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体系的构建

点赞:23780 浏览:1079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以往学校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课程管理模式,即国家、地方和学校.到2002年,《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应该加强学校体育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建设,推行“三自主教学”的新模式.长期以来,在课程管理上,我国实行由国家制定教学大纲、地方政府依照执行的“集权式”课程管理体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弊端也是易见的.随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一些与学校课程管理有关的问题逐步呈现,如管理意识淡漠、管理相关制度不够完善、管理经验相对匾乏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学科群的建设,制约了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关系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成败.与此同时,以往传统的“大一统”的体育课程管理模式早已不能满足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根据我国学校体育资源的实际情况,开发出符合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管理体系无疑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此为研究视角,对我国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体系作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力求为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学科建设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校本课程管理与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内涵

课程管理作为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学校对教学工作实施管理,从而完成教学计划、大纲规定的教育任务.正确解读有关“课程”的基本概念,有助于对校本课程管理概念的理解.在课程管理模式中,国家、地方、学校各司其职.国家制定总体规划;地方根据国家总体规划,制定地方需要的课程指导纲要,开发与选用;而学校则在国家、地方的指导下,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置与实施.因此,校本课程的管理必须首先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其次,每所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地开发和组织校本课程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需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学校充分发挥自主管理权,开发多样性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的教师为主体,开发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以尊重师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等.基于以上的认识,可以将校本课程管理定义为是指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和学生需要,而对课程进行的安排、实施、开发和评价等一系列的自主管理活动.

体育是学校各类课程当中最能反映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之一.由于体育课程教学环境、教学空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特殊性,这对地方和学校来说,各自的地域特征、体育传统等,都是有极大的差异性.因此,在积极施行国家制订的体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应因地制宜进行体育类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所谓体育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体育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过程中,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和学校体育资源的基础上,所设计的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方案.由此可见,体育校本课程不仅指学校体育教师自行开发设计的新课程,也包括学校和教师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加工、再创造得到的富有特色的体育课程.在我国,关于体育课程的理解目前比较一致的认识为,体育课程是指学校根据社会的教育目的要求,为学生提供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规定的,或可由学生选择、规范了的体育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内容、学习操作程序和方法,在不同的学段所要达到的体育教育标准的总体设计.

因此,本文结合以上论述,对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定义为:体育校本课程管理就是对体育类以校为本的课程管理.

二、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理论基础

1.系统论

系统论是研究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贝塔朗菲曾说,系统是由诸多要素组成的,而各个要素的有机组合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系统,强调的是整体性.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依存,每个要素在系统中起着一定的特定作用,要素之间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否则,脱离整体,各要素将失去要素的作用.管理就是对于系统的管理,而体育管理就是对体育系统的管理,是以系统科学作为理论基础,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校体育管理系统进行详细的部署,进而建立一个高效有序的学校体育管理的组织.而方法体系则是以系统工程、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作为学校体育管理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实践方法.根据学校体育管理系统的特点,综合运用系统技术方法,形成一套科学合理且层次分明的方法体系,以实现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管理.

2.后现代主义哲学

所谓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形成,是同现代西方哲学中各个流派的升降沉浮密切相关,并随后结构主义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后现代主义提倡多维视角和多元方法,以否定、超越西方近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为基本特征,它表现出反本质主义倾向对现代社会具有很大的冲击.目前,课程管理体制要求实施校本课程管理,培养创新意识.为此,在我国课程改革中,后现代主义哲学作为理论基础,为学校课程改革实现了质的飞越.后现代主义课程观鼓励人们怀疑一切现有的知识权威,这对于教育理念的嬗变是一种触动.同时,后现代思想家倡导不同观察者之间的平等关系,鼓励教师和学生自由地通过对话来建构他们自己的课程,教师是学习情境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除此之外,后现代课程观强调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倡导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和多元主义方法论,提倡以多种方式探究课程知识,强调个体自由和自主.

