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结尾教学艺术

点赞:3120 浏览:88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凡是有一定写作经验的人都十分重视文章结尾,因为大家都希望结尾能达到升华文章之效,因此写起来较为费心与困难.世界著名的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我的创作经验》中指出:“结尾是问题中最难的一个,差不多跟命题一样的难.”正是这个最难的问题,才会引起大家的重视,也才有了众多的大手笔们匠心独运的答卷,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结尾:或水到渠成,自然收束;或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或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或含蓄蕴藉,言尽意远等我在语文教学中,十分讲究课文结尾教学的艺术,让学生在阅读赏析中深化理解课文,发展思维,提高想象能力.


一、借助结尾,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材中有些课文由于文章较长,所述事情较多,脉络看似不太清晰,然而浓缩在文章结尾之中.在教学中,我就抓住这一特征启发学生借助结尾梳理出作者的思路即文章的脉络.如《社戏》这篇小说篇幅较长,小说涉及的事情非常多,情节也较为曲折,所以让学生一下子理清小说的脉络有一定难度,然而该小说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既点明了小说的主题,又回扣了前面的主要内容,所以我抓住这一结尾问学生,作者为什么如此怀念看社戏,怀念罗汉豆,而后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课文内容,学生很快找出课文的5~27自然段,是写去看社戏;28~40自然段是写看社戏后的余波;剩下的课文1~4自然段是写作者盼看社戏.由此发现全文的脉络,即是按“盼看社戏—去看社戏—社戏后的余波”这一顺序结构小说的.

二、品味结尾,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教材中有些课文的结尾是作者叙事说理的“聚焦点”,是作者情感的“火山口”.在“聚焦”、“喷发”时,大师尽显招数,且招招出奇.有的寄托情感,表明心志相当含蓄:或用象征手法,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给作者留下思考的余地.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些特色,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抓住情感的线索,抓住寄托的事物,捕捉其间无穷的余味.如《海燕》一课的结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作者用象征的手法号召广大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为让学生体会到这一寄托其中的心志,我让学生想一想句中“暴风雨”象征什么——象征着荡涤一切,席卷一切,猛烈无比的革命浪潮;再从句式上体味这一祈使句——学生感受到作者昂扬的振奋情绪,一种对人民的期盼、呼唤、召唤,希望全体人民都加入到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去的思想情感,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从而更深入地体会这个结尾对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

有的文章则不然,作者都极尽能事地宣泄着自己的感情,表白心志,使情感炽热化,表白直接化.如《济南的冬天》一课的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我先让学生感情朗读,然后问学生:“这最后一句话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认为既点明了题目,又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令人回味无穷.学生回答后我再追问:“为什么说是直接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情感?”学生认为主要从两个词:一个是“这”,一个是“冬天的济南”可以看出:“这”直接承接上文,也就是济南的温晴,济南美丽的山水;“冬天的济南”直接把题目“济南的冬天”中的“冬天”调到济南前,说明作者非常喜爱这样的冬天.这样全体学生都能真正体会到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由衷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三、突破结尾,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教材中有些文章的结尾就是文章的中心.文章的内容、主题、情感等都浓缩在这一结尾之中.我根据这一结尾的特点,启发学生反复品味其中的意味,找出自己评价的根据,从而突破与领悟结尾的意蕴,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如《散步》的结尾:“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等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既与前文人物、故事情节、蕴含的思想情感相照应,又升华文章主题,我以这一结尾为抓手,问学生:“其中的人物有哪些?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向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为什么我要背母亲,妻子背儿子?又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回读课文前面的内容,找出相应的语段.”学生从第一自然段的文字获知,人物是一家四口,事情是作者一家三代四口人去田野散步.从其后的几自然段可以看出,后来祖孙俩在散步的路线上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坦;我的儿子却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考虑伴随儿子的时间较长,陪伴母亲的时日已短,决定走小路.可奶奶为了孙儿又改变了主意,决定走小路,朝菜花、桑树和鱼塘方向走,所以出现了结尾段“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的情景.而“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句是在前面“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一句感情上的升华,上升到“整个世界”,因为世界就是由像我这样的无数个“老中少”家庭组成的.这样,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以及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语文课文结尾教学艺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结尾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四、抓住结尾,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材中还有的课文结尾巧妙构思,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我又巧抓这一特点,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结构、主题等进行想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皇帝的新装》的结尾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因此,我有意识地问学生:“皇帝回到皇宫后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有学生说:“赶紧穿衣服!”可有学生马上就质疑:“皇帝想穿也不敢穿,那样的话等于承认他没穿衣服,那样会在历史上留下一个皇帝在游行大典上没穿衣服的笑话.”“更让他害怕的,就会让人们知道他不聪明,不配做皇帝!”有学生补充道:“如果老百姓还说怎么办?那第一个说的小孩还要说怎么办?那两个骗子怎么办?”我一次又一次地激发学生想象.学生说道:“派人把说的人都杀了;小孩就判个诚实罪,从此就没人敢说真话了!那两个骗子先公开授予他们一个国家级创意奖,然后派人把他们杀了,以除后患!”最后我让学生以《皇帝赤身游行大典后》为题写想象作文,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多年来,我一直注重文章结尾的教学艺术,既强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又给予了学生美的熏陶,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使学生能够写出想象丰富、别具匠心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