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形象思维策略

点赞:27984 浏览:13007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影响学生形象思维的因素包括观察、联想、想像和情感,在教学中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要注意“观察‘用情’要适度、优化形象,生动表达”等问题.

关 键 词:小学语文;教学;形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4289(2013)12-0010-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特别关注“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1].小学语文教学要贯彻“发展思维”这一理念,就应针对小学生现有思维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发展.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小学语文课主要是通过课文所描写的形象来教育学生的,如果离开具体形象,学生的认识就失去了重要的支柱,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应充分注意这一特点.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形象思维,既是由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所决定,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要求.

一、形象思维及其要素

形象思维,也叫审美的艺术思维,它以审美的感知为起点,以联想、想象和幻想为手段,激起审美感情的波涛,使之形成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领会其思想的精髓,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感上的满足.根据形象思维的涵义,笔者认为影响形象思维的主要因素包括:观察、联想、想象和情感.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分析的四个影响因素不属并列关系,如感情因素至始至终都影响着形象思维的发展.为了便于研究,笔者暂时将这四个因素独立抽取出来进行分析.

(一)观察

观察,不仅可以使主体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形成对事物的初步认识;而这些感性材料和初步认识是进行形象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学生通过观察可以获得与所学内容相关的丰富的表象积累,同时根据文中语言对自己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通过形象思维产生文章所描写的形象,从而领会课文内容.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脱离无限丰富的客观刺激,会影响儿童的思考力,妨碍儿童的全面发展.所以对缺少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通过观察积累相关的表象尤为重要.

(二)联想

联想是由此物想起彼物的一种想象活动.联想分为相似联想、接近联想、相对联想等[2].相似联想是对一件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和它在性质或形态上接近或相似的事物的回忆.接近联想是对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在时间或空间上接近它的其他事物的回忆.相对联想是由某一事物的感知或回忆,而引起对和该事物具有相反特点的其他事物的回忆和想象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使用联想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形象和具有创造性.

(三)想象

想象是人脑在实践活动中,在各种刺激的影响下,以记忆表象为材料,通过分析和综合的加工过程和改造作用,创造出来未曾知觉过的甚或是未曾存在过的事物的形象的过程[3]328.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再造性想象是根据语言或文字的描述,或是根据实物的描绘在头脑中产生或再造出某种事物的过程.创造性想象所描述的形象并不是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存在的事物形象,而是以主观意愿构思出来的新形象.小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无论是把握作者的思路、文章的线索,还是理解课文所描述的情景场面、人物形象,抑或是感受文章中的色彩、音响,都需要丰富的想象.

(四)情感

文艺理论指出,“(艺术)形象思维是一种被情感所激发和加强了的认识,一种把情感通过形象体现出来的思维活动”.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获得了感性认识,由于某种感情需要他们将认识深化并通过形象体现出来,于是就展开了形象思维活动[4].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不仅文学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感彩,就是一般的议论文、说明文,也都饱含着作者分明的爱和憎.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感情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二、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方法

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过程一般要经历从无意的、易受兴趣支配到有目的的观察;从笼统模糊到比较精确的观察;从缺乏系统性到有次序地观察;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观察几种转变.针对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特点,语文教师应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加强观察活动中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同时在实地观察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关于观察的知识和方法.例如:

师:请大家来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摆在教室四周的蔬菜,用一两句话介绍它们.

生:我要介绍黄瓜.黄瓜像弯弯的月亮.

师:你说得真好.

生:我也要介绍黄瓜.黄瓜是绿色的,上面有一粒粒突起的东西.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我要介绍卷心菜.卷心菜是圆柱体.

师:卷心菜的形状准确地说是球体[5]35.

该案例中老师通过创设真实场景,引导学生在看、摸、闻蔬菜中获得直接的生活体验,并通过肯定和指导让学生将自己的观察体验表达出来.在课堂中,老师先告知学生观察的方式,然后对学生的表现适时肯定鼓励,对不确切的表达进行了及时纠正.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能很快地掌握观察方式和表达方法,其观察、表达能力能在无形中得到提高,同时也为表象的积累奠下良好基础.

(二)通过多种感官刺激为学生提供联想的素材

联想是以往刺激物在大脑皮层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在受到新刺激后又重新同时或相继地复苏、浮现出来,使得当前感知与脑中的记忆材料联系起来,于是人从特定的事物想起了其他相关的事物,由此形成各种各样的联想.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对相关事物的联想,另外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用其他事物来说明和修饰某一事物.例如:师:欣赏完这段春雨奏鸣曲后,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我好像看见雨水流入泥土里,被树根喝掉了.

生:我看见了雨嘀哒嘀哒地下,像钟表在走动.

