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作文题目

点赞:3074 浏览:1020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13年高考语文刚刚结束,作文题目即刻成为网络等媒体关注的焦点.今年,个别作文题目是给话题(如湖北卷“方圆”)、类似给话题(如北京卷“科学家和文学家关于手机的各自看法”)、给标题(如天津卷“一而知之”)的命题形式.其余15份试题都采用给材料的命题形式.只是,除了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卷,各地方卷的材料普遍性地缩短、简化.

给材料作文题目——一类给情景材料,一类给格言材料.大多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由2006年到2013年,全国高考总共69个给材料作文题目.其实,它们的含意全都相同.

对作文题目的本期认识

媒体对作文的关注总是放在高考作文题目上.其实题目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写题目的人——考生.充实的人文内涵积淀和对生活的认识水平才是写好作文最根本的准备.因为,所有的高考作文题目的核心或外延都是生活——生活的发展变化.就其含意而言,都是同一个题目.语文教师应该高于媒体,对此有所洞察.

2006年我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写过一本书,书名就是《历年作文同一题》.书中分析了1990年到2006年所有的高考作文题目,其实都是同一道题目.这题目就是生活——生活的发展变化.生活是运动的,运动是永恒的.生活在不停歇地运动.生活运动体现的形式是:从历史而采,在历史中形成传统,经由现实,萌生时尚,走向未来.长江后浪推前浪,所有作文题目都是生活长河中的一朵浪花,都带着生活发展变化的基因,也都在生活发展变化中具有意义和价值.前不久,我在博文“揭示2013年高考作文题目”中,分析了2006年到2012年,全国高考54则给材料作文题目,结论一致.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再一次印证着这个必然规律.

2016高考作文题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写作教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全国课标Ⅰ卷(海南、宁夏、陕西、吉林、黑龙江、河南、河北、山西、云南、新疆、内蒙古)[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写下一块晶莹别透、大如蛋黄的.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十分感激.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表明,在专家和很多切割师的传统认识里,总是担心结果:失败、损失和风险,经由老切割师和徒弟的现实切割,开创出时尚认知:设计周密,积累经验,提高技术.尤其是增长勇气才更重要.作文题目的意义,就体现在两种观念的碰撞、交融和更迭中.这里的“”不是狭义的,“”只是我们认识生活的一个窗口.在现实的考场中,考生需要思考类似于“处置”的问题.经济发展、环境污染、教育、人际关系、手机等如何切割这些“”,人们一定有不同的看法.或认为经验更重要,或认为勇气更重要,或这种情况经验重要,或那种情况勇气重要.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由于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山东卷【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开设专栏,为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中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恳地感谢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明显: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材料中.铁凝和莫言对“挑错”的态度,可以说是领风气之先.他们的感谢,在很多人不能虚怀若谷、察纳雅言的现实中是新的观念,是需要倡导的时尚.而这种时尚又来自于对先贤传统的继承.生活就是螺旋形发展变化的.在生活的长河中,这则材料与其他题目融会贯通.不是吗?从某种角度看,这“感谢”来自经验;从另一种角度看,它更需要勇气.铁凝、莫言这样的权威人士也为正确处理同学关系做出表率.而这种表率是有广泛价值的.现实生活里,医患纠纷不断.医院里,医生是权威,医患之间也会出现矛盾和冲突.医生这方面是不是应该有铁凝和莫言的风范,允许并感谢患者纠错呢?患者是不是也应该理性一些,与人为善,理解医生的辛苦,允许他们纠错呢——“咬文嚼字”的做法比暴力升级要好.诸如此类,无不体现着生活中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与交融.而面对生活的运动.由于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

北京卷【原题回放】阅读下面对话,按要求作文.

科学家:检测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白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爱迪生由历史向现实走来,手机可能让他感到不可思议,这本身就形象地展现出传统与时尚的碰撞.手机改变着生活,作文要求围绕“科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展开想象,进行思考,所以考生需要对科学家和文学家的看法有所认识.科学家关注手机的是信息时代的标志物,是掌中电脑,是它丰富的功能,更具有务实的理性.文学家关注的角度是它广泛的使用,深刻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更体现感性的遐想.手机在现实生活中是生活发展变化的具象.科学家、文学家共同认可的,是生活中传统与时尚在碰撞、交融与更迭.而他们关于手机的不同看法,则证明着面对生活的运动,由于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想象和思考,则可以像生活一样无边无际.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手机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如果没有卫星,手机也没用;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经济不发达,口袋里没钱,没钱机,手机也不能广泛使用.或者社会生活不透明、不开放,没有丰富的资讯材料,手机的多种功能也无用武之地.一部手机包容整个世界,一个宇宙握在掌中——神舟嫦娥、股市期货、生态危机、南海风云、奥运夺冠、最美教师、城市雾霾、暴力、保密泄密等生活发展的一切景观无不在手机的窗口显现.几乎每个北京学生,都使用手机,都熟悉手机,手机深刻影响着大家的生活,写一个自己关于手机的故事也挺好.

