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师如何有效利用教材

点赞:4817 浏览:151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教教材”转变成“用教材”,是要求教师对教材创造性的运用,创造性处理好教材,使得教师在学生与教材间真正起到桥梁作用,更好地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化学教学的实际效果.

1“通览”教材

“通览”教材首先能综观化学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全局,明确教材布局的逻辑系统.更能能通盘巧妙的安排教学进度,不会在教学中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不合理现象,积极引导学生知道化学教材重点知识是在什么基础上被提出来的,它又能为后面的哪些内容做好充分准备.否则,不仅不能全面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更不能贯穿教的内在联系.“通览”教材是正确处理教材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通览”教材也有助于教师讲课时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例如让学生突破“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难点,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和掌握“原子的构成”,才是学好这部分知识的关键.

“通览”教材,应防止两种情况:其一防止走马观花,一味浏览,结果印象不深,所获无几;其二是细嚼慢咽,玩味不已,结果时间精力有限.这样操作的不良结果则是:前者是有名无实,后者是得不偿失.因此,“通览”教材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课程教学时间和学生群体精力,明确“通览”的目的,确定“通览”的重点.

2“吃透”教材

要做到“吃透”教材,①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初中化学强调要从学生经验出发,要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和科技的确展,要帮助学生通过化学的学习掌握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观念、基本方法,提高科学素养.例如:燃烧与灭火的教学,其内在的知识逻辑关系是:认识燃烧现象——燃烧条件——联系实际生活中引火和灭火的方法理解、掌握燃烧的条件——认识缓慢氧化、自燃和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应用燃烧的识识学习控制燃烧,有效的防火、灭火、了解火灾自救的常识.②要了解每个课题的主干知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要过分强调每堂课的完整性,有些课题大纲要求的是一课时完成的内容,如感觉一课时完成的有些问题,不妨用二课时.例如“单元三分子和原子”这一课题有老师常常是用一节课完成的,分子和原子本来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按排一节课很紧凑.我认为如果按照练习册的按排第一课时主要讲解分子的性质的探究和运用分子的性质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第二课时主要讲解分子的构成和探讨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可能教学效果事半功倍.③要认真领会每个课题中的每一幅图片和每一个表格的设计意图.例如在单元四课题1原子的构成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讨论了表4-1和表4-2.通过对这二个表格的讨论你能得到哪些知识,学生通过讨论很自然得出了原子的构成中的有关知识.原子中不一定有中子;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不同种类的原子其质子数不同等知识学生就很容易掌握.


3“用活”教材

“用活”教材是新课程背景下所提出来的全新理念,它赋予了教师驾驭新教材的灵活性.从宏观的角度讲“用教材教”意味着不仅是教书本知识,而且是哺育人成长;从微观角度讲“用教材教”意味着引领学生与教材文本对话,并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即做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教”.

3.1使新教材的教学“情境化”.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依托教材的内容,创设一些真实典型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的学习置于一种真实、优美、和谐的场景中,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①场景的创设可以使教材原有抽象的概念、微观化和符号化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直观,缩短时空距离,有利于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学习中创设一些真实典型的生活场景,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②真实场景将声音、图像、色彩等各种信息,以及所要学习的内容有机镶嵌在特定的情境之中,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样的整体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有利于很快激发起强烈的学习热情,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备学生,对新教材的处理要讲究“艺术性”、凸现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要做到“心中有方法,手中有特色”.

初中化学教师如何有效利用教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材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3.2设计生活化的化学实验,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形式.它生动、简洁、有效,对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以及形成一定的技能和能力,均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如果将实验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更能发挥实验的作用,体现出实验的魅力.通过实验内容的生活化和实验用品的生活化来把实验和生活很好地联系起来.例如,在做空气成分含量的测定时,在做好课本实验的基础上,补充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这些生活化的用品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习了三大强酸后,采用白醋做酸的通性验证实验;学习酸、碱和盐后设计实验“皮蛋配料成分的检测”;蛋白质的教学中,使用牛奶、蛋清等家庭厨房食用的食品;使用碱面、食盐等家庭添加剂和调味剂,来学习盐的性质等.这些生活化的实验用品,使得学生从新的角度去认识生活中的物质,也使得课堂更贴近生活,增加了课堂的生活化和生动化.

教学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如家中的食盐为什么会变潮?铁锅为什么会生锈?怎样防止铁锅生锈为什么有些地方的水不能直接饮用还可以从新闻人手,挖掘新闻中蕴含的化学知识,设置生活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列举生活化的例子贴近生活的例子,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学习氧气的溶解性时,给大家举蒸蛋羹的例子,给打散的鸡蛋加入凉水,蒸出的蛋羹充满气眼,感觉太“老”,口感不好,倘若加入适量凉开水,则蒸出的蛋羹鲜嫩爽滑,就好吃嫩滑,其原因是烧开的水赶走了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在学习盐的性质时,可举蒸馒头的例子,如果碱放多了面会发黄,可加适量食醋,消耗过多的碳酸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碳酸钠与酸反应这一性质的认识,又强化了学生对盐的通性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