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地理会考复习

点赞:13917 浏览:5923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是关系学校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的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又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就对搞好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考前复习,认真落实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我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请大家指导:

1.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初中毕业会考地理考试标准》.

2.地理复习课应富有综合性、针对性、新颖性.

各个阶段的复习课都非常重要,它是帮助学生全面地、系统地巩固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使每节复习课不仅具有综合性、针对性,而且富有新颖性,把复习课变成一种“活动”从而不断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地理会考复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地理知识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3.地理复习要注意“三法”.


第一:读、划先行——“思维描图法”.

对教材的内容要求做到读、划并行,以进一步加深印象,为正确运用地理语言解答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动手列出章节知识结构.与读划教材同步并行的则是配合教材内容,进行“思维描图”的练习,以树立正确的地理空间概念、地理分布规律以及地理事物具体的空间轮廓.这样使地理概念和地理空间分布规律更清楚、更明白,使地图知识更牢固.

第二:填、写结合——“地理事物定位法”.

通过第一步的复习,在掌握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和相关的地图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间、都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这一特点,对地理事物及规律进行定位.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水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起到深化和巩固地理知识的作用.

第三:练、测并重——“对比强化记忆法”.

通过读、描、划、写填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复习活动,在熟练掌握地理教材的“双基”内容的基础上,就应通过适当练习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的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学会用已掌握的地理知识或规律分析一些与地理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适当做一些目的性练习、测试,以了解知识掌握的情况,对有疑问的题目与同学进行讨论,通过这种讨论,既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又能够使学生弄懂弄透.在此阶段,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名、重要地理界线、典型的经济项目,可利用地图实行“对比强化记忆法”.

经过上述几个步骤,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地图为中心线索,通过学生复习教材.相信更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进一步理清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4.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训练.

地理能力是由地理智能和地理技能综合而成的,主要包括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图像运用能力和地理记忆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能力方面的考查做参考:

(1)获取信息的能力

获取信息的能力具体表现在--能多角度地观察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收集相关信息;能有效地整理及正确地表述图、表、文字、数据等提供的信息和知识;能提取资料中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以解决相关问题.

(2)分析问题的能力

所谓分析,是指在头脑中将事物分解为各个属性、部分、方面,是与综合相对的基本思维过程和方法.分析能力的高低,反映出学生思维的品质和质量,关系着解决问题的水平.这种能力能通过命题设置的试题情境把学生解题的思维过程体现出来.分析问题能力的展现,必须有两个基本的立足点:有足够的相关资料或者信息、有扎实知识功底.踏在这两个立足点上,是展现该项能力的关键所在.

(3)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分析、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了培养学生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储备仿照题例提出相关的地理问题、并且还要根据自己所提出的地理问题进行是非判断.这类题目学生会觉得比较新鲜,但也往往容易出错,应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训练.

(4)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能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5)描述论证的能力

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所表现出来的术语使用情况、语言组织的逻辑性、层次性情况是体现学生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术语使用情况.术语是定义明确的专业名词,是专业学术体系中的知识单元.学生对这些术语的掌握和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一门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二,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一般来讲,针对试题设置的具体情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从中得出多方面的要点;如何从这些要点中进选出符合试题设问的内容,并将这些要点整理成逻辑顺畅、层次分明的论述,也是学生实际掌握、理解、运用知识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