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类毕业设计过程改革与

点赞:10429 浏览:4403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分析了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在加强引导、严格管理、全面培养观念的引导下,对电气类毕业设计选题、指导方式以及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实践表明,充分调动了学生毕业设计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毕业论文的质量,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 键 词:毕业设计;电气专业;改革与探索;评估体系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同时,通过毕业设计,也能使学生对某一课题作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巩固、扩大、加深已有知识,培养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电气自动化专业是典型的工科专业,由于该专业的多数课程内容比较抽象,数学基础要求较高,因此无论是在教学方面还是在毕业设计方面都有一定的难度,对电气类毕业设计指导进行探索与改革具有实际意义.

一、传统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分析

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一般分为六个阶段:教师出题阶段、学生选题阶段、资料收集阶段、研究设计阶段、论文撰写阶段和毕业答辩阶段.流程如图1所示.

教师根据自己的知识、工程经验、对专业发展趋势的了解,以及对毕业设计目的、意义的理解,拟出毕业设计题目并写成毕业设计任务书,学生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并根据题目要求自己找资料,当整个设计完成后,就进入到论文撰写阶段,最后进行毕业答辩.在整个毕业设计阶段,指导教师定期与学生见面,帮助学生解决各阶段的问题.

1.传统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的优势

传统毕业生指导模式主要有以下两个优势:该指导方式已沿用多年,指导教师已对该方式比较熟悉,能较好地把握整个毕业设计的进度;由于指导教师只是负责答疑解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自我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传统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的弊端

传统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由于指导教师人数的增长远赶不上学生数量的激增,导致出现了一个指导教师带多个毕业生的情况,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毕业设计题目高度相似、指导教师精力严重不足等.二是由于很多青年教师本身的工程背景不足,因此从题目的选型到学生的指导都出现了很多问题.三是由于学生面临考研、找工作与单位实习等诸多问题,很难完全安下心来做毕业设计,严重影响了学生投入毕业设计的精力.四是由于学生人数大量增长,导致学校所能提供的条件如场所、配套设备等,都难以满足需要.因此,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进行毕业设计指导方法的改革非常必要.

二、新形势下毕业设计指导模式探索

为了更好地突破目前毕业设计中的困境,对毕业设计的整个环节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在保留原有模式优势的情况下,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1.改革毕业设计指导方法

(1)改进毕业设计课题.坚持做到难易适中,既达到本科生毕业的要求,又能对以后的工作具有启发意义,同时又不能贪“大”求“全”,让学生无从下手,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毕业设计课题要具有综合性,特别是能融入本专业知识.根据实验硬件条件,学院指导教师主要有五个方面的选题方向:过程控制型方面、运动控制型方面、电力系统自动化方面、供配电系统方面以及电源设计方面.

(2)组成联合指导小组.将专业相近或者所出相近题目的教师组成若干个联合指导小组,比如可以将“10kV电力线路的继电保护”、“变压器的运行状态监测与保护”、“某中型工厂的供配电设计”三个毕业设计题目的指导教师组成一个联合指导小组,形成一个团队.其好处是:首先通过这种结合的方式,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弥补自身在理论或者实践中的某些不足.其次可以弥补教师数量的不足,以团队的力量可以指导更多的学生,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也更加方便、顺畅,体现了“1+1>2”的效果.最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会更加频繁,更能体会自己所设计题目在一个有机整体内的位置,能从整体上进行很好地把握.

电气类毕业设计过程改革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电气类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3)建立师生双选制度.参考毕业生找工作时“双向选择”的方式,将双选制度引入到毕业设计环节,通过学校构建的毕业生网上双选平台,实现指导教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团队将课题上传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实践表明,经常会出现多个学生竞选一个题目的情况,此时指导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出决定.对未能成功竞选到任何题目的学生,启动调剂机制,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指导教师,而调剂的名额也向具有丰富经验的骨干教师倾斜,以确保既不增加普通教师的负担,也能保证指导的质量.

(4)建立严格的答辩制度.采用公开的、开放式的答辩形式,答辩过程需遵循“公开、公平”的原则.毕业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答辩制度的严格与否关系到毕业生的质量,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学风,甚至影响到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因此在建立答辩组时要充分考虑到指导教师的专业背景、团队情况.要求答辩组成员应至少提前一天仔细阅读毕业设计,遇到自己领域外的课题时应主动回避调整,不能边听、边看、边提问,提问时要言之有物,增加针对性,并对答辩者的回答做出正确评价.要遵照评分标准评分,力求客观正确,减少和消除个人感情与感觉评分因素,以确保成绩的真实性.

2.提高指导教师自身要求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毕业设计教学还包括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思想品德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指导教师要完成这两项任务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首先,应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对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重视.从个体上看,毕业设计的成绩关系到毕业生个人的就业前途,从宏观上看,毕业设计关乎我国人才教育和科教兴国,因此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其次,指导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开展科学研究,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通过参加科研或主持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和素质.3.毕业设计的考核

采取校、院、系答辩形式.各答辩组聘请同行专家对毕业设计进行评审,校、院答辩采用主、副审制;系答辩指导教师之间交叉评审.

评审重点:审查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专业知识及综合训练的情况;审查学生文字表达、计算方法以及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和图纸质量;考查学生完成课题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及工作质量;毕业设计资料的规范性、完整性.

评审后写出评阅及评分意见,并在答辩前返回各组.

成绩评定:一是毕业设计成绩采用结构分制,即指导教师评分、审阅教师评分和答辩评分,三部分的比例为40∶30∶30,最终成绩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对材料不够完整(包括材料中缺少指导教师审阅意见等),规范性较差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综合考核成绩原则上不得评定为良好以上.二是成绩优良率应控制在60%以内,其中优秀率不得超过20%.各系在评分时应兼顾好、中、差比例,做到既要实事求是,又要严格要求.三是毕业环节成绩向学生公布.

4.建立毕业设计评估指标体系

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实施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和标准,应体现科学性、导向性、可操作性、激励性和全程性.构建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首先应针对不同专业制订符合其特点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方案,在此基础上可从选题合适度、能力水平和成果质量三方面构建评价基元,再具体设计评价要素,每个评价要素都规定评价内涵与评价标准.

毕业设计教学工作评估每年进行一次.评估以各系或专业教研室自查、自评与校专家组抽查复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评是整个评估工作的基础,各部门应对照评估指标体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做好自评工作.在各部门自评的基础上,校专家组深入相关系、专业教研室进行复评.


由表1可知,本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两部分:毕业设计条件、毕业设计过程,共7个子项目,满分为100分.得分位列前1/3的部门为“好”;1/3~2/3之间的为“较好”;后1/3为“一般”.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毕业设计整个过程,在加强引导、严格管理、全面培养观念的引导下,对电气类毕业设计选题、指导方式以及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实践表明,充分调动了学生毕业设计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毕业论文的质量,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为相近专业毕业设计培养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1,(18):163-164.

[3]丁邦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3):20-21.

[4]鲁保富.论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创新能力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3,47(1):91-93.

[5]陈岳林.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3,(5):75-76.

(责任编辑:孙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