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课程食品科学概调查与教学实践

点赞:6231 浏览:2093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通识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的重要途径,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是通识课程的关键环节.通过课堂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通识课食品科学概论课程内容的需求情况和对考核评价的建议,通过课程评教系统了解学生对教学质量的反馈情况.通识课程的建设应结合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持续更新与改进.

关 键 词:通识教育;通识课;调查;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杨立刚(1976-),男,山东滨州人,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讲师.(江苏南京210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东南大学通识课程建设项目、2013年东南大学校级教改项目:基于“3+2”模式的通识课教学改革及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3-16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114-02

推行通识教育是目前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至关重要.[1]以往专业性教育容易忽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易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逻辑思维及表达能力薄弱等弊端,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不利,推行通识教育势在必行.[2]通识教育与传统专业教育不同,具有非专业教育、人性教育、思维方法教育等特点.通识课程是实施通识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识课程的建设对通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3]课程内容的筛选和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是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对于通识课程来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课程评价体系对是否能够顺利通识教育至关重要.通识课程内容强调基础性、全面性,也强调各学科之间的整合性与融通性.[2]通识教育评价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大学通识教育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的有效措施.[4]本文通过课程问卷调查并结合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课程考核方面的教学实践对通识课程食品科学概论的课程建设进行了探讨.

一、课程调查情况

1.课程教学内容调查

通识课程教学内容应进行精心的选择与设计,并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完善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既要体现学科的知识结构,又要追踪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食品科学概论课程授课专题包括食品发展史、食品品质、食品原料学、食品加工、食品质量控制、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新型食品、食品消费及心理、食品法规等.为了解学生对各专题知识的需求程度,在教学中设计了课堂调查问卷,设计问题为“你觉得下列食品科学的有关内容对你来说是否非常重要,即你希望是本课程讲授的重点(可多选)”,调查结果见表1.

表1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前5位“非常重要”的专题内容分别为食品质量控制(57.1%)、食品添加剂(45.3%)、食品品质(39.8%)、食品消费及心理(37.3%)、新型食品(27.3%);认为前5位“重要的”课程专题内容分别为食品品质(45.3%)、食品添加剂(41.6%)、新型食品(37.3%)、食品加工(35.4%)、食品原料学(31.1%)认为“非常重要”和“重要的”课程专题内容即认为应该是课程教学重点的专题内容前5位分别为食品添加剂(87.0%)、食品品质(85.1%)、食品质量控制(80.1%)、食品消费及心理(64.6%)、新型食品(64.6%);另外食品加工(57.8%)、食品法规(50.9%)也被半数以上学生认为应该是课程教学的重点;食品原料学(44.7%)、食品包装(34.2%)、食品发展史(29.2%)被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认为是课程教学重点.为了了解学生对除了课程安排的授课专题内容以外的食品相关问题的需求情况,在问卷中增加了问题“除了以上内容,你认为食品其它方面的哪些内容是你非常感兴趣的,并希望能在课程中进行重点讲授”.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有食品与健康(34.8%)、食品安全(16.1%)、特色食品与国内外食品比较(9.3%),其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还有热点食品安全案例分析、食品广告、食品贸易与营销、食品文化、传统食品发展等.

表1课程专题内容需求状况调查

项目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了解不重要非常不重要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食品发展史1710.63018.610062.1138.110.6

食品品质6439.87345.32414.900.000.0

食品原料学2213.75031.17647.2106.231.9

食品加工3622.45735.45936.685.010.6

食品质量控制9257.13723.02817.431.910.6

食品添加剂7345.36741.61911.821.200.0

食品包装159.34024.88150.32012.453.1

新型食品4427.36037.35131.753.110.6

食品消费及心理6037.34427.34528.0106.221.2

食品法规3320.54930.46942.963.742.5

2.课程考核方式调查

课程成绩考核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既可以使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目的,也是督促学生学习的手段,又是检查学生学习质量和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为了解学生对课程考核的意见,进行了问卷调查,问题设计为“通识课程的考核方式你希望以哪种考核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32.3%同学希望课程考核以课程论文成绩为主;而有34.2%的同学希望课程考核以课程论文为主,但参考平时讨论成绩;有21.7%同学认为应该综合考虑课程论文、平时讨论及出勤率等;有9.3%的同学希望课程考核成绩中课程论文和平时讨论各占一半;另外有2.5%的同学希望课程考核注重平时讨论,考核时以平时讨论成绩为主,参考课程论文成绩.二、课程教学实践与分析

