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院校金融学本科生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点赞:34016 浏览:1568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1-0326-02

摘 要:金融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技能主要应该体现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但教学实践上对这些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受应试教育以及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不注重技能训练等诸多因素影响,外语院校金融学专业学生缺乏实干精神,实践能力不强.本文提出“两个体系、两平台、多模块”的应用型、创造型金融学本科生专业技能培养方式,并探索了以能力为导向的外语院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关 键 词:能力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专业技能培养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知道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也十分注意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但是如何提高自己专业技能却比较盲目.金融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技能主要应该体现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但教学实践上对这些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本文就是要探索有效的培养模式来解决金融学专业本科生专业技能问题,通过专业技能培养模式的实践,使金融学专业本科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少数金融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能够写出比较优秀的学术论文,并公开发表,同时希望找到金融学专业本科专业技能培养模式的系统方案.

一、外语院校金融学本科生专业技能要求及其培养方向

(一)外语院校金融学本科生专业技能要求

从20世纪末至今,国内外金融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对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对金融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金融人才具备时代性、创新性、市场性,而且要求他们必须具备专业性、综合性与国际性.要在竞争中取胜,就需要努力提高以下素质:(1)具备优良的品德,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与人沟通.金融人才首先应该是品德高尚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由于金融业是承载风险的产业,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要求金融家具有冷静的头脑和坚毅的品格;(2)过硬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判断能力.金融人才要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原理,具有经济学的思维方法,又要熟悉货币金融理论的发展脉络,跟踪现代金融业务最新动态;(3)熟练掌握金融、财务、电脑及网络等相关技能.金融业务、财务处理、常规技术、电脑技能是金融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要成为中高级金融管理人才除了应具备这些技能外,还要拥有诸如组织管理、计算分析、专业外语和综合分析等能力;(4)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金融业务经营不但在金融产业内部业务交叉日益频繁,金融业与非金融业的交融也成为趋势,缺乏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无法驾驭知识经济时代的金融业务;(5)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学习和适应能力是保持思想活跃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掌握学习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特别是要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金融人才需要了解掌握国外金融发展动态和进行国际交流,需要较为熟练地运用外语;(6)健康的身体,强壮的体魄.

(二)外语院校金融学专业技能培养方向

专业技能培养方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

1.基本技能方面.第一、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达到的目标是:学生能够根据研究的问题设计调查方案、实施调查、完成数据处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写出规范的分析报告.这项技能培养主要针对大一和大二的学生.第二、培养学生数据搜集能力、资料查找能力.达到的目标是:学生根据自己所研究的问题,知道去什么地方、怎样查找所需的数据与资料.其中也包括国外资料的搜寻与查找,为进行研究打基础.这项技能主要针对大三学生.第三、培养学生资料筛选和数据处理处理的基本技能.达到的目标是:学生能从相关的资料和数据中筛选出和自己研究密切相关的内容,并做一些基本的数据处理.例如对资料的提炼、数据的简单加工和处理等.该项技能是对大一、大二数据处理技能的提高,主要对大三学生进行培养.第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达到的目标是:学生能够根据所提的问题,知道如何进行研究,即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该项技能是在大一、大二训练基础上进行的,主要针对大三学生进行培养.第五、培养学生论文写作规范.达到的目标是:学生能够写出规范格式的学术论文和分析报告,格式美观大方、数据图表运用合理.

外语院校金融学本科生专业技能培养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学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科研能力方面.第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对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能够从现实中发现问题,即解决学生发现问题能力不足的问题.第二、培养学生进一步挖掘数据的能力.达到的目标是:通过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高级经济分析工具对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提高学生工具运用能力,即解决学生经济分析工具运用能力不足的问题.第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分析能力.达到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能够写出结构好、逻辑严密、论述充分的分析文章,即解决学生的学术论文结构不合理、论证不充分等问题.根据已经进行的技能培养实践来看,通过对金融学本科专业技能培养,预计大约80%以上同学可以达到基本技能目标,大约有20%左右的同学能够达到科研能力目标.


