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本科生,哪里安家?何处立命?

点赞:28589 浏览:1320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离开美国前的两个月,我曾经在人人网上发过一条状态:

会不会有一天我醒过来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仿佛四年的在美岁月只是一场印象深刻的梦.

半年多过去了,我已经在北京安顿下来,开始了新的生活.

但是我知道,本科留美的四年带给我的是无法替代的回忆,

是对数不尽细节的深深了然,

而这些细节是停驻在国内所无法了解的,即使读遍书本,看尽美剧.


金融圣地香港

中国本科留学生论坛CUUS这么多年来在留学圈内一直赫赫有名.我最初了解留学的点滴也是从高二的暑检测开始,在学长学姐的引导下翻遍整个论坛一点点地做功课,从选校到申请文书,反复推敲.2008年,本科出国的相似度检测刚刚兴起,而今天,十万元级别的套餐已经能让申请者轻轻松松走完流程.

CUUS的创始人茶茶是人们口耳相传的传奇.2008年我进入芝加哥大学时,她已经离开了学校,带着四年本硕连读的传说和麦肯锡的光辉职业前途.她选择离开美国,到香港工作.在香港举办的芝大迎新活动中,在中环交易广场49层的露天平台上,她凭栏远眺维多利亚港,对一旁的我由衷地感叹道,瞧瞧吧,这座城市是那么的美丽.

香港也确实成为了本科留美学生毕业后的一大去处.芝大和我同届的2012年大陆毕业生中,除了美国以外,香港就是我们的第二大目的地.这也得益于香港金融和咨询业的发达.这些高薪的白领工作可以给刚入行的学生提供每个月5万以上的薪水,在扣除了当地超高的房租后能有近4万的盈余.对于读书期间每年6万美金的开销,确实是非常快速的回本方式.

但同时,这也意味着较窄的选择面.香港的商业本身萎缩严重,主要是依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开放的金融市场,吸引各大外资投行和基金设立总部.我所认识的学生去了香港后几乎全部集中到了这些行业内,传媒、地产、市场等则鲜有人去.

这或许和企业的招聘策略相关.大型投行和基金的入门分析师职位对留美本科学生专业限制极少.而且和国内券商对学历的高要求不同,他们认为本科就足以胜任这些工作,多读一年研究生反而是一种浪费,并不能让申请者脱颖而出.顶尖名校、优异成绩和乐于拼命干活,或许是人力部门最看重的质素.

这样的职业开端也意味着从8点到深夜的工作时长.我的一位同届新加坡朋友,当过兵,毕业后直接进了大投行做分析师.十一期间,好不容易获得两天检测期来深圳相聚.在短暂的一个下午里,有一半时间在抱怨他每天所作就是拿6万月薪摆弄ppt,调整字符,和摆弄excel函数来填模板.另外一半时间里,我们去看了电影.在电影最后的10分钟,他默默拿出了24小时开机的黑莓手机,接到了上级命令要在今晚立刻回办公室处理数据.当客户有需求,公司全然不管分析师的作息安排.

这样的生活或许枯燥、乏味,但高收入和接触广阔金融市场的前景仍然吸引着大批留美学生.在招聘季,美国各校的图书馆常常可以看见紧张准备面试的学生.他们是西装革履参与各大招聘会的主力,通过在校几年里参加各类投资、财务相关的社团活动,累积经验,在漫长的几个月申请季中希翼斩获offer.但有时候这样的职业选择并不全然建立在对行业未来前景的深入了解之上.曾经有媒体报道,一些学生在面试前废寝忘食阅读华尔街时报,记下指数升跌,熟记走势和分析观点,面试完毕后则抛之脑后.

留美本科生,哪里安家?何处立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留学生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即使今天投行的业务大多向内地企业倾斜,由于国内金融市场的相对封闭,而且近些年内股市低迷,公司上市动作不大,能给得起高工资的外资投行设立在北京、上海的办公室并没有多少利润,做亚洲市场依然以香港为主要基地.

留在北美的游子

相比于香港,更多的人则留在了美国.继续进修、争取获得硕士学位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既避免了漫长的博士修行道路,又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增加了砝码.当然,这还意味着一到两年高额的学费支出.这对于本科已经在美国就读的学生来说,边际效益并不十分可观,因为毕业后往往和国内读本科美国读硕士的留学生在同一起跑线竞争,但整整六年的投资已是不菲.