3.教育未来学理论

教育未来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以未来学及其相关科学为依托,探索学校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从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到教育的培养目标、内容、手段以及教育管理等都属于这门学科范围,从中探讨学校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新趋势,以适应社会的变革步伐.因此,面向未来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之一.就学校体育校本的研究者来说,应该以适应未来需要为突破口,力争把未来体育教育引入到现在的教育,从而为实现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做好铺垫和准备.


三、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

1.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价值体系弄清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价值是管理工作的首要前提.校本体育课程管理的价值追求应该包括健康性、创造性和专业性三个方面.首先,健康性.“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课程的本质要求.因此,必须把健康作为体育课程的首要目标.体育教育必须围绕五个领域目标展开,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并通过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发展.其次,创造性.所谓校本体育课程所追求的创造性是指参与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主体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体育工作管理者的创造性主要包括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管理方式等;体育教师在体育校本课程的管理过程中,充分做好实现者、组织者、探索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不断地修正校本体育课程的内容和方法.而作为学生,要学会思考问题,学会学习,使体育学习达到最优化效果.再次,专业性.主要强调的是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扎根于教学,要积累、观察、记录并通过对教学材料的研究,使体育课程更好地发挥课程的实质性功能.

2.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基本原则

首先,以学生发展为原则.体育校本课程管理要求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学生的全面主动地可持续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决策中要让学生参与.同时,体育校本课程要给每个学生的个性张扬提供了现实条件,从学生的差异及经验出发,提供差异性教育.其次,自主性原则.依照课程管理中的权责分配,体育部门要积极地组织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现权职的统一.并根据自身的实际,确保体育校本课程的优化实施.再次,全员参与的原则.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管理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共同参与.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学生有权对所学的课程项目提出建议.可见,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学校体育课程管理体系,需要学校各方面人员的广泛参与.

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体系的构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体育校本课程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机构与内容

就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体系的框架来看,需要构建有效的管理运用机制.而对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组织与设计,就需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机构主要包括建立“体育校本课程评议委员会”、设置专门的体育校本课程管、成立体育校本课程评价组等.机构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课程管理计划,对课程定期诊断、评价、修改和校正,使课程系统最大限度地接近课程目标.

在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内容方面,要紧扣体育校本课程目标.第一,体育校本课程计划管理;第二,体育校本课程标准管理;第三,体育校本课程编制管理;第四,体育校本课程实施管理;第五,体育校本课程条件管理,如教学设施配备、保管及各种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执行等.除此之外,对体育校本课程评价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指导纲要、教学大纲、课程开发等.

4.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体系的模式

学校的课程管理模式是在实践中发展,传统课程管理模式主要有学校课程管理的专业模式和学校课程管理的科层管理模式.其中,学校课程管理的专业模式对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模式的学校把学校看作是社会文化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场所,充分重视教师的专业自主权.而学校课程管理的科层管理模式是把整个课程管理、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进行劳动分工,不同等级的课程管理者角色有很大差异.这种等级制结构和缺乏弹性的规章制度限制了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忽视了学校中人际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性.随着改革的深入,新一轮教育课程教育需要全新的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模式.而全新的模式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最大化地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在课程管理手段上,尽可能地满足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需要,关注教师理性和非理性在课程管理中的作用.同时,现代模式的学校课程管理结构是一个开放的结构,能够让相关人士积极参与学校的课程管理,创造性地进行学校课程管理.

基于以上分析,为建立适应我国学校的体育校本课程管理模式,做如下的尝试:第一,构建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决策系统.主要指体育部教学委员会根据学校课程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决定体育的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标准,制定相应的课程审议、教学管理、课程评价、激励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第二,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系统.为了使课程建设和发展得更好,应以广大教师为主体,结合本校的资源状况,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第三,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系统.实施主体主要由管理办公室或教研室组成.其中,办公室贯彻学校的政策,对教学活动进行组织、协调.而教研室则根据整体安排,确保完成体育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第四,信息的收集系统.组织一支认真负责的信息小组,专门负责收集课程开发、课程教学等相关信息.信息收集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来自各方面的客观信息,及时反馈到管理办公室,以便作出准确的判断,进而作出正确的评价.除此之外,课程管理要有必需的设备与经费上的支持,为体育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