1.课程专题教学

通识教育具有基础性、通融性、深刻性的特点.[5]通识教育基础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在人类广阔的知识领域进行基础性学习,结合食品科学概论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需注重通过各专题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识教育通融性即综合性的特点是要体现学科的通融性,要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在学科的交叉学习中形成跨学科的创新能力.通识课程应要体现学科发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综合,不仅关注科学,还要关注科技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强化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促进.[6]这就要求通识课程不仅教学内容要进行精心设计,还要考虑采用合适的教学形式.从问卷调查来看,学生比较关注热点问题及实际案例的分析,因此在专题内容教学中穿插采用案例教学方式,即可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实现由感性认知深化到理性思维的过程.在食品科学概论多个专题教学中充分利用本学科的学科交叉性,结合各个专题的特点,分别引入经济、物流、销售、管理、环境、人文、法规等多个学科知识进行专题讨论,通过科学、技术、社会、人文等不同领域知识在食品科学学科内的交叉融合,使学生了解不同知识领域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人、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意义和价值.[6]通过专题式教学实现学科交叉的融合式通识课程教学方式,既使学生掌握了本学科领域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又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较好地实现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

2.课程考核体系

通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通识教育的教学评价.通识教育的评价要从通识教育的目标出发,具体到学生课程的考核,更要从通识课程的培养目标出发,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和学习过程评价,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通识课程考核应明确考核目的,考核内容广泛,考核方式多样化,并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7]通识教育教学目标可分为知识领域的教学目标、能力领域的教学目标和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5]食品科学概论课程设计教学目标为掌握本学科基本知识与学科领域学术思想;培养交叉学科的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综合运用课程知识撰写课程观点报告,文字流畅,观点报告要求观点清楚,具有一定的综合理性推理能力;具有良好沟通和表达能力.


食品科学概论课程建立了基于教学目标的课程考核体系,该考核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考查方式,并注重过程考核.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课堂专题讨论、随堂讨论、课程论文等组成,平时成绩反映了学生平时参与课程学习的情况;课程论文的撰写反映了学生根据本课程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报告撰写等资料搜集和信息处理能力;通过随堂课堂讨论和专题讨论等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另外在课程考核中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参与程度.在教学中,这些考核方式大多嵌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尝试实现嵌入式课程考核方式.[8]通过对多形式指标的综合考核,建立有效的学生成绩考核体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水平.

3.课程教学反馈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除了教师的主动性教学外,还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注重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意见,以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结课评语中对于教学内容与形式写有“内容形式非常丰富,调动了课堂积极性”、“讲解联系实际,讲练结合”、“结合最近发生的食品热点问题,引发我们思考当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生动,贴合实际,趣味性与科学性并重”.由此可见,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设计在通识课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对于课程的嵌入式随堂讨论及专题讨论,学生也给予了积极评价.在课程教学中特别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及多样的教学方法,及时了解学生需求动态,不断改进教学质量.学生在结课评语中写道“课堂气氛活跃”、“很人性化的课”、“喜欢搜集学生的上课建议”、“上课自主性强”、“注重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别出新意的考核方式”、“展示环节很好”、“注重课堂互动”、“能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在课堂上给与学生表现机会,要求上给与足够的自由”等.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科进展及学生反馈意见等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持续评价,并改进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从而保持课程教学的教学生命力.

三、展望

通识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施以全面的教育,使其在知识与人格、理智与情感、身心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9]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开发,是实施通识教育的关键.课程体系与内容是否科学,教学质量是否优良,将决定通识教育的效果.[10]因此,需根据通识教育的目的与要求,筛选优化课程内容,探讨多样化教学方法,努力探索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并在教学实践中对通识课程体系进行持续更新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