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作德育:德育新思维

点赞:5550 浏览:2040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怎么写作德育是一种全新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方法.怎么写作德育把教师的“教”看成是教师职业实现的活动和过程;把学生的“学”看成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创新性学习和自我教育活动的过程.就教育工作者而言,德育的过程就是提供教育怎么写作的活动和过程;就学生而言,德育的过程就是通过接受教育怎么写作自我生成与发展良好道德素质的活动和过程.怎么写作德育的理论基础是怎么写作劳动价值论、怎么写作产品理论、“学生中心论”和“以人为本”教育思想.

关 键 词:怎么写作德育;教育怎么写作观;怎么写作劳动价值论;怎么写作产品理论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3)11-0028-05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飞速发展,学校德育面临着各种新的问题和挑战.网络社会、现代传媒、全球化、现代化、价值多元和社会问题等成为当前德育发展不得不面对的新问题”[1].“功利教育”致使德育遭遇冷落,“工具教育”致使德育名存实亡,理论研究的误区致使德育无所适从,教育教学的分离致使德育残缺不全,方法途径的单调致使德育功效甚微,管理体制的分治致使德育步履维艰.我国当前德育正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已严重地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了摆脱德育的困境,党和国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许多专家学者也试图探索一条既切合中国文化与国情,又尊重人的本质和教育规律的德育理论与实践之路.怎么写作德育正是这一大胆的尝试.怎么写作德育是一种新的德育理念,也是一种德育方法.怎么写作德育就是向学生提供“德育怎么写作”,从而帮助和促进学生综合道德素质生成与发展的活动和过程.怎么写作德育有着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其运行机理、实施策略与传统德育有着本质的不同,是学校德育新思维.

一、怎么写作德育的概念与内涵

什么是怎么写作德育?怎么写作德育,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身心不断发展的需要和一定社会的要求,在充分尊重人的本质和教育本质的前提下,采取言传、身教等多种方法,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生活交往、管理工作以及环境养育等途径,为学生提供一种不断得到改进的教育怎么写作,以帮助学生生成和发展良好品德素质的一种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活动和过程.[2]首先,教师是“提供教育怎么写作者”,是导师,是帮助者;而学生则是“教育怎么写作的接收者”,是具有“顾客”身分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提供教育怎么写作的活动和过程.

第一,怎么写作德育的依据有二:一是学生自身发展需要,二是社会的要求.这两种需求都是持续不断发展的.这两者实际上是“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的有机结合.教育是优先满足社会还是个人需要,这一问题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教与学的关系.本人以为,在教育中学生与学生的“学”永远是核心,这是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学生综合素质(包括综合道德素质)的发展.

第二,怎么写作德育还有两个前提,即“充分尊重人的本质和教育本质”.我们知道,教育是为了人的教育,因此教育的实施必须建立在充分尊重人的前提下进行,即“以人为本”.换句话说,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才能真正地反映教育的本意,才是真正的教育.这两点既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前提,也应该是德育的理念.

第三,“采取言传、身教等多种方法”,这是怎么写作德育的方法.怎么写作德育方法,是指为实现德育目标、达到德育目的,教师依据德育基本原则向学生提供德育怎么写作时所采用的方式、手段与程序的组合,以及学习者在教师的帮助下,在自我教育活动和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手段与程序的组合.怎么写作德育的方法是在德育原则指导之下,由“教师采用的具体德育方法”和“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构成的德育方法体系.

第四,“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生活交往、管理工作以及环境养育”,这是怎么写作德育的途径.怎么写作德育途径是指,教师在向学生提供德育怎么写作与学生在接受德育怎么写作并生成和发展综合道德素质的活动中,客观上须经历的路径或渠道.除上述途径外,怎么写作德育的途径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德育往往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方能奏效,要适时发掘和有效利用才是.

第五,“提供一种不断得到改进的教育怎么写作”,这是怎么写作德育定义的核心.在怎么写作德育中,学校和教师所做的一切,包括教师的“教”都是一种教育怎么写作的表现.学校和教师的中心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动态适宜的条件和环境,这一条件和环境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持续不断地得到改进.怎么写作德育最能体现当今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第六,“帮助学生生成和发展良好品德素质”,这是怎么写作德育的目标,也是怎么写作德育的目的.这里使用“帮助”二字,体现了对学生“学习主体”的认可,是对人的本质的最大尊重.就教育而言,不管学校条件多么好,也不管教师的水平多么高,这些只是外在的条件,即“外因”,而学生素质的发展关键在于学生的自身,即“内因”.正如所言,“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为学生持续不断地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动态适宜的条件和环境,提供这些“外因”条件,即“教育怎么写作”,就是学校和教师的任务与职责.

