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途径

点赞:4504 浏览:1515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使得儿童社会教育包括社会、家庭和幼儿园等多方面教育途径.在幼儿园里社会教育途径又可以概括为专门性与渗透性两类教育途径,二者作用不同,但是联系紧密、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更好地发展.

关 键 词:幼儿;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2?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246-02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颁布,它将社会领域正式划入幼儿园五大领域当中,由此我国幼儿园社会教育有了明确的目标.2012年10月出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广大幼儿园教师又拥有了开展社会领域教育的操作性建议,这表明我国幼教界对于社会教育的研究视角已从宏观理论探讨深入到微观的实践领域应用.

一、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多种途径首先要相互渗透

教育的社会功能之一是促进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存与发展是每一个人类个体的基本需求,满足这一需求的前提就是个体通过社会学习以谋求与社会的适应,个体社会性的养成无一例外要经过教育的过程,通过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三种途径来实现.对于3-6岁儿童而言,其社会性发展的主导教育途径当属幼儿园教育.幼儿园作为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教育因素对于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而这种独特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幼儿园各个领域的教育,特别是幼儿社会领域教育.幼儿社会性养成具有随机性、生活性、长期性,这就使得幼儿园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渗透性的特点,这种渗透性在幼儿园主要通过专门性的社会领域教育和渗透性的社会领域教育途径来实现.

二、专门性与渗透性两类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途径各有特色

专门性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是指针对社会领域的常规教学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在内容和方法上具有系统性、集中性、指向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具有针对性,更直接、更有实效.专门性的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途径的实施一方面通过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等组织形式,另一方面凭借主题活动、参观活动、谈话活动、实践活动、讲述活动、情境表演、价值澄清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幼儿社会领域教育并不是只能在专门化的社会教育活动中去完成,没有完全独立的社会教育活动,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渗透性,[1]首先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日常生活是幼儿社会学习的良好契机,如进餐时渗透着爱惜粮食、不挑食、文明进餐的良好习惯,处理幼儿因玩具发生争抢的矛盾时,渗透出学会分享、谦让等良好品质;其次渗透于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幼儿园活动角区的植物园里,孩子通过对动植物进行悉心照料,观察、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儿童热爱生命的情感与关心自然环境的意识与行为;第三,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渗透社会教育的内容.如扮演性游戏,孩子会按照他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演绎适宜的言行,而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就在玩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养成了.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途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幼儿园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幼儿园改进社会领域教育途径的建议

(一)创设有益于幼儿社会学习的幼儿园环境

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学理论认为,幼儿园环境与其他环境之间密切地相互作用,并根植于更高层次的生态系统之中,他主张利用良好的环境,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发挥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2]建构主义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社会性是其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在《纲要》中我们也会多次解读到在幼儿园里应为儿童创设和谐、健康的学习、生活和游戏空间,发挥幼儿园物质与精神环境的陶冶作用,潜移默化地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1.创设健康而丰富的幼儿园物质环境.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就像是一部多彩的、立体的教科书,包括幼儿园室内用房和户外活动场地的大小、结构,各种设备、用具的样式与教育功能等,这益于儿童心灵美化、陶冶情感,幼儿园的每一景物都将发挥物质环境的熏陶与教育功能,只有通过每一个细微之处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社会性养成教育,幼儿园才能变成孩子们的乐园[3].需要强调的是幼儿园要严格控制班容量,避免过于拥挤的空间密度,增强活动室的空间组织形式和运用方式,如可以通过摆放易于移动的生活与教学用具,使活动室时而开放,时而封闭,以满足多种幼儿社会性发展需要.

2.营造宽松而温馨的幼儿园精神环境.幼儿园良好精神氛围的营造离不开园长的管理与教师的努力,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决定论中得到启示,他对于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的方法的运用与选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他把人类个体的社会行为看做是其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社会化过程中养成的,这一理论揭示了社会环境和人类个体的内部因素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双向影响作用.

人本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教师随时抱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当中.幼儿园老师应通过友善的态度、欣赏的目光、温暖的语言、平等的身份与儿童交往,尊重幼儿的各种身心需要,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建议和想法.正是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园教师不断地用注视、微笑、亲吻、拥抱、抚摸等表示对儿童的尊重、关爱、理解和赞许等,才能对儿童恰当的社会行为给予支持、尊重和接受,强化其积极的社会行为;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儿童不恰当的行为不宜采用过于严厉的手段,特别是要避免体罚,以免儿童产生心理压力.宽容和接纳的幼儿园精神氛围,必将有利于幼儿形成对社会的良好认知、情感和行为.

(二)提高教师多渠道践行社会领域教育途径的素养

在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途径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教师要注意既要把握专门性教育活动的计划性、组织性、目的性,也要随机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社会教育,即始终遵循专门性的教育活动和渗透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提升幼儿教师综合运用社会教育方法的教育智慧.教师要采用集体教学、小组活动或个别辅导等多种组织形式提高专门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质量.例如,中班社会教育活动“分享”时,考虑到分享及幼儿的分享发展年龄特点,教师在组织形式上可以选择生活活动,也可以选择游戏活动,也就是说,既可以让幼儿通过共同完成一项实际生活实践去学习合作,如一起观看动画片,分享糖果等,也可以通过一起开展适合的游戏活动来学习分享.教师运用参观、调查、体验、讨论、游戏、生活实践、价值澄清与角色扮演等教育方法,促进幼儿社会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6]在斯托帕的实验研究中,研究者运用角色扮演法训练的儿童可以通过承担特定角色,了解角色行为特征,设身处地理解角色心理,萌生儿童的利他行为.

2.培养幼儿教师积极的渗透意识与行为.(1)教师要有教育渗透的意识.教师要认同社会领域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的重要意义,而且要明确幼儿学习的特点与发展的目标,熟知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内容与任务,这样才能抓住适宜的教育契机,成功渗透.(2)教师要学会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在日常教育中,教师要有积累教育渗透成功案例的意识和习惯;反思教育渗透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研究过程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