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专业认证制度的实施模式

点赞:13928 浏览:5874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国内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专业认证制度的实施推广中,由于行业协会与高校之间的认证关系不成熟,采用了双证书认证模式以适应国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针对国内双证书认证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发达国家及地区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念指导下的工料测量高等教育认证关系和伙伴关系的实施方式,然后将国内工程造价高等教育中开展的双证书认证的做法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工料测量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实施的关键要素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国内双证书认证试点工作中需要改善的环节,据此提出了我国内地开展专业认证制度的建议,为应用型本科专业认证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 键 词:应用型本科;专业认证制度;双证书认证;工程造价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059(2013)05-0063-06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专业一般是一些与公众健康、安全、生命财产等问题息息相关的专业性很强的职业领域.发达国家及地区对此类专业教育均采用专业认证制度这一质量保障体系;而国内自2006年教育部组织启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以来,相关行业协会也开始了专业认证制度的初步探索.

发达国家及地区的专业认证制度实质是一个利益相关者系统,在此系统内,各利益相关者以认证标准为依据、以能力标准体系与课程设置的响应性检验为核心,并将专业认证制度同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连接起来,保证学生达到成为专业人士的基本能力要求,确保毕业生的产出质量.因此,专业认证制度的实施实际上是参与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而影响专业认证制度实施的要素则构成了共同治理的核心.

国内高校已经认识到专业认证制度对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缺乏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认证机构以及体制和观念的差异,专业认证制度的推广受到了阻碍.学者都昌满指出了专业认证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如仅以通过行业认证为目标、认证组织体系不完善、认证专家队伍工作质量不高.

工程造价专业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之一,实施专业认证制度是发展的必然趋势.2011年11月,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发布文件(中价协函[2011]020号),决定以天津理工大学、西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三所高校的工程造价专业及其毕业生作为双证书认证实施的首批试点单位.2012年12月,中价协又将试点单位扩大为六所高校.

工程造价双证书认证试点工作由中价协成立认证评审委员会,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造价员归口管理单位组织对具有工程造价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及其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认证.双证书认证的内容既包含对高校资格申请的认证管理,也包括对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资格申请的认证考核.对通过认证考核并获得的学生,除学校颁发书外,另由中价协统一颁发《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证书》.

专业认证制度的实施需要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不能照搬发达国家及地区的经验.因此,本文剖析了发达国家及地区较为成熟的高等工程教育工料测量专业认证制度的组织实施方式,并对国内工程造价高等教育中首次开展的双证书认证模式的试点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将两者进行对比,为我国内地应用型本科实施专业认证制度提供建议.

二、发达国家及地区专业认证制度的实施模式分析

(一)专业认证制度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

高等教育涉及众多的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如学生、教师、高校、行业协会、社会公众以及政府等,这些主体构成了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者体系.其中,内部利益相关者是由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直接作用的参与者(如高校、教师、学生等)构成;外部利益相关者主要是由行业协会、政府以及社会公众等构成.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发达国家及地区的行业协会均是独立于政府机构的第三方,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专业认证制度实施过程中,高校根据认证标准规范教学活动,行业协会则根据认证标准对高校专业的教学进行考察,考察核心是关注高校课程设置是否与能力标准响应.行业协会考察合格后,高校即获得认证资格,输出的毕业生获得行业协会的学生会员资质和与之对应的准入途径.与此同时,高校与行业协会的认证工作必须接受社会公众和政府的监督.这也就形成了专业认证制度的共同治理,如图1所示.

在上述共同治理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点并不相同.内部利益相关者主要是从学生、高校等微观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外部利益相关者更多是从宏观的角度考虑整个行业甚至国家的发展.通过共同治理,各利益相关者在专业认证制度同参与和不断博弈,达到各方利益均衡和利益最大化,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

(二)专业认证制度的实施模式选择

国外高等专业教育的认证制度均是诸多利益相关者对高校教学质量的共同治理,是对高校教学质量实行的监督和激励,因此,依据不同情况形成了课程认证关系和伙伴关系的不同认证模式.

在认证关系模式下,由行业协会设置专门负责对高等教育体系进行认证的组织机构,如认证委员会、教育委员会等.在对高校进行认证时,由这些组织机构成立专门的认证小组或评估小组,深入到高校中,在高校的配合下对其课程实施评估.认证小组或评估小组的成员一般应由1名从业者和1名教育人员组成,且均应有丰富的相关专业经验和较高的工作职位.课程认证程序一般包括认证申请、高校自我评估、同行评估、实地考察、再评估等环节,这些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专业认证周期.

当行业协会的实力较弱,需要由杰出的高校引领行业发展的理论最前沿,此时,行业协会会选择较宽松的伙伴关系作为课程认证的重要补充.伙伴关系强调与注重的是高等教育机构建立课程的共同发展目标,目的是吸引优秀的加盟者进入该专业、促进相关领域的革新、吸收一些有创意的新课程以满足专业发展需求并改善协会与高校的联系.