第七,“有意识和无意识”.在德育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施教活动多数情况下是有意识的、自觉的、有目的的,但有时也是无意识的、非自觉的和无目的的.前者主要表现在教育教学中;后者主要表现在“隐性课程”的实施中,特别是教师的举止言谈中.这正是教师榜样的特殊作用.道德观念、道德思维、道德行为等更多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而有意识的、自觉的、有目的的自身体味、价值澄清、价值判断等等则更多地发生在课堂之中,而且也常常是“有意”与“无意”二者参半.承认德育的“无意识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我们对隐性课程的重视,从而设计、开发、控制和利用好这一在德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的隐性课程.在德育的概念中,我们迄今仍不承认德育的“无意识性”,这正是我国当前德育理论的突出问题.第八,“一种活动和过程”.怎么写作德育既是活动,又是过程.“活动”好理解,但“过程”与平时所说的不尽相同.“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3].在德育中,教师既要重视对活动本身的控制,又要注意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进而杜绝中间任何环节出现不规范行为;对学生来说,在整个德育过程中则表现为接受怎么写作、自身体味(道德认识)、价值判断(道德判断)、价值澄清、内化接收、形成思想与品格(道德发展)、行为体现(道德行为)以及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持续改进等活动过程.


二、怎么写作德育的理论基础

教育怎么写作理论,早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基本的教育观念,这从几位教育家对教师角色的界定中就足以窥见一斑,如罗杰斯认为教师是“促进者”,蒙台梭利认为教师是“指导者”,杜威认为教师是“看护者”,列奥·施特劳斯把教师比作“农夫”等等,这些实际上就是教育怎么写作思想.WTO《怎么写作贸易总协定》(GATS)中有关教育产品的规定,正是教育怎么写作理论的具体体现.怎么写作德育作为一种德育理念和德育方法,有着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怎么写作劳动价值论是教育怎么写作理论的基础,怎么写作产品理论是教育怎么写作理论的支撑,西方的“学生中心论”是怎么写作德育的思想基础,而我国的人本教育思想也处处洋溢着“以人为本”、“帮助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与自我教育”这一怎么写作德育的基本思想.

1.怎么写作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研究到怎么写作领域时,曾多次明确指出,怎么写作是“以劳动形式存在的消费品”,“怎么写作本身有使用价值和一定的交换价值”.如,“有些怎么写作是训练、保持劳动能力,使劳动能力改变形态等等的,总之,是使劳动能力具有专门性,或者仅仅使劳动能力保持下去.例如,学校教师的怎么写作(只要他是‘产业上必要的’或有用的)、医生的怎么写作(只要他能保持健康)保持一切价值的源泉即劳动力本身——购写这些怎么写作,也就是购写提供‘可以出卖的商品等等’,即提供劳动能力本身来代替自己的怎么写作,这些怎么写作应加入劳动能力的生产费用或再生产费用”[4].学者王述英认为:“怎么写作劳动是生产性劳动,是社会财富和价值的源泉,这是怎么写作价值论的新概念;怎么写作的价值创造过程有其特殊性;生产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从物质生产领域拓展到怎么写作经济领域,是劳动价值论的深化,是经济学的一场革命.”[5]劳动价值论的拓展使教育怎么写作价值得到理论升华.

2.怎么写作产品理论.怎么写作产品理论产生于北美和欧洲等工业发达国家,于20世纪90年代趋于成熟,9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怎么写作产品理论认为:第三产业(广义怎么写作业)以提供非实物的怎么写作产品(怎么写作)为特征.它和提供实物产品的第一、二产业一样都是生产性行业,同样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一理论把生产的范围从生产实物产品的第一、二产业扩展到生产非实物怎么写作产品的第三产业,扩展了传统的生产观,也是对我国传统政治经济学的补充和完善.根据怎么写作产品理论,教育作为第三产业,教师从事的劳动是生产教育怎么写作产品的劳动.有的学者就用怎么写作生产理论分析高校培养过程.[6]将教育看作一种“怎么写作”,学校各项工作就构成了怎么写作链,最终由教师将一种优质的教育怎么写作提供给学生,供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和自我教育.“教育是一种怎么写作”的观念在国际上早已流行,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运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于1954年提出的公共产品理论对教育的研究,米尔顿·弗里德曼(Friedman,M)、F.A.哈耶克(F.A.Hayek)等人的“学券”方案和主张,这些都说明在许多学者的心目中教育就是一种怎么写作.

