坏对价值观有显著的影响,男、女生在价值观类型上呈现不同特点[4].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社会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和集体、自私自利以及漠视社会规范化的中学生在逐年增加,这给我们当代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中学生价值观培养的几点建议

总结当代中学生心理特点和影响因素,我们应该针对中学生的特点,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地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社会、学校和家庭有责任对他们进行价值观教育,有效地发挥价值观教育的导向功能,从而帮助中学生确立科学的价值取向,正确引导中学生思想和心理发展,避免走入心理误区.

首先,社会应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相关机制,重视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落实相关措施.大众媒体要正面宣传报道社会的主流和积极进步的价值观,多办一些有益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娱、体育、科技活动.相关部门应坚决取缔非法出版物,开展“网吧”整治工作,对校园周边的环境进行管理.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导的价值观教育,对中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承认和包容社会价值观的多元性,在大力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与并不阻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各种非主流价值观共生共存、和谐相处.

其次,学校要积极构建健康、活泼、丰富的校园文化,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学校开展相关课程,并付诸实施,让中学生了解社会上的主流价值观,并予以内化.学校教育是一种导向,学生在学校受到什么样的教育、经历什么样的生活,就容易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学校要正确引导学生,多组织一些有利于中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影响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再次,要优化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子女最初的价值观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父母要根据孩子的特点,从身边小事做起,对孩子进行价值观教育.与此同时,要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注重家庭文化建设.

最后,中学生自身要进行自我教育,将学校、家庭的教育内化为自我要求,付诸行动.与教师、家长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促进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综上所述,中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整个社会价值取向.加强中学生价值观教育需要我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努力,用一些高尚的价值观去引导、教育中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中学生人生价值观念中的偏差,让他们的天空更加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