伙伴关系认证模式下,行业协会对新课程的发展和对已有课程的改进交由高校自行完成,但是依然要求与之合作的高等教育机构的每一门认可的课程都要满足门槛标准(thresholdstandards),并且每年都要向行业协会递交工作汇报,检验其课程是否达到了行业协会要求的门槛标准.三、国内外专业认证制度实施的关键要素对比分析

专业认证制度实施的关键要素

在国际上,以英国为代表的工料测量体系强调成为工料测量师的条件之一是必须获得相应的工料测量高等教育的学历,工料测量专业人士执业资格在国际上获得了公认.考虑到亚太地区及英国工料测量(或相关)专业高等教育学位设置与中国内地工程造价高等教育的同源性和相似性,本文选择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中国香港地区作为对比分析的样本,以寻找中国内地双证书认证模式实施中需要完善的环节.

亚太地区及英国工料测量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实施是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念的指导下,从学生利益和行业发展出发,将毕业生获得行业协会会员资质所具备的能力作为专业认证制度实施的最终目标.为了获得更为广泛的参与度,亚太地区及英国工料测量高等教育专业认证采取了认证关系和伙伴关系两种专业认证实施模式,确定了专业认证以考察高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与认证能力标准的响应性为核心内容,设立了严格的认证实施路径.因此,以认证制度的实施目标、实施标准和实施路径作为国内外专业认证制度比较的关键要素,具体比较内容见表1.

应用型本科专业认证制度的实施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比较结论

综上比较,国内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双证书认证模式与亚太地区及英国专业认证制度的实施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1)认证目标不同.亚太地区及英国以学生能力的获得作为最终目标;而国内为了形成行业协会对高校认证途径,包括学校资格审查和毕业生能力考核,最终以学生获取造价员资格作为认证目标,吸引高校和学生参与.

(2)认证中行业协会作用不同.亚太地区及英国工料测量行业协会对高校课程实施的专业认证制度是与专业人士认可制度、专业人士继续教育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来发挥其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影响和作用,毕业生若未获得RICS认证通过的学位则必须通过转化课程的学习才能获得执业准人资格;而国内双证书认证模式并未建立与执业资格制度的关联关系.

(3)认证标准不同.亚太地区及英国专业认证制度的实施实质上是以行业协会发布的以能力标准为核心的认证标准为指导,这是实施专业认证制度的先决条件;而国内的工程造价双证书认证试点工作尽管意识到认证标准的重要性,但是尚未建立起适用于本行业专业人士能力评价的专用标准,即能力标准.

(4)认证路径不同.亚太地区及英国建立了完善的认证路径,包括认证组织机构、认证内容、程序等.其中,认证的核心内容是考察高校专业课程设置是否响应能力标准的要求,并不对毕业生的能力进行考核.而国内双证书认证模式的核心内容则是通过面试或笔试的方式对毕业生能力进行考试或考核,但是考试或考核的内容、时间等均较随意,导致参与认证的利益相关者对认证的意义认识不清,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四、国内应用型本科专业认证制度实施模式的构建建议

(一)树立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专业认证理念

国外实行的专业认证制度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模式,由行业协会协调和整合专业认证制度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权益,并通过各利益相关者职责的划分,对专业教育实施一种互动的治理过程.在共同治理模式下,专业认证制度的实施是由高校与行业协会共同主导的.

国外专业认证实施过程中,行业协会独立于政府,具有高度的自治性,致力于行业发展,为专业人士的发展提供能力标准.依据专业认证能力标准的引导,行业协会通过三大介入途径(即专业认证制度、执业资格制度以及执业发展阶段的继续教育制度)使得毕业生在转变为专业人士过程中持续接受专业教育和终身学习,提高人力资本的价值,促进行业的发展和整体进步,如图2所示.

鉴于此,为在我国建立专业认证制度,首先要树立一种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专业认证理念,建立一种以专业教育各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符合共同利益要求的专业教育治理机制.这一治理机制需要整合各利益相关者的力量,通过各利益相关者责任的划分使每个利益相关者具有平等参与专业教育管理的机会,同时又依靠相互监督机制来制衡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从而形成一种各利益相关者参与共同决策和相互制衡的机制,以确保专业教育共同利益的实现.

(二)构建行业协会对高校进行专业认证的介入途径

英国及亚太地区工料测量高等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实施经验表明,完善行业协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介入机制,才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专业协会以能力标准作为终身教育不同阶段的标准和依据,通过专业认证、专业人士认可以及继续教育制度等介入途径的安排发挥着桥梁作用,将高等院校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高等教育与执业资格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英国及亚太地区工料测量专业行业协会的介入路径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通过专业认证制度对高校课程响应性的检验,保证高校的教学质量和高校人才输出的质量;执业教育主要对专业人士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和考核,设立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对专业能力进行评估;继续教育是确保已取得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士具备与时代相适应的执业水准.

