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中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点赞:3393 浏览:827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G620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与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也需要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我认为教师和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都应该有很强的主体意识,并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使教学工作达到满意的效果.

一、科学探究过程中要明确教师、学生间的分工与合作

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是组织、引导的主体,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必须明确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角色,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什么都不管.课前,教师的准备要十分充分,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教学“材料”单元时,教师要准备充足的各类研究材料,同样也应布置学生收集相关材料.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选择的不同探究问题进行分组,让他们合理分工、合作共同去探究.

探究过程中通过学生们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积累一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儿童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而不是争吵)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当然,这并非易事,要靠长久的教育才能达到.

二、合理安排教材,有选择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教学中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意识,教师在设计科学探究形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材.另外,科学探究过程有7个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与检测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并不是所有探究过程都要完成这7个要素,有时,只有部分内容适合科学探究,并且只涉及部分要素.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探究形式.

现在的《科学》教材的设计也体现了“用教材教”的观念,给了教师、学生很大的自主权.如“生命”单元对动植物的探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学生熟悉的或能找到的动植物作为研究的对象,而不必完全依照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另外,教材还安排了自由研究内容,这些都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最终实现育人的功效.

小学科学课中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让学生充分活动,亲历、体验科学探究

与传统教学很大的区别在于:科学探究性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与教师的分工明显不同.比如:提出问题时,不能因为学生提不出来,教师一着急就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应该冷静地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实验不成功,教师不能立即去做给学生看,而是应该组织学生去分析问题出在哪儿.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更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动眼“看一看”,多动脑“想一想”,多动口“说一说”,多动手“做一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体验”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必需的,学生只有在参与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学生的表现会让我们去喝彩!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也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的.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科学研究这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如:在教学《观察与描述》时,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并借助一定的工具发现了许多以前没有发现的秘密,体验到了观察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特别是通过“摸物游戏”,使学生的兴趣高涨,虽然有的学生没有说出摸到的是什么物体,但这使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各种感官协调工作的重要性.

当然,在多数探究中,教师要适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引导,从而使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之后有所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兴奋.否则,总是探究不出什么结果,学生也会丧失对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四、科学探究之后要组织学生研讨,教师要充分地倾听学生

科学探究之后组织学生认真钻研,共同探讨,这种研讨不是盲目的,是以探究过程为基础,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探究的问题进行研讨.美国有一位博士对下面两种情况进行比较:一是探究后立即进行研讨,一是探究后不进行研讨.研究结果表明.前者概念水平的发展达到更高层次,研讨使认识深化.在教学中,我们采取分组研讨与全班研讨相结合的方法,即先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进行,再由各实验小组汇报研讨结果,然后教师帮助汇总全班研讨的“信息”.教师应该让他们有足够的发言机会,不论他的发言正确与否,教师要认真倾听.小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有时难免会用不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刚刚接触的问题,这时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语言,根据学生语言去引导思维.

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每次学生探究后都有许多话要说.而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不尽相同,这样就激起了许多“矛盾”,我们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学生的个人知识),首先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进一步研讨,了解彼此的想法,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


五、重视引导学生把科学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

大自然包罗万象,奥秘无穷,仅仅靠课堂上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到的学习方法在课外进行探究.教材中很多地方都可以这样处理,如:探究小草每天“喝”多少水?调查家乡的水资源情况;一天中气温变化有什么秘密?等.另外,一堂课不可能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都进行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去探究,使科学探究活动突破教学时间的限制和教学空间的束缚.这样既能扩展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