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的温情教育

点赞:17685 浏览:8071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个人成长至关重要,小学班主任工作也是一项重要且繁琐的工作,同时具备一般工作的受约束性和基础教育工作独特的引导疏通性.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班主任应在重视学生课业成绩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情感、心理需求,对学生进行富含爱心的温情教育.

一、小学温情教育的定义和心理学意义

当代小学生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期,各种信息比较发达,因此造成他们心理细腻、情感丰富、自我意识较强的特性.由于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和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传统教育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小学教育.结合当代小学生敏感、心智尚未成熟等特点,温情教育成为小学教育阶段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温情教育从心理学角度可以被概括为是一种“动情效应”,即教育者对教育对象付出真正的情感关怀,用真诚、真情和真心关注教育对象的细微变化,从而引起教育对象的共鸣,感知教育者对他们的付出,进而用自身行动表达对教育者的尊重和回馈教育者的劳动付出.关于温情教育,世界著名文豪泰戈尔曾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如果将传统教育比作槌,温情教育则是水,槌能击碎小石块,而水则具有穿透巨石的力量.从小学生心理教育角度讲,温情教育的重点体现在“情”上,情是情感,是个人内在感受和主观意向的真实表达,温情教育注重情感付出和真情融入,在一定的环境氛围下可以达到以情促育、情育交融的教育效果,可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育.


二、小学班主任的温情教育的实施对策

1.教师应贯彻“爱的教育”理念

“爱的教育”是指两方面,一方面教师要教会小学生什么是爱,要通过言传身教使其明白爱的意义和真谛,已故的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M·斯科特·派克曾在其畅销20年的著作《少有人走的路》中,为爱下了一个具有独到见解的定义:“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从这个定义的角度来讲,教师教会学生感知爱、付出爱就变得极其重要,只有具备爱的能力,知晓爱真正的含义,学生才能对教师、父母或其他任何人对其付出的爱作出回应,才能在相互融合和沟通的过程中完成爱的体验,才能最终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另一方面,“爱的教育”也要求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付出真实情感.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十分强调“师爱”,正是由于他看到了爱的力量,感受到只有付出爱的教育,才是真正能支撑整个教育体系、在教育技术层面得到升华.

小学班主任的温情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生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在温情中包含着尊重

小学生年龄小,但并不意味其不具备独立的人格和认知系统.恰恰相反,当代小学生早熟现象十分普遍,心理细腻,情感丰富,同时自尊心极强.因此教师在开展温情教育时要将尊重包含在教育范围内.温情中包含尊重有两点含义.一是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著名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C·R·罗杰斯提倡“圆桌教学”,即将教学过程视为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是富含情感因素的双向的输入输出,因此要将学生视为具有独立精神和认知的个体,不要以“学生年纪小”作为回避沟通和交流的借口,一味地用班主任身份硬性压制学生,这样会让学生关闭内心的“窗户”,无法让其顺利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心理需求,抑制学生的精神成长.二是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十分看重换位思考能力,他曾在著作中论说到,强加与学生的必定无法达到学生内心,只有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合作基础上的制度,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相互理解和合作正是换位思考能力的具体体现.我国情商学家吴维库曾讲过一个真实案例.5岁小女儿哭闹不止,执意要抱米老鼠玩具去学校,只因觉得玩具是弟弟,怕弟弟自己在家害怕.父亲屡劝未果,最后灵机一动,问女儿:“弟弟几岁啦?”女儿答:“一岁.”父亲又问:“一岁的“弟弟”能去学校吗?”女儿答:“不能.”于是就顺利将女儿送往学校.这个案例很好地说明了如何通过换位思考消除沟通差距、达成互相理解,班主任在开展温情教育时可多加借鉴.

3.对小学生公益心及爱心的培育

培养小学生公益心及爱心的意义十分重大,不仅能加强其责任感,更能让学生懂得有付出才有回报,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付出努力的美好、献出爱心的伟大.培养公益心和爱心要从小事做起,如随手将垃圾扔到垃圾桶、捡起跟风乱跑的塑料袋,或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如为流浪动物献爱心、为孤寡老人做家务等,都是培养学生公益道德的好方式.班主任在开展温情教育时,也要意识到对学生责任感和无私、善念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