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凯洛夫教育理对中国学校体育的影响

点赞:31543 浏览:14502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1893.12-1978.10)是俄联邦教育科学院院士(1944)和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1967),凯洛夫一生曾获苏联党和国家多次奖励,其中包括3枚列宁勋章、1枚乌申斯基勋章和1枚克鲁普斯卡娅勋章.

凯洛夫的身份首先是官员,其次才是学者.他以领导的身份组织领导了各种图书的编写工作,文集、百科全书、教育辞典之类.如主编了《马卡连柯文集》、《克鲁普斯卡娅文集》、《萨茨基文集》、《教育大百科全书》、《教育大词典》等.

中国学校体育领域对凯洛夫教育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书籍《学校体育学》、《学校教育学》中,并以凯洛夫教育思想研究的形式出现,且研究程度不深;而在学术期刊上对这一主题的研究却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因此,探究凯洛夫教育理论对中国学校体育的借鉴与局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凯洛夫教育思想前期研究的评述

查阅1911-2013年中国学术期刊网,有关凯洛夫体育思想的研究文章只有1篇,即作者金玉良发表的“凯洛夫、杜威与中国学校体育”(中国学校体育2001.1:63),这说明了前期研究的缺乏,同时,对凯洛夫思想的评价也产生了一种左倾主义倾向,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对前苏联的教育家各种理论的批评甚多,动不动就拿它们作为靶子来抨击,笔者认为这不是一种科学的、宽容的态度.其次,对于凯洛夫体育思想的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偏颇,如对于“凯洛夫重视教育目标的社会价值,忽视教育目标的个体价值;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教学要求的整体性,忽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等等”[1]之观点,笔者认为有所片面,凯洛夫教育学固然重视教育目标的社会价值,但他并没有忽视教育目标的个体价值,特别是个体的体育教育价值,如凯洛夫指出:“学校对於学生所进行的体育工作的直接任务是:增进键康,保证身体正常发育,锻炼并提高学生身体的一般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力量、敏捷、灵巧和坚忍;培养体操、运动、游戏及旅行的习惯;培养和发展学生道德上和意志上的品质:勇敢、果决、坚强、注意力、自治力、自觉的纪律、集体精神;促进美育——发展动作的韵律感、率直感和自然感.[2]学校体育的这些作用难道不是个体的价值体现吗?其次,“凯洛夫重视教学要求的整体性,忽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也有片面性,如凯洛夫认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需要详细地对於学生加以研究,并用尽一切方法和他们接近.在与个别的学生、人数不多的学生小组、全级学生谈话中,每一位班主任就能知道学生们怎样地生活着,知道他们对什么感觉兴趣,因此就能知道他们的特性.”[2]凯洛夫提出的五大教学原则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自觉性与积极性的原则”,这个原则难道是忽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吗?因此,在探讨凯洛夫的体育教育思想及其影响时,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不要加入主观色彩.

2凯洛夫教育思想对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借鉴价值

2.1凯洛夫多元化目标对我国学校体育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凯洛夫的学校体育多元观念是指:第一,增进键康,保证身体正常发育,锻炼并提高学生身体的一般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力量、敏捷、灵巧和坚忍;培养体操、运动、游戏及旅行的习惯;第二,培养和发展学生道德上和意志上的品质:勇敢、果决、坚强、注意力、自治力、自觉的纪律、集体精神;第三,促进美育.发展动作的韵律感、率直感和自然感.[2]

凯洛夫提出以上多元化功能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首先,凯洛夫提出的“增进健康,培养运动习惯”仍是我国学校体育主要目标之一.其次,凯洛夫提出的培养学生道德上和意志上的品质的作用,对于目前的学校体育更具借鉴,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体质发展、技能提高,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勇敢、果决、坚强、注意力、自治力、自觉纪律、集体精神等品质方面的培养.但由于近年来学校对于安全问题的忧患,很多具有一定难度的运动项目逐渐退出了体育教学,这是不正确的做法.第三,凯洛夫提出的学校体育美育功能、培养学生审美意识,这对于青少年学生的美育教育起到辅助的作用,同时也为学生审美教育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路径.

2.2凯洛夫“教师、校长、家长三位一体”了解学生身体发育知识的重要价值

作为教师,理应对青少年儿童学生的身体生长发育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并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实施这方面的教学,以帮助学生掌握身体发育方面的知识、培养促进身体发育的意识与行为,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这不仅是体育教师分内之事,同时也是体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之一,但从实践的效果来看,体育教师对于青少年儿童学生身体发育方面知识的掌握与传授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是体育教师本身比较缺失这些知识与技能,同时,在观念上也没有引起很好的重视,这在今后的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是要加以弥补的.凯洛夫不仅对教师提出了解身体发育知识的重要性,同时还对校长和父母也提出了要求,这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的确具有很好的指导价值,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并不是学生个人的事,也是教师的事,更是家长与校长的事,虽然体育活动能有效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也是体育教师的分内之事,但青少年学生首先是从家庭走出来的,因此,他们的身体发育必然与家长有关,作为学生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身体发育方面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中国许多家长所要弥补的一课;其次,作为校长更应承担发展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家长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了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如果校长对于青少年儿童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与知识一无所知,那么这个学校的校长是很不称职的.因此,凯洛夫的“教师、校长、家长”三位一体共同了解学生身体发育知识对于我国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2.3凯洛夫重视课外体育与校外体育对于学生兴趣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从学理上分析,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是很有必要的,课外活动是课内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校外活动更是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提供很好的机会.但由于我国历年来应试教育依然很严重,因此,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基本被应试教育中的题海练习所占据,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无奈的现实.如此做的结果必然以损害广大青少年儿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的不断下滑.因此,重塑课外与校外体育的意义与价值,是有效缓解学生体质下降的举措.凯洛夫不仅从学理上提出了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对于发展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知识巩固和能力发展的意义,还从实践上指明了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的内容,如群众性的学校课外活动有体育游戏和娱乐;在冬天滑雪撬、滑冰和滑雪;在夏天骑自行车和划船;群众性的体育竞赛、体育运动会和体育节目等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无疑,这些活动对于学生学习的减负、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调节身心、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4凯洛夫教育学“四段论”仍是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的主要形式

