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法律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实效性的

点赞:21991 浏览:9650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法律素养是每个公民应该具有的基本素养,因而《法律基础知识》课程在中职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很受人们重视.本文重点探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思考、学以致用、完善评价体系等措施提高学生学习《法律基础知识》课程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该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关 键 词:《法律基础知识》教学实效性中职教育

《法律基础知识》是我国中职学校学生的必修课.但由于其课时设置相对较少,授课内容又丰富繁杂,这就导致老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往往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地位,加之其内容较抽象,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十分严重.中职学生生源多为初中毕业生,年龄还小,未成年,又基本上都是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鉴于中职学生的年龄和生源的这些特点,借助基础课程《法律基础知识》教学,给学生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有必要结合教学实践,探讨通过一些措施提高中职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该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关于提高《法律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法律基础知识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1.结合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课程如果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积极性.作为中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法律基础知识》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然而法律又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理论性较强,如果缺少适宜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对课本理论进行阐述的同时,还应对其加以延伸,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将生活中熟悉的事件或场景引入课堂,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熟悉感,进而更好地学习.另外,《法律基础知识》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做一个守法公民,并能够正确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简单来说,就是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联系实际,贴近真实生活.

如张某为装修房子,去工商银行取款,经过一系列手续后,从柜台取出10000元,凭条上填写的是取款,但营业员一时疏忽大意,在输入交易信息时,将取款误当做了存款,而且向张某出具了存款通知单.如此一来,张某的工商卡金额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10000元.张某当时并不知情,出门后才发现,但他并没有返回,而是很快离开了.第二天,工商银行通知张某退款,张某却不同意,拒绝退款.问:此事件涉及哪些法律知识?法院应当如何判决?

再比如,张某到一家大商场写了许多装饰材料,商场对其质量信心十足,并言如有质量问题可以退换.回来后,张某请朋友鉴定,才发现部分材料存在质量不过关的情况,于是和朋友重返商场要求退货.但商场坚决认为所有材料都是经严格检查后才进入商场的,不承认这些材料出自商场,反而怀疑张某对商品进行了掉包.问:在此事件中,涉及哪些法律知识?张某该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

这样的事例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学生易于接受,通过这些案例将课本上的内容教授给学生,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强交流,学会独立思考

《法律基础知识》的实效性不理想,与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不少中职院校的教师都是照本宣科,陷入了本本主义,实践证明,这种单方面的理论灌输,起不到任何效果,只会令学生更加厌倦课堂.部分教师的主观性较强,常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掺杂进来,试图让学生接受,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对法律的理解产生偏差,或过于狭隘.新课改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规律和所需,然后采取相适的方法进行教学.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让其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法律案件进行分析,以此加强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在课堂上采取小组讨论法,虽分成小组,其实还有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在与小组成员的交流过程中,都是将自己思考的结果与他人分享,还能倾听他人意见,取得更好的效果.

前段时间,国内有两大案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引起了很大的讨论,一是薄熙来事件,二是李天一事件.法律教学必须注重时事,讲究一定的时效性.在课堂上,讲到行政法或民事法等内容时,可让学生对这两个案件进行分析,并与其他人积极交流.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其实就已经在消化课本理论知识了.如贪污受贿、行政腐败,“腐败的根源在哪”,行政腐败往往由于少数国家或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的权力不受控制,无限自由.任何人把自己的权力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都是不被允许的,其最终根源在于法制的不健全.

独立思考除了能吸收理论知识,对客观案例进行评价外,更重要的在于反思,即学生在思考中升华自己,保证不会触犯法律,严格约束自身,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3.学以致用,体现价值

学生一般把学习《法律基础知识》课程的目的理解为懂得法律知识,遵守法律知识,不做违法的事情.其实在教学中,可以渗透一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民事纠纷、违法案例,以及学生了解的网络案例、新闻案例等,让学生用所学的法律基础知识,加以分析,从而体会到法律知识的实用性,认识到学习法律知识是有用的,有价值的.

4.完善考试评价体系

合理可行的考试评价体系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增强其实效性,在现行教育中,主要有两种考评方式,一是检测性考试,主要是检测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评价性考试,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测试其对某个现象进行识别判断和处理的能力.不少中职院校的教师采用的是第一种方式,由于该课程理论较多,完全可以凭死记硬背掌握知识,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平时不学、考前抱佛脚的状况.

其实,考试只是一种手段、一个途径,真正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该课程的实效性,就必须改变以考试分数为标准的这一社会现象,逐渐向政治、文化、科学等综合素质培养的方向靠近,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在课堂外,教师应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如辩论赛等.同时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其成长背景、思想文化,并聆听学生的诉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书面考核上,课堂作业、闭卷开卷考试皆可,最好采取口试的形式,口试即在课堂上老师当场提出问题,短暂的思考后由学生回答,这样能加快其思考速度,增强语言总结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再者,还可以提高其积极性,有足够的能力判断是非,将所学应用到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

5.联手政法部门,通过法律讲座强化法律知识教育.

学校与所在街道派出所、交巡警中队形成合作教育关系,聘请当地派出所的领导担任法制学校的副校长,每学期安排两次法律教育方面的讲座,主要邀请派出所警官或者交巡警官做相关法律基础教育讲座.他们为学生带来了通俗易懂、简单实用的法律知识讲座,通过联系实际,解读一个个生动鲜活、触目惊心的青少年犯罪案例,以案释法,以法论事,成为中职生法律基础知识普及教育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中职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走上工作岗位,面向社会,因而这样直接用社会生活中的内容作为讲座的法律教育,拓宽了学生的认识视野,使学生在学校就能看到社会的另一面,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就《法律基础知识》课程而言,只要老师有效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将社会和生活中发生的实际案例与课本联系起来,并联合各种社会力量进行教育活动,有效启发学生,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就一定能有效提高《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水平,实现中职学生法律基础课程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