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点赞:5173 浏览:172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小学中学引导不足、家庭配合不足的困境.这些困境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全社会给予关注,逐步改善.本文就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其原因.

【关 键 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8-0029-02

通过进一步解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分析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做法,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以寻求解决之道.

国务院2004年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认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所以,需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3)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4)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要真正理解《意见》中的教育要求,我们需要从对“思想观念”的理解着手,因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种思想观念,爱国主义是内心对国家和人民的观念和看法,道德规范是对历史文化延续下来的利他行为的理解和认识,全面发展是人生对自我的一种认识和意愿.“思想观念”中的“思”,顾名思义是“思考”的意思,是人们的在经过大脑的逻辑思维后而产生的一种对大自然、人类社会的种种判断,这种判断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可以称之为“想”.总体来说,就是关于事物整体上的认知和觉悟.观即看法,念即想法,总体来说就是对某一事物的理解和产生的看法.通过这般说文解字,可以更为透彻地理解《意见》里的教育要求.我们换个描述方式,可以将《意见》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四点内容转换成如下的表述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导学生如何看待人和事,另一部分是教导学生如何分析人和事.人包括个人和团体,其中个人又分为自己和他人,他人又分为亲戚、朋友或同事和陌生人;事包括家事国事和天下事.


进行了新的诠释后,我们发现,对问题的认识更为具体化,就如何应对并解决这些问题,能够更清楚地思索出操作性较强的解决方式.我们从问题出发,分析问题性质,可以将八个问题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因认知不足造成的;第二类是价值判断扭曲没有及时纠正造成的;第三类是实践不足缺乏逆境体验造成的.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一的阐述.

一认知不足造成思想信念不坚定

八个问题中的政治信仰迷茫和理想信念模糊更多的来源于认识的不足,这里说的认识是深层次本源上的认识.为了更好的理解,我们做一个类比解释:如果你有5000元钱打算资助某希望小学的某个学生,希望小学的老师向你推荐了两个学生,丽丽和明明,对你说,丽丽和明明两个学生的家庭都极为困难,你资助谁呢?如何决策,过少的信息对你作出决定没有帮助,答案在你脑海中是模糊迷茫的,只有在获得了更多对于两个学生的后,例如家庭人口、具体年收入、家长未来创造财富的能力等,通过具体的比较才能有助于你作出最终的决定.学生选择怎样的政治信仰,确定怎样的理想信念也是一个道理,对国家的政治现状、政治历史的认识如若只停留在知晓历史和背诵结论的层面,没有思考、质疑和思辨的过程,即使完美地回答了试卷上的问题“为什么没有就没有新中国”,也不一定真的对我党产生崇敬甚至向往之情,更谈何树立伟大的共产主义信仰?

对于理想和信念模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回溯到大学生的年幼时光.相对于大学时期的学生,年幼时期的他们更容易回答“你的理想是什么”这个问题,答案可能是科学家、文学家或者是医生、老师等.在初始的理想确定之后,家长们是否给予了这种理想足够的赞许和支持,还是认为这只是一个孩子的天真想法,仅仅付之一笑.对于孩子的要求年复一年只有单一的分数时,孩子原始的理想早已模糊,分数成为考大学之前唯一追求的东西.当考上大学之后再重拾理想和信念时,若干年前的问题早已在大脑得模糊不清了.

二价值判断扭曲没有及时纠正,造成思想信念缺乏人性关怀

刘永芳认为:价值观形成包括十三四岁之前的价值观潜意识模范阶段,十三四岁到十五六岁之间的个人价值观萌芽阶段,十五六岁到十七八岁的个人价值观发展与稳定阶段.在第三阶段上,年轻人内心的冲突和矛盾会增加,对人生和生活意义的看法也在逐步明确和稳定下来,但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年轻人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竞争激烈的高考之中,“不得不把价值观问题推迟到升学考试以后才加以考虑,这就使我国大部分青年价值观的确立与稳定呈现了滞后的倾向”.在大学中凸显出来的价值取向扭曲问题,一方面是高校的教学与管理在学生价值观纠正和引导方面做得还不够,另一方面也凸显出在升学之前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不足并且错误的价值取向没有得到及时纠正的问题.

人的价值观的形成包括模仿——初步认可——质疑——再次认可等若干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人价值观的最终形成.家长对人和事的态度与信念,学校的教育和宣传以及社会评价与提倡是否一致,将影响到青年对人和事的价值观是否稳固.如若一方面学校教育学生要助人为乐,但家长却认为助人为乐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而社会上却屡次出现好人没好报的事情,学生自然会对“助人为乐”这个小小的信念产生质疑,那么“助人为乐”这种传统美德如何深深根植于学生内心呢?可见,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价值取向.

从青年人小的时候,学校就教育学生要讲诚信,完成小学初中高中教育的学生,到大学之后依旧诚信意识淡薄的话,是不是要反思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以为例,在中小学很少出现的现象为什么在大学校园中如此肆虐?我们的大学教育自然也就是出了问题的.三实践不足缺乏逆境体验造成思想信念形而上学,不实用

社会责任感、艰苦奋斗和团结协作等都是学校从小教导学生们应该具备的素质,学生们认可并熟知这些,但在实践中,却往往做不到.一方面是缺乏实践体验,一个从来没有为社会为他人怎么写作的学生是不会深刻体会到社会责任感的;在社会日益进步、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学生们的物质需求大多都可以得到满足,缺乏直面饥饿、寒冷、艰苦住宿条件的体验,缺少独立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经历,不知如何理解艰苦奋斗.从小在父母的掌心中长大,没有兄弟姐妹陪伴的独生子女,若在学校中没有协作等方面的体验,也是不能深刻理解什么是团结协作的.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种种问题,都是认知的问题.之所以造成种种认知上的不足,首先是学校教育的欠缺,形而上学的教育太多,实践教育太少;其次是家庭教育的欠缺,许多家庭不能认识到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能自我约束为孩子做个好榜样;再次是社会,浮躁的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认知,尤其是负面新闻,在缺乏广泛讨论、思辨和引导的情况下,容易对尚不成熟的思想认知造成不良影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以上三个方面都存在问题的情况下,想要扭转大学生已有的思想观念是比较困难的,但并不是说不能有所作为.本文以为,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例如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化、实践化;对社会热点问题积极组织讨论,让学生参与讨论,在思辨过程中明辨是非,辨别真伪,坚定思想.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小学中学引导不足、家庭配合不足的困境,这些困境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全社会给予关注,逐步改善.在当前,高校能做的就是尽量弥补这些不足,在大学校园中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引导学生思想交锋,在讨论和争辩过程中树立合理的、人性化的思想观念,进而达到《意见》中的教育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走向[J].教科导刊,2011(1)

[3]温艳红.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7(8)

[4]宋德源.人的价值实现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与对策[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1(10)

〔责任编辑: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