全国课标n卷(贵州、甘肃、西藏、青海)的材料涉及“同学关系”.无论是同学关系本身的价值,对同学关系满意度的调查.同学关系如果紧张的原因.增进友好关系的信念与办法,都在展现一种优良传统.思考现实问题,创造和谐时尚,面向美好未来的生活,而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

上海卷的材料用一句话揭示一种生活现象:“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这句话的前半归纳传统,后半开启时尚.题目说“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这就清楚地提示考生: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浙江卷的材料援引丰子恺、英国作家和美国作家的话,依次表现了由孩子到成年人的心灵变化历程.孩子心灵的发展变化,是生活发展变化的一个侧面.这个由“孩子”到“成人”的发展变化过程,也在班级、学校、社区、乡村、城市、文化、社会、自然等方方面面体现,而其变化形态和人们的认识也是多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福建卷给出顾城的诗歌《忧天》,诗中说: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人类曾经以“地层”为传统,向往天宇“自由”的时尚;而也有人(例如顾城)转而向往传统,这种对传统的向往开创着新的时尚.生活的发展变化,在对天地的想象,对“自由”的思考中体现.这种想象和认识,答案依然丰富多彩.


四川卷提出“过一种平衡的生活”的说法,这种说法显然是针对“不平衡的生活传统”而言的.“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之所以热烈,当然因为答案丰富多彩.

重庆卷的材料是作为食物的大豆成为豆腐的演变,这其中,盐卤可谓是点铁成金.经过盐卤的点制,大豆食品以豆腐的形式丰富多彩起来.材料中的大豆、豆腐和盐卤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具象,都在生活的发展变化中扮演者某种角色.

江苏卷的材料被认为最难理解.但是,当我们把它放入生活的长河,意义顿时豁然.“洞穴”有如远古的世界,色彩斑斓的蝴蝶(也许蝴蝶只可能是纯黑)代表着蛮荒的自然,我们曾经认为人类的烛光是文化、文明的象征,现在开始思考是不是“蜡烛的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这是一种真正文明的苏醒吧?面对这则作文材料,我们需要认识的仍然是生活由隔绝到接触碰撞再到和谐的发展变化,而无论是这变化形态,还是对他的认识,答案都是丰富多彩的.

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综上,所有作文题目的含意都是——生活在发展变化,传统与时尚发生碰撞、交融与更迭.任何作文题目都是面向广阔生活的窗口、都是思维展开的原点、思想腾翔的踏板.大江东去,长江后浪推前浪,生活的江水永不停歇.任何作文题目都不可能离开生活,都是生活长江中的一朵浪花,都在反映生活的发展变化,生活中传统与时尚碰撞、交融与更迭中具有意义.

当然,在生活中,由于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有差异,人们对“传统”与“时尚”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在某些人眼中的“传统”,在另一些人眼中可能是“时尚”;在某些人心中被肯定的,在另一些人心中可能会被否定.生活不是平直的,而是呈螺旋状态发展的.今日视为“时尚”的,可能正是当年的“传统”;今日的视为“传统”的,可能却是当年的“时尚”.

怎么看待生活的这种发展与错综?怎么为反映传统与时尚碰撞、交融与更迭的作文题目确定立意角度?2000年全国卷的作文题目做了精当的阐述:“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①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是啊,你没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那么,这些高考作文题目无不是鲜活的材料.是的,作文题目是面向广阔生活的窗口,是思维展开的原点,思想腾翔的踏板.而生活本身,正因为运动而丰富多彩.

无独有偶,2002年全国卷的作文题目做了更深入一层的挖掘: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生活错综,传统与时尚时时处处在碰撞、交融与更迭,推动生活发展.如何看待,如何处置,无不是“心灵的选择”.

我们这样认识和谈论高考作文题目,一定会引起担心,认为会误导学生,阅卷不会接受,势必会降低考生的分数.因为阅卷会规定“最佳立意”或“最佳角度”,而如果所有题目的“最佳角度”都是“生活的发展变化”,“最佳立意”都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心灵的选择”,岂不是太滑稽,太尴尬?可是无可否认,这就是所有作文题目的含意,是涵盖题目材料整体的含意.阅卷所规定的“最佳立意”也是人为规定的局部,不能涵盖题目材料整体.

揭示它并不是要求同学现在就这样写而是在表达一种对语文界对高考写作命展开严肃讨论的期待.在现有情况下,我们也只能要求考生服从阅卷“最佳立意”的桎梏.简便的办法,就是归纳出情景材料的中心,将其转化为一个话题,这话题含有阅卷的底线,把这当作写作思维腾跃的踏板.例如,全国课标Ⅰ卷《经验与勇气的思考》、山东卷《感谢纠错》、全国课标Ⅱ卷《同学关系》、上海卷《努力做更重要的事》、浙江卷《孩子心灵的硬化》、福建卷《拒绝飘行的自由》、四川卷《过平衡的生活》、重庆卷《点制升华》、江苏卷《莫让烛光惊扰蝴蝶》.

澄清作文题目的责任,不应由《皇帝的新装》里那位孩子承担.对这种问题的思考、讨论和澄清,责任在语文教师.只有将这些弄清楚了才能更好地推进写作教学.