二、外语院校金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外语院校金融人才的培养普遍存在着课程设置重学轻术、缺乏双师型师资、实践教学实效性差等问题.一是课程体系失衡,存在重学轻术的现象.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金融学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上.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外语院校在课程体系上的共性问题表现为课程体系失衡,重学轻术.二是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双师型教师比较缺乏.双师型教师的特征是基于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能够在教学的同时给学生以实践的指导,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外语院校的金融学专业教师很多直接来自高校应届毕业生,无教学工作经验,对所教学生将来要面临的工作形势不清楚.应该说,教师的学历培训一直被高校所重视,并且发布了相应的鼓励政策,来支持教师继续深造,但是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却显得不够重视.三是实践教学普遍存在投入不足、考核难的问题.外语院校的实践教学往往在优势学科投入较大,如翻译、比较文学,而受限于地方外语院校的经费紧张,金融学科的实践教学则明显投入不足;同时,实践教学从教务管理的角度,短期难于有成绩,不易考核.(二)金融人才专业技能的缺陷与不足

外语院校金融学本科学生,相当一部分都要在当地从事实务工作.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以及金融人才的培养方案中技能方面训练不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金融学本科生专业技能培养中就存在理论与实践、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离的难题.金融学本科学生专业技能的缺陷与不足表现为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不足,创新实践能力欠缺,专业口径较宽,由于缺乏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导致专业基础不牢.同时,金融学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培养程序与教学制度呆板、教学方法缺乏灵活与变通;重知识教育、轻能力培养.面对严峻的社会现实,构建基于能力导向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是外语院校举办金融学专业,提高金融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三、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外语院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一)基于能力导向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上外语院校要顺应新的要求,结合学校所处的环境、社会对学生的需求,确定适当的人才培养定位,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用国际化的视野和思维,整合学校的软、硬性相关因素,协调各方面的教育资源,调动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构建能力导向的新型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市场竞争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改变繁杂、冗余、低效的培养方式,人才培养从封闭性培养向开放式培养转变;从教授传授知识为主向以提高能力为主的培养机制转变;从以考核知识为主转向考核能力为主转变.要充分重视考察金融学专业学生信息收集、处理、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培养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二)基于能力导向的金融人才培养环节设计

1.平衡课程体系,合理安排金融人才培养方案.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方向指引下,结合外语院校自身条件,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外语院校金融学专业可以结合学校特色与自身优势,确定银行、证券投资、保险方向涉外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专业定位.围绕社会需求,按照灵活性、多样性原则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金融学专业教学计划应具有多样性、模块化,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专业方向性、不同模块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以适应学生学习兴趣的不同.

2.优化课堂教学,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以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中,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真正的教育者.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把学生能力培养跟课堂教学相融合.采取启发式、引导式、研究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育从重灌输转为重引导、重能力培养.加大案例教学、分组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能力,增强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充分利用“外脑”,通过各种途径邀请实务界人士进入课堂,与学生分享其工作经历与经验.同时,教师队伍建设中,外语院校要改变原有的重教师学历学位、轻实务的一贯做法,在师资队伍引进中着力引入理论实务均优秀的人员,师资培训中着力推动教师实务经验的培训和学习.

3.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基于能力导向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对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应分别通过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采取适当的形式,多方开辟实践教学基地,建立起与金融企业紧密、稳定的联系,让企业介入教学实践环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协作能力等.金融学专业学生可组成证券投资、理财协会等社团,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展开专题调研.学校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检测期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实行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竞赛,如“模拟炒股大赛”、“模拟期货交易大赛”等与金融学专业学生密切相关的科技活动,鼓励和帮助学生积极投入其中.

(三)打造“两体系、两平台、多模块”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体系

“两体系、两平台、多模块”的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两体系”是指相互支撑、相互联系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平台”是指公共课、专业课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多模块”是指具体专业及其研究分支与方向.“两体系”依托“两平台”来支撑,同时在“两体系”、“两平台”的基础上发展多模块教学.其中,公共课、专业课平台用于支撑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平台用于支撑实践教学体系.

最后,与教学模式相对应,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有相应的“学业”与“就业”并重的大学教育理念.“学业”教育是培育金融学专业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其对应于教学模式中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公共课、专业课平台;“就业”教育对于金融学专业学生增强就业意识,提升就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其对应于教学模式中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