在各大硕士专业中同样以金融类较为热门.有一位同学第一天走进金融数学课的教室后惊讶地错觉自己正在国内大学里上课.

如果对学术较有追求,走向博士则代表着五年以上的艰难路程.理工科相比社科更为热门,人文学科的博士相对较少.我的朋友中,确实有勇于一试人文学科的.特别是一些女生做出了这样坚定的选择,几乎意味着今后把家庭安放在了美国.往往女生的父母又不希望孩子长期在海外逗留,其中必然面临家庭和学业的两难抉择.

一些进入就业市场的本科毕业生则在美国拿到了让人欣羡的工作,比如在对冲基金担任分析师,或者是如Google、Amazon这类大型IT企业的工程师职位.这类以高福利和善待员工著称的企业,在工资上甚至不输于大型投行,在作息时间上却远胜于斯,而且较为灵活,人性化,是不少理工科男生奋力追寻的福音.

回国路漫漫

如果说在美就读本科是一场高额的投资,那回国就业的收益率则看起来并不那么诱人.

据报告显示,在上海等地的本科应届毕业生起薪每月只有4000元.这对于一个美国留学生来说甚至不足以支付一个月的房租,更不用说加上节节攀升的学费.如果指望通过这样的报酬水平来对四年的大学投资回本,可以说是遥遥无期.

因此,尽管国内的饮食打动着留学生的味蕾,父母的亲情勾起了留学生的思念,国内的朋友承载着留学生的回忆,肯在本科毕业后就回国的依然少之又少.

除了支出回报方面的考虑,横在他们面前的更有几道难以逾越的关卡.最主要的是本土企业对本科留学生的认知程度依然不高.学成归来理应备受国内用人单位的重视,但随着出国大军的壮大,海归日益平常.何况本科出身往往会让国内招聘企业觉得学历不足.和国际顶尖投行相比,我们的券商、基金、大国企对海归的要求往往更高,达到了硕士、博士级别.这使得海归本科生甚至没有参加面试的资格.不少留学生因此抱怨,连Google、高盛这样的一流企业都会给本科生一个机会,难道国内券商、国企比它们还牛气?

这样的高门槛有其内在的逻辑.门槛面对的不仅仅是留学生,也包括国内大学生.不少人感觉在本科阶段,国内同等大学课程难度低于美国高校,特别是独立研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深入培养,而是以上课为主.不少留学生发现他们国内同学的一些研究论文和海外相对严格的论文训练相比,要求比较宽松.国内的研究能力培养更多地放在了硕士阶段.对于快消等行业,本科生还较容易适应,但在需要系统经济、金融学训练的金融机构等明显更偏向招收国内硕士或以上的毕业生.

但用人单位不可能对海内外大学分设门槛,一旦区分对待难免使单位遭受非议,谨慎的做法是一视同仁.毕竟,舍弃少部分合格的本科生,依然可以招收到平均水平更高、技能更偏实用的硕士.

更大的问题是只有极小部分的用人单位会定期往海外招收本科生.目前能在常春藤看到的公司也只有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等寥寥数家.

所以,大部分希望回国工作的留学生只能走标准面试过程.各大公司的笔试、面试往往分散在数月之间,使得大四的留美本科生即使简历过关,也难以长期驻留国内参与考核.为了一个面试花上1万多元飞机票往返,只限于对工作极其渴望或者家底殷实之人,更多的是乘着寒检测顺便参与一两个面试.客观条件的艰难使得在读应届生无法踏足国内的就业市场.热切渴望归来的人通常要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只身回国和下一届一同求职.这种不安定因素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毕竟,这等于眼看着同一届的朋友没毕业就有了工作而自己依然没有着落.

回国往往是一条单行道.本科I-20留学签证过期后必须要马上申请OPT才能获得留美的一年期限,而回国后再次入境非常困难.在我这一届的同校学生中,就有一时没找到工作也坚持留下来观望的同学.这是理性的选择,毕竟留,还有得选,回则重返美国市场万分艰难.

和回国就业的冷清境遇相反,本科暑检测回国实习极为热门.本科留学生往往有着殷实的家庭背景,或者父母就在这些机构工作,安排孩子进入实习十分方便.企业在招聘时常常会要求申请者显示出对这一行的热情,曾经参与过相关企业的实习就是最好证明.怎么找实习?家庭和父母就是最好的来源.

责任编辑: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