传统观念认为写作题目是一个范围、一个圈子.为了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减少对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地、有个性地、有创意地表达的要求,高考作文题目经历了给标题、给话题、给情景材料的拓阔尝试.现在看来,“一个范围,一个圈子”的观念是不符合写作规律的.如果说,有这个范围或圈子的话,那么,这个范围或圈子就是广阔无边的生活.写作题目是一个窗口,面向广阔的生活洞开;写作题目是一个原点,是思维腾跃的踏板.不同形式的作文题目,都是思维的原点,思维的踏板,差别在于给标题和给话题是清晰的,而给材料是模糊的.无论是给标题,给话题,还是给材料,任何作文题目本都有着同样广阔的思维与写作的空间.命题作文无非是用熟悉的生活演绎题目,构建题目与素材间的思维桥梁.这个踏板越清晰,写作考查的价值才越能够得到体现.至于学生作文的视野是否开阔,这是写作教学的任务,不能让写作题目越俎代庖,由给标题题目到给话题题目,已经是一种模糊;再到新型给材料题目,则完全泛化,丧失了写作考查的基本功能.可以说,所有给情景材料的写作题目,都有一句潜台词“不命题,随便写”.

因为现在尚不具备大规模评阅“不命题”作文的认识水平和队伍准备,所以给情景材料的写作题目使阅卷面临尴尬.阅卷往往要先入为主地规定“最佳立意”.然而,没有一个省(区、市)阅卷规定的“最佳立意”是真正最佳的.因为体现材料含意,涵盖全部材料的“最佳立意”,就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或“心灵的选择”.就像乌鸦该不该模仿鹰?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小兔子该不该学游泳?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猫该吃鱼还是该捕鼠?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图书阅读好还是网络阅读好?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应该倡导浅阅读还是坚持深阅读?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等深入一步,便都是各自心灵的选择,而心灵的选择,当然是丰富多彩的.

如果一定要追究所谓.最佳立意”,这才涵盖材料整体.那所有材料都体现生活的发展变化,也都在体现生活的发展变化中具有思辨意义.而面对运动的生活,答案从来就是丰富多彩的.

如果不追究所谓“最佳立意”,那么立意的角度就是丰富多彩的.给情景材料的写作题目,给出的是一幅生活场景,谁又敢说自定的立意一定最佳?面对一帧处理交通事故场景的照片,关注杨达才不合时宜的笑容和腕上的名表,产生了败的巨大推动力,谁能说这不是“最佳立意”角度?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又怎能先入为主地限定某一角度为作文“最佳立意”.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无论什么形式的写作题目都可导出“丰富多彩”的结论,那它们又有什么差别呢?答案是肯定的.好比摊开一本“旧书”作为情景材料,或者以“旧书”作为标题.我们固然都可以写到纸页、装帧、文字,乃至蠹虫.但以“旧书”作为标题,要求写作者以“旧书”为原点,在作文中合理架构标题与“纸页、装帧、文字、蠹虫”之间的,思维与语言的桥梁.而把“旧书”作为情景,等于把“纸页、装帧、文字、蠹虫”直接摊开在写作者面前,将一个写作思维原点,泛化成无限多的原点,潜台词是“不命题,随便写”,它无须也无从架构思维与语言的桥梁,当然也就放弃了写作考查的基点.

再如,如果2013年北京卷的作文题目只给出科学家和文学家的对话材料,而不做出“科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的准话题限定,那么材料中的每处细节都无异于一个作文题目,而写作思维的原点也就难以数计了.

又如,如果2013年湖北卷的作文题目只给出容器、古诗、人生和“上善若水任方圆”的材料,而不做出“以‘方圆’为话题”的限定,那就只能在阅卷里限定“最佳立意”和“最佳角度”了.

大多给情景材料的写作题目,都要求防止宿构和套用.可惜.这道防范宿构套用的墙,并没有建构在写作思维上.而是建构在审题,亦即阅读能力上.猜题押题、宿构套用,并非写作教学的正路,写作教学的注意力不能只纠结于立意的角度,这样会严重地异化和摧残写作教学,亦不能防止宿构和套用.我们拥护《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不只因为它是国家标准,更因为它符合写作的固有规律.

现在有一些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为了能拿到很高的分数,往往会在考试之前针对各种不同题材的作文、不同题目的作文准备好几套的范文.作文备考的方向不是猜测题目、狂背素材,而是在熟悉的生活里,丰富细节、提升感悟.感悟什么?感悟生活.感悟生活的什么?感悟生活的发展变化.作文写得好坏不取决于题目,写作备考的重点也不在审题.设若高考作文不命题了,试卷上印一句话:今年作文不出题,大家随便写.同学们就一定能写好吗?该写不好还是写不好!我要说明的,恰恰是要摆脱猜题押题、死背素材的备考套路.写作备考的重点在于提高对生活的认识水平,提高思想水平和思维能力.因为所有的作文题目都是生活运动、发展变化的子题目,都在生活的长河中融汇贯通.

关注平凡小事,感悟大事细节.素材具有活力,全凭思想激活.衷心祝愿同学们抓住高考契机,在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感悟水平和做人品味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获得作文的优秀成绩,迈进理想高等学校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