生:雨淅沥淅沥地下着,像一曲美妙的交响乐.

生:我觉得雨声像放鞭炮,噼里啪啦[5]100.

在此例中,老师通过播放录音让孩子们融入美妙的春雨中,激活他们已有的经验,并启发学生通过联想将无形的雨声有形化,接着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流入泥土里”、“钟表在走动”、“一曲美妙的交响乐”、“放鞭炮”等丰富的联想.如此既让学生感受到了雨声的美妙,也较好地发展了他们的联想能力.

(三)引导学生联系具体形象展开想象

想象力的发展有三个重要条件:一是有丰富的表象,二是有语言的概括和调节,三是有健康的思想意识和个性品质[3]326.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象,积累想象的素材,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具体形象,正确理解文中的词句.另外,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诱发学生的想象.例如:

师:课文中的小鱼做了一个甜甜的梦,检测如你是小鱼,你会梦见什么呢?老师放一段音乐,结束后说说你们做了哪些梦?

生:我是一只小飞鱼,梦见自己飞上了月宫,跟嫦娥姑娘、玉兔姐姐在一块儿.

生:我是一只热带鱼,梦见自己来到了水晶宫,还看到龙王,那里面真是美极了[5]82!

在这堂课中,老师联系课文内容,精心设计了想象说话训练.通过再现情境让学生重温课文,以“检测如你就是小鱼,你会梦见什么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他们有机会去听、去想、去说.学生伴随音乐,从“我是什么,梦见什么、在干什么?”有序地、递进地展开想象,学着将想象的情境说得流畅、具体、深入.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引导学生体悟文本背后蕴含的情感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体味文中词语、标点符号背后蕴含的感彩,也可以通过图画、音乐、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导入课文情境,另外也可发挥语感的作用,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读出感情,以声传情,领悟文中的思想感情.例如:

师:哪位小朋友能在生字卡中,找到一个词贴到这只小狮子的下面?(生贴词“懒洋洋”.)

师:谁能表演一下懒洋洋的样子?(请两位同学分别上台表演)

师:大家觉得他们表演得怎么样?

生:xx表演得很好,有气无力的.

师: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呀!现在谁能把课文中写懒狮子的话读出来,也读出它懒洋洋的样子?(指名读)

师: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太快了,“懒洋洋”应该要读得慢点,声音要拖长一些[5]92.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老师通过角色表演、朗读课文,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以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表演“懒洋洋”的样子,使学生体味其感彩,再现文中描述的情境,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进行表演朗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言语,以声传情,进一步领会了课文内容和情感.

三、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形象思维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观察“用情”需适度

如果将小学语文知识分为科学性知识和人文性知识,那么观察时的“用情”程度就不能一概而论了.科学性知识的学习大多需要客观性的把握,尽管也离不开学生主体的生活经验,但要求个体采取中立的立场非主观地去获取.在学习此类知识时,老师不要一味地在情感培养上下功夫,而要让学生“静”下来,客观地观察以获得相关知识;小学语文中的人文性知识,更多地依赖于学习者的主观经验和情感卷入,诉诸想象和直觉,学习方式是内省、直觉、情感体验式的[6].在此类知识的观察学习中,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的情境培养相似的情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形象思维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语文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老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要针对不同性质的观察对象把握好情感的导向,让学生在观察时融入积极的情感,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真相.

(二)优化形象,完善表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大脑中的形象进行优化,将存储于大脑中的表象材料进行改造加工,创造出新的形象,并运用语言表达出来.下面请看小学二年级学生写的九华山观察日记:

春天来了,很多花都开了.一棵棵梅花树全都开花了,花儿很好看.(3.2)

九华山上很多花都开了,多漂亮啊!特别是梅花,全都开了.梅花是淡红颜色的.有的花儿在向我微笑,有的在跳舞,可美丽呢!(3.3)

梅花是淡红淡红的.有好几层花,衬着金的花心,非常好看.春风吹来,花儿在树枝上轻轻抖动,多像在跳舞啊!满山梅树连成一片,远远看去,真像粉红色的云彩.(3.4)[7]

从后两则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的进步过程:第一篇日记中学生只是一般性地描述了九华山的景色,没有自己的加工润色;第二则日记则从颜色、形态上重点分析了梅花开放的样子,使梅花变得形象具体;第三次在分析了梅花的颜色、花形、形态之后,整体描述了梅花盛开的样子,由近及远,梅花的形象跃然纸上.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帮助学生先将脑中摄取的表象具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对其逐一分析,然后把分析的个体结果联结为一个整体.通过分析与合成的综合运用,学生优化了脑中的表象信息,创造出新的形象.需要注意的是,当学生大脑中的形象得以优化之后,要不失时机地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