3.西方近代教育的“学生中心论”.近代西方教育家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和斯宾塞是“学生中心论”的代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角度不同,但殊途同归.卢梭主张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决定着德育的内容和方法;裴斯泰洛齐强调德育应以儿童的活动和经验为基础;福禄培尔注重儿童的“内心”在儿童品德发展中的作用;斯宾塞倡导儿童的自我教育.他们都认为德育必须从儿童的天性出发,儿童是德育的中心,教师处于从属地位,因此,他们的德育理论都是德育的学生中心论.

4.现代欧美教育的“学生中心论”.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玛丽娅·蒙台梭利(MariaMontessori)提出了生命力自发冲动学说.她说“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环境无疑在生命现象中是第二位的因素,它能等助长和抑制,但它从来不能创造”.[7]在蒙台梭利看来,传统的道德教育压抑了儿童的自发冲动,“成人通过他的不断的监督,无休止的教训和专横的态度扰乱、阻挠儿童的发展.儿童心灵深处所萌发的一切善良力量就这样地被窒息了”[8],教师“必须信任他们内心的潜在力量”.教师的主要工作应该是为儿童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指导,“教师”的名称应改为“指导者”.美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Dewey)反对传统教育从“上面”或“外面”对儿童施行强迫教育,使教育成了“外铄”的东西.他鲜明地提出“儿童是中心”,教师不是指挥者、向导,而只是看守者、助手.他认为把教育的中心从教师转移到儿童身上,是教育领域的“哥白尼革命”.

5.当代心理学家教育的“学生中心论”.心理学家对心理的研究,大多要涉猎道德教育.一般来说,他们都重视儿童道德能力的发展,多数是教育的学生中心论者.当代心理学家中教育的“学生中心论”者都主张德育应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儿童道德发展规律,促进其潜能的发展,反对用盲目灌输道德观念等外在的力量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当然,各学派也有自己的特色,成熟论强调儿童善良品德的自然成熟;存在主义注重学生的自由选择和自我教育的作用.罗杰斯把心理疗法引入教育领域,提出要充分信任和尊重学生的“非指导性”的德育方法,他认为教师只能是一个“促进者”;皮亚杰和柯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强调道德认识水平的自身发展;而价值澄清学派却重视学生的道德动机和“道德冲突”对道德认识、信念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作用,强调发展学生的道德意识以及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可见,怎么写作德育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实际上,教育怎么写作的思想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孟子和周敦颐从性善论出发,主张道德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为主,教育要保存和发扬人天生的善端,因势利导,使其达到“自得境界”,成为与天合一的“君子”;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老子和庄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嵇康以及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都从崇尚自然的教育思想出发,提出了德育的“人本”论.宋代的陆九渊和明代的王守仁从“心学”出发,提出了德育的“人本”论.这些理论都饱含着教育为学习怎么写作的思想.

