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开高中语文小教学的新局面

点赞:30967 浏览:14318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高中阅读范文中,小说以故事性强,反映生活的广阔性、深刻性赢得大家的普遍喜爱.小说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个性解读能力,丰富其感情体验,完善其人格修养,升华其人生境界,深化其对民族、国家等重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小说教学的意义不可谓不深远.但是,高中小说的教学现状确实不容乐观.如何打开小说教学的新局面,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刻不容缓的大问题.

关 键 词:高中语文;小说;新课标;人教版

众所周知,文学作品教学一直是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任务,而小说是文学作品家族中重要的一员.“新课标”对小说教学的要求是高标准的,但是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会很容易觉察到,这种教学目标高标准的背后却是令人尴尬的教材对小说的“轻视”.在新课程实施以前,在语文教学中,小说教学基本是四分天下有其一,虽然那时对小说的“生理解剖”式的分析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但人们对不少传统篇目能记忆犹新,而且也滋养了几代人.新课程实施以后,新课标基于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全面把握,对经典文学作品教学力度的要求有所加强,要求通过教学学生“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但小说教学看似热闹的背后是学生阅读的低效甚至是无效,是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容作“一望全知”状,是老师在讲台上对要讲的内容作“石破天惊”状,这其实是学生与老师都在轻视或者无视文本,犯着“人知我不知”和“人云亦云”的错误.这早就是高中小说教学的普遍问题,高中小说教学现状究竟如何呢?


首先是教材系统中关于小说的知识陈旧的问题.教材对小说文体知识的归纳还是非常的传统.小说知识的教学应介绍与小说的文体知识和与小说鉴赏相关的知识,但是教材中选用的这些小说或停留在对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这些故事的组成部分的关注上,或者依然以作家研究为中心,不能及时反映文学作品研究和接受研究的理论成果.陈旧的小说知识不利于学生学习、鉴赏小说.

如何打开高中语文小教学的新局面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作品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其二,教材对小说形象的鉴赏常常提出的是侧重于技术分析层面上的要求,所谓技术分析就是运用情节图式(开端、发展、、结局)和描写的知识图式(人物描写就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环境描写就是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对小说进行从抽象的语言到抽象的意义的分析,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这种技术分析式的要求禁锢了学生的自由思考,也使得学生失去了对小说形象进行再创造的兴趣,学生仅仅只能把鉴赏活动当做一种语言解释的游戏.也有教师注重学生在鉴赏活动中的整体感知,整体感知就是运用诵读和感悟的方式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理解文本内容,但是又缺乏必要引导,使得学生的学习仅仅只停留在感受体验的层面,无法批文入理、深度阅读.

其三,“读者中心论”的极端化.精神专制的主题诠释痼疾尚未治愈,我们的教育学权威又在鼓吹西方的读者中心论而走另一个极端,把读者主题绝对化,完全漠视庸俗主体性自留,于是我们就常常从全国各地的课堂上听到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违背文本主题的奇谈怪论,什么《愚公移山》中老翁的行为是在破坏生态环境啊,《林黛玉进贾府》庸俗说来就是看贾宝玉如何“泡妞”,《祝福》中的祥林嫂悲剧告诉我们,在职场中一定要有抗打击的能力等等.

其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文本意识.文本解读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前提,其对教学的重要价值早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文本解读在现阶段仍是许多教师的软肋.原因一方面来自于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参依赖和对通行解释的迷信,另一方面来自于教师语文素养的欠缺以及潜心钻研的不足.反映在课堂教学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第一、视听娱乐式.随着多媒体的普及运用,教学再不是“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走天下的局面”.然而,许多语文教学也就渐渐迷失了自己,蜕变成了视听的娱乐课.语文课上投影如诗如画、宛如仙境;音乐婉转悠扬,美妙动听;动画惟妙惟肖,精美绝伦.课堂上,教者指挥若定,行云流水;听者赏心悦目,如痴如醉.这样的教学既无朗读感悟,也无咀嚼鉴赏;学生享受的是“视听”的快感,淡漠的是“读悟”的乐趣.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视流光溢彩的画面,听心旷神怡的乐曲;然而,语文课的“悟”在何处,“文”在何方?

第二、散点辐射式.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把阅读的文本成为教学的话题,凡是与文本相关的知识、内容都尽量多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一来为课堂的容量和所谓的拓展知识面是增加了,而文本却沦为引出其他知识的媒介.因而,在教学时,师生关注的不是文本,而是文本之外的内容;教师基本上忽略了对文本的教学引导,学生也放弃了对文本的感悟与鉴赏.

第三、蜻蜓点水式.在教学中,阅读仅仅是走过场,只求“读过”,不求“读懂”,更不求“读透”.就如同在团体旅游时的游客一样,只求到此一游,拍个照留个影而已.他所看到的只是景物(文章)的外形,至于景物(文章)的神韵自然无暇顾及,更不用说“心”赏与内化了.有位教师在进行《阿Q正传》的教学时,居然只让学生预习一遍然后就开始对人物形象进行的分析、评价及提炼作品的主旨.鲁迅先生的文章内蕴丰赡,倘若没有反复的品读,那么所有的分析、理解都不过是走过场罢了.

课改还将继续深入下去,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改的一名实践者和见证者,我觉得我们都应该负责任地时时对我们的行为进行自我监控,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多学习,唯有这样,才能减少我们的教学失误,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人和塑造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