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误区

点赞:5014 浏览:17730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1、2年级则要求学生认识1600个汉字.因此,识字教学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重点.它的好坏关系到整个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甚至还影响到其他科目的学习.因此小学教学阶段生字教学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这个环节的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 键 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教学实践资源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课堂教学落脚点应放在字、词、句、篇,这个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不同课时要求,每节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如何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是摆在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面前最根本的问题.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采取“大跃进”的方式,忽略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直接把着眼点放在如何分析课文,升华感情.孰不知一篇文章的字词尚未梳理好,何谈对文章中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笔者在深入基层听课调研时看到这样一节课例,特提出与同行们共同切磋.

例如:有位教师在上课伊始是这样做的:

师:下面检查一下昨天的预习情况,同学们你们都预习了吗?

生:预习了.(生纷纷拿出自己的预习作业,包括自己收集到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打印文稿.)

师:好,下面同学们看投影,(师出示事先做好的课件,其上标明本文的生字和读音.)

师:谁能读一读

(生纷纷举手试读;边读边纠错,两三名读过后.)

师:好,看得出同学们都认真做预习了,希望大家今后再接再厉.下面我们全班同学齐读一下.

这个教学环节是现在我们许多一线教师仍然沿用的最基本的、最原始的教学方法,但其中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一、重视“认”“辨”,忽视“用”.

学生学习生字,从认清字形到理解字义,最后能灵活应用.这个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很重要,教师一定要引领学生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认识”是基础,“会用”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如果只是向这位教师这样简单处理一下,学生的印象不会很深刻,更有一些生僻字,会成为我们分析课文时的难点.因此,要想学生能够顺利理解课文,字词教学这个环节应该夯实.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误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教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忽视个体差异,不能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容忽视.在生字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周全.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自学笔记各有不同,有些学生能按着老师的要求认真完成,并且适当拓展;有些学生为了完成作业,直接把参考书中的内容搬出来,根本没有自己再加工的过程.有时教师出示的例字,学生自学笔记中根本没有这个字,但他们只是跟着教师机械的拼读,根本没有消化理解的过程,更没有把缺失的字添加到自己的预习笔记里.长此以往,有一部分学生就在基础环节被甩下,分析课文时自然如鸭子听雷般不知所措.

三、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效率低下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我们实施教学的关键环节.学生掌握是否扎实,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直接关系.笔者在以往深入基层学校听课调研时发现,部分教师不仅忽视这方面教学,而且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基本上就是先用小黑板或者投影仪出示生字,然后指名读或齐读几遍.处理好一点的教师会就重点稍加强调.如此千篇一律的教学,学生早已熟稔,更有一些对语文缺乏兴趣的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教师教学缺乏新意,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进而厌倦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对课堂字词环节越来越不重视,抱着应付了事的态度.就出现了照搬参考资料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实施生字教学时,应该纠正以往认识上的偏差,重视起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改变过去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四、不重视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定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忽视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不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导致识字课变得呆板、机械.

五、缺乏开拓识字资源的意识.

汉字是母语,作为母语教学,应广泛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打开生活识字的大门,可许多老师往往死捧着一本教科书,把书本上的知识嚼碎嚼烂,让学生学得滚瓜滥熟、倒背如流,却不舍得花一些时间让学生在鲜活的、灵动的生活中学些更有趣、更有意义的知识.

总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一定要认真把握好此环节,精心设计,改变机械教学的思想,把识字教学变得有趣、充满活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毕志宏,吉林通化教育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