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心理阻力的成因探析

点赞:5304 浏览:1422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而参培教师不良的心理状态是影响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主要障碍.有鉴于此,笔者采用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的调查方式,对湖南省隆回县参加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特点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 键 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心理阻力;成因;对策

教师的业务素质、学术水平及教学工作适应能力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提供优良师资的关键所在.但很多教师还不能正确认识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继续教育在心理上存在一些抵触心理.本文就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心理特点、影响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成因以及如何消除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抵触心理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心理特点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笔者总结出当前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心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状态:

1.功利心理

一些中小学教师把参加培训和获取某种“利益”联系起来.根据“您愿意参加继续教育的原因是什么?”的数据调查,希望得到提高的占到30.4%,为了晋升职称需要的占到54.5%,为了学分的占到9%,为完任务的占到1.3%,其他占4.8%.从数据调查情况看,参训教师对继续教育的作用基本上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他们把继续教育培训作为自己在专业上发展的有效途径及知识更新的主要窗口,他们既有发展性的需求,也有功利性的需求.但为了晋级需要而来参加培训的占了大半部分,显示出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功利心理比较突出.

2.应付心理

根据“您是否愿意参加继续教育?”的数据调查,愿意的仅占10.1%,不愿意的占了81.5%,无所谓的占了8.4%.“每次参加继续教育,您的心理状态一般是”的数据调查反映,“无可奈何”的占了53%.从数据调查情况来看,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非发自内心,大部分是迫于无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继续教育培训表现出学习的被动性和强迫性,这种应付心理势必会影响培训的效果.

3.休闲心理

根据“在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您的心理状态一般是?”的数据调查,“想抓紧时间学点东西”的占了21.5%,而“趁机好好休息一下”的占了53%,“得过且过”的占了18.8%,“烦躁不安”的占了5.1%,其他占1.6%.从数据上来看,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抱着休闲的心理,借学习的机会趁机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暂时放松放松.有些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既没有求知以提高自己的内在需求,也不是迫于外界的压力,他们参加培训抱着休闲的态度,出来学习一段时间可以放松一下身心,达到休息的功效,上课姑妄听之,对培训学习不投入热情.

二、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心理阻力的成因分析

1.工作压力大,培训时间长

教师工作强度大,负担重,担心培训会耽误自己的工作,故而对参加培训有心无力.调查显示有57.8%的教师认为培训时间过长,有40.6%的教师认为培训耽误了日常教学工作.被调查的中小学教师中有43.9%的教师周工作量在20节课以上,个别教师甚至超过30节.沉重的工作压力使他们无法安心参加培训学习.目前,学校人事制度在逐步深化,实行岗位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度.岗位责任制意味着教师各自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如果他们完不成岗位任务,就不得不面对“低聘”的残酷现实.教师之间无法彼此分担任务,全员培训的教师培训显然无法实现.


2.继续教育实效性不大

应该说,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效果还是有的,但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培训低效是教师对参加继续教育产生心理阻力的重要原因.根据调查,35.9%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没有效果,仅仅8.9%的教师认为有明显的效果.培训机构的培训计划、方法不够科学.短期的、集中的、统一的、被动的、报告式的“满堂灌”不符合教育规律,也不适合教师培训,难以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常常使教师感到落不到实处,依然无法解决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加上教师多是利用节检测日培训,时间短,难有实效,教师普遍感到失望甚至反感.少数培训教师或是最新成果掌握不足,教改动态信息贫乏;或是所教非所学,教学内容不切合中小学实际,不能适应培训工作的需求.这也是造成中小学教师对参加继续教育缺乏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3.培训机构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针对性不强

“您认为目前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的调查数据显示,40.2%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理论性太强,24.1%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繁杂、抽象.受训教师反映,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单一,培训实效性较差.在当前的新课程培训中,主要培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标准、教学策略、学科课程教学方法等,而较少涉及课程开发.继续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师实际需求不符,使教师觉得学习的理论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不大,而且浪费时间和精力.

三、克服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心理阻力的对策与建议

1.改变传统的培训模式,切实减轻受训教师工作强度

首先,培训课程要紧贴中小学教学的实际.中小学教师都是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只有结合他们所任教的课程,才能在他们身上找到“共鸣点”.其次,教学方式要以研讨为主,体现中小学教师的自主意识.最后,创新继续教育形式.对于偏远地区的农村教师和山村教师而言,长期外出脱产培训,会使日常教学工作与参加培训学习发生冲突,精力牵制太大.有鉴于此,各级培训机构应该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比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送教上门.或者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远程教育.

2.增强课程内容设置的针对性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能否全面推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继续教育自身的效用的高低.调查发现,每一批次的受训教师,他们的教师素养、业务能力、教学基本功、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甚至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都各不相同.因此,就要求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尽量适合每一批次的受训教师,突出针对性和层次性.此外,还可以考虑增强课程内容设置的灵活性和弹性,让同一批次的不同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在完成一些共同的、面向全体学员的必修课的同时,选修一些自己迫切需要的或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为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心理阻力的成因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继续教育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3.构建继续教育考核评价的制度保障,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构建继续教育考核评价的制度保障,克服随意性,考核结果应该尽量做到客观公正、令人信服,为此就需要把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继续教育的结果应该真正与晋级、评职称、人才选拔挂钩,使受训教师感到有奔头,并对后来者产生示范效应,以此增强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单位:湖南省隆回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