鉴于国内工程造价专业的行业协会在专业认证制度建设中的作用尚未发挥,可以参照英国及亚太地区工料测量行业协会的介入机制,将对高校课程的专业认证制度建设与专业人士执业资格考试制度以及工程造价人才的继续教育制度结合在一起,形成介入作用有效发挥的平台.

(三)构建适用于应用型本科的专业认证能力标准

双证书认证制度实施过程中,仅西华大学建立了认证标准的雏形,试图与国际接轨.然而,该校建立的认证标准是以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指标的考核为主,未将学生应该获得的行业需要的能力标准抽象出来,形成规范性的文件用以指导认证实施工作,也未分析课程体系与能力标准的响应性.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为工程教育本科专业提供了通用标准,但没有提供各行业的专用标准.因此,行业协会亟须建立能力标准体系来指导专业认证制度的实施.一般来讲,能力标准是高校与专业协会共同研究制定的客观标准.能力标准一经制定,无论是专业协会还是高校都要遵守.根据对国外工料测量行业协会的考察,其能力标准的设置都来源于行业市场中工料测量师的执业范围所需能力,即直接反映了行业市场对从业人员能力的要求.能力标准又分为不同水平,在不同的层面上发挥作用:为高校专业课程设置提供标准;为行业协会进行课程认证和评估提供标准;为专业人士所应达到的能力提供标准;为专业人士能力的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鉴于此,对于我国内地应用型本科专业认证能力标准的构建,建议如下:第一,应由行业协会和高等教育机构来共同制定专业认证能力标准,一般每3—5年相关行业协会牵头组织对认证能力标准进行修订.第二,能力标准强调行业市场上雇主要求专业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突出“产出”要求,是对专业人员执业能力进行评价的标准.第三,能力标准设置需从专业人员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市场和行业需求出发,采用分级管理思想将能力标准分为具体的基本能力/强制能力(简称“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可选择能力,专家能力标准(简称“专家能力”).第四,高校教学和专业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强制能力为主,以核心能力与专家能力/可选择能力为辅.

(四)构建中国情境下的应用型本科专业认证实施路径

在国内试点院校中,除西华大学初步建立了专业认证试点办法、明确了认证的实施主体和程序等之外,其余试点院校并没有成熟的认证工作程序,并且在认证制度实施有效期内的质量监管尚无统一的标准,认证的核心内容则是通过面试或笔试的方式对毕业生能力进行考核.此外,虽然西华大学成立了专业认证的专家小组,但是该小组成员仅是行业的代表.

亚太地区及英国的专业认证制度设立了严格的实施路径,其中最为核心的是由行业协会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按照既定的程序对高校课程实施认证并在有效期内进行质量监控.参加认证的专家包括行业代表和学术代表.行业代表掌握当前行业发展的趋势,对行业的需求更为了解;学术代表则对行业未来的发展动态更为了解,对高校的课程设置可以提出高瞻远瞩的建议.亚太地区及英国的专业认证制度中没有涉及专家小组对学生的面试考核,而是考查高校培养人才的课程体系与行业协会能力标准的响应情况,对在校生、毕业生以及雇佣方进行访谈.


鉴于此,对于我国内地应用型本科专业认证实施路径的完善,建议如下:第一,完善我国专业认证机构的独立、公正和权威性.在专业协会的建设中,应通过建立完备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来实现自身的独立性;通过专业人才在社会化认证评估活动中的核心地位来提高认证评估的权威性;通过社会公众对认证活动的广泛参与,保证认证活动的公开、透明,并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从而提高认证的公正性.第二,组建专业认证专家小组.例如,西华大学成立了由行业代表组成的专家小组来对学生进行面试考核.但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亚太地区及英国的专家小组组合更为合理,重点考核高校课程体系与能力标准的响应.第三,明确专业认证工作程序.西华大学构建了与之类似的国内工程造价专业认证模式的程序,认证的周期为3年,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四,注重专业认证制度和执业资格制度的密切联系.国内双证书认证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认证考核应以基本能力为标准.

五、结论与展望

由于国内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未认识到专业认证制度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专业认证制度的影响机理,我国内地工程造价高等教育的专业认证采取了一种过渡性质的双证书认证模式.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双证书认证模式可以从以下环节进行完善:一是创造行业协会发挥介入作用的平台,尽快完善我国的专业人士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在考试资格、注册资格以及学生会员设置等方面为专业认证制度提供出口,保证专业认证制度与执业资格准人制度的良好衔接.二是高校和行业协会合作,共同制定专业认证的能力标准.三是构建适用于应用型本科专业认证的实施路径,尤其要强调专业认证的核心内容是注重高校课程体系设置对行业需要的执业能力标准的响应,确保人才培养的产出质量.

总之,专业认证制度的实施有利于高校与行业协会的互助合作,提升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专业人士的执业素质,同时也加强了行业协会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当高校可以引领行业的发展时,行业协会可以选择较宽松的伙伴机制,高校对课程体系设置的自由度比较大,可以得到较大的发展和创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