凯洛夫所创立的教学“四段论”已历经几个世纪,但在我国体育教学实践中却还是屹立不倒,这充分说明凯洛夫的课堂教学“四段论”具有很强的磁力.虽然也有很多的学者提出了所谓的“五段论”、“六段论”、“七段论”等,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四段论”对于实施体育课堂教学仍然是有效的,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因为体育教学具有很强的特殊性,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就不能进行较大强度的运动学习与练习,对于那些“五段论”、“六段论”、“七段论”等提法只是形式上的变迁,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我们讨论凯洛夫“四段论”的意义在于各段时间规定的不能过于死板,这对于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不利的.我国新世纪体育课程改革以来,体育课堂教学创新力度很大,当然其中也免不了有些走向了偏差,但改革的趋势是正确的,如在体育教学模式方面,很多的学者与实践者努力改革学生体育学习的方面,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入了主动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自主式学习、情景学习、领会学习等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这对于凯洛夫“四段论”的确是一个冲击.但笔者认为,我们应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凯洛夫“四段论”无论对于实施哪种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都是适用的,只是在各阶段的时间分配上做好调整即可.

评凯洛夫教育理对中国学校体育的影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校体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5凯洛夫突出的教师主导作用仍是今后一大研究主题

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确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思想、观念冲击不小,如师生的关系而言,以往的体育教学比较注重教师的权威性、主导性,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都是由教师一手操办的,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利,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纠正错误动作——再练习的比较固定模式进行,因此表现为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过程比较枯燥,学生学习缺乏热情、学习效果比较差等状况,这也是触动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动力所在.由此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倡导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近年来的体育课程改革在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上已经走出了一大步,体育选项课程的成功实施就足以说明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良好的贯彻;其次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上也进行了比较大胆的探索,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但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想法与做法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课堂只有表扬、没有批评”、“学生意愿放在第一位”、“学生喜欢什么就玩什么”等等,这些现象的产生,不得不使我们进行反思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正常关系.从学理上分析,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在安排与实施教学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但由于不同年龄的学生在知识、基础、素养等方面的不足,若把教学活动完全交给学生,而教师只起到旁观者、帮助者、协助者等,那么可以说,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低效的.因此,教学活动与一般的实践探究活动不同,教师起到的作用就是传承前人文化的作用,而不是与学生一起探究前人已历经艰辛探究并有定论性的知识.其次,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更多地需要依赖身体本体感觉与体验,体育教师在本体感觉上具有超前的经验,学生无可替代,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仍起到主导作用.

2.6凯洛夫教育学的“可接受性原则”是体育教学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

凯洛夫指出,要更好地实施教学的“可接受性原则”,首先要使教材范围符合於儿童年龄特点,就是说要规定一定年龄与一定发育水准的儿童所能接受的教材的讲解与说明之复杂程度与深度.即考虑在这个阶段上学生知识的水平如何,在领会科学方面,他们已达到何种程度,学生的智力如何.给予学生指定脑力工作时,不能以自己的尺度去衡量,而必须以他们的尺度去衡量这个工作的难易.其次,还要顾及儿童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方面,“可接受性原则”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体育教材内容编制方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能把儿童的教材成人化,而要把竞技体育的教材儿童化,通过改造竞技体育中运动项目实现不同年龄的需要,如在长度、宽度、高度、大小、长短、时间、距离等方面进行变化,以适应不同年龄的学生的体育教学;二是,体育教学方法、手段等要适应学生的智力水平、可接受程度.不能以教师自己的水平来衡量教学设施的方法,这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对待儿童的体育教学,就应在讲解上要尽力使用儿童化的语言、儿童化的思维方式等;三是,在体育教学设计上要认真地分析学情,即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基础、前期学习经验、运动能力等,这样设计出来的教案才是比较符合学生特点的,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与学习.

3凯洛夫教育思想对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局限性

在肯定凯洛夫教育思想对于当前中国学校体育仍具有一定价值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承认凯洛夫教育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时代局限性.由于凯洛夫生活的时代及其社会背景,难免受其当时的政治、社会、哲学等观点的影响,因此,凯洛夫《教育学》过分彰显了教育的政治性、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性;二是,思想局限性.凯洛夫继承并放大了赫尔巴特《教育学》中的以传授系统知识为旨趣的“三中心”——教师、教材与课堂教学为中心,更将其“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四个教学阶段扩充为固化的六个教学环节,并要求教师事先设计好“上课的顺序”,“上课进程每一部分所占的时间”以及所“预定的例子”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凯洛夫《教育学》机械化思维定势.教师的备课预设是重要的,但教学的本质是当下生成的,并不能完全依赖于课前预设.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近代以来国外教育理论对中国学校体育的影响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BTY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