三、怎么写作德育的基本特征

怎么写作德育不是把教师与学生对立起来,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看成一个活动的两个方面,而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怎么写作与被怎么写作的关系,把“教”与“学”看成两个不同的问题和两个不同的活动与过程.这样,既符合教育本质及其规律,又最大限度地尊重了人的本质.怎么写作德育是一种德育理论,它不同于所谓的“大德育”(五大内容的德育),也不是“小德育”(狭义的道德教育),其理念、目的、目标、原则、途径、方法、内容以及运行机理等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首先,为学生提供德育怎么写作是学校德育的本质内涵.怎么写作德育中的“怎么写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怎么写作,而是根据组织功能学原理,把学校组织的一切教育活动都看作是向学生提供教育怎么写作的活动和过程.把教育工作者看作“提供教育怎么写作者”(怎么写作者)、“导师”、“帮助者”、“促进者”,而把学生看作“教育怎么写作的接收者”、“学习者”、“顾客”.学校德育就是教育工作者向学生提供德育怎么写作,以帮助和促进其良好的综合道德素质的生成和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其次,怎么写作德育的目的是真正可测量、可实现的.“为学生综合道德素质的生成与发展提供持续改进的怎么写作,让学生满意”是怎么写作德育的直接目的.这一目的既可测量又可实现.“为帮助学生生成和发展社会(包括家长、用人单位、国家等)需要的某种品格怎么写作,让社会满意”,是怎么写作德育的间接目的.间接目的是通过学生,也只能通过学生才能实现.怎么写作德育目标是可测量可实现的目标.“为学生提供德育怎么写作的质量预先设定的标准或要求”,这就是学校德育的直接目标,这一目标是实实在在的,是可测量且可实现的.“学生综合道德素质的生成与发展”,“社会、国家需要的某种人才的品格生成与发展”,这是学校德育的间接目标,这一目标只能通过学生,并且由学生来直接实现.怎么写作德育原则是牵动学校德育工作的魂,是在帮助学生生成和发展良好道德素质的活动和过程中所遵循的准则.教师应遵十大德育原则,即怎么写作性原则、平等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过程方法原则、生活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一致性原则、持续改进原则.这些原则突出地强调了教育工作者的“帮助”与“促进”作用.

第三,怎么写作德育方法是各种方法的适宜优化和有效运用.怎么写作德育方法,是指为实现德育目标、达到德育目的,教育工作者依据德育基本原则向学生提供德育怎么写作时所采用的方式、手段与程序的组合,以及学习者在教育工作者的帮助下,在自我教育活动和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手段与程序的组合.怎么写作德育的方法是在德育原则指导之下,一个由“教育工作者采用的具体德育方法”和“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构成的德育方法体系.怎么写作德育“有法,但无定法”,方法无对错之分,只有妥当与否之说.因此,方法要因时、因地、因情而不断调整与持续改进.怎么写作德育途径是客观存在的,要适时发掘与有效利用.怎么写作德育途径是指,教育工作者在采取适宜的方法向学生提供德育怎么写作与学生在接受德育怎么写作并生成和发展综合道德素质的活动和过程中,客观上须经历的路径或渠道.德育的途径很多,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德育往往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方能奏效,要适时发掘和有效利用才是.

第四,怎么写作德育内容是一切有益于学生成长的实质性媒介物.就学校和教师而言,既然学校的产品是“教育怎么写作”,那么作为德育的内容,只要对学生的综合道德素质的生成与发展有利,只要符合《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内容,学校都可以提供.怎么写作德育的内容十分丰富,由不同的内容模块构成.笔者认为,我们对实施所谓“大德育”的担忧,实际上出于一种传统教育思维的定势,即我们始终把教师摆在“主体”的位置,而把学生放在了“客体”的位置.并在此基础上对德育的概念等进行定义,做出理解.当然这样理解“大德育”就会有问题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学习者),把教师看成是“怎么写作者”、“帮助者”,把学生的学看成是“在教师的帮助下的自主创新性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活动和过程”,把学校的产品看成是“教育怎么写作”而不是看成学生等等,我们就会发现对“大德育”的担忧是杞人忧天.可见,从这一意义上看,实施“大德育”还是“小德育”的争论与担忧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因为这一争论关注的是德育实施的内容,而不是德育本身.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如何冲破传统教育观的束缚,还教育以本来面目,还德育以本来面目.

总之,怎么写作德育,是“以人为本”教育的具体体现.鲁洁教授指出:“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是一种赋予人自身以发展动力的教育,而不是使人只是受动于社会、受制于客体.”[9]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意识,从真理的‘权威’、道德的‘法官’中走出来,把自己当作一名倾听者、思想者、求知者、对话者”[10].实施怎么写作德育,才能真正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快乐、学习的自由以及人格尊严还给学生,才能帮助和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生成和发展.学者陈健翔、王松涛认为:“新教育作为一种新质,作为一个新生命,与过去教育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是通过帮助个体的学习,来促进个性的发展,而以往的教育则是直接地进行人的培养或塑造.”“我们断定,所谓新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它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鲜明的怎么写作性质,它是为学习怎么写作、为学习者怎么写作的.”[11]可见,怎么写作德育就是本真的德育,它代表着未来德育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