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点赞:12408 浏览:557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提出,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基于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探究现代化的教学形式,逐步实现创新教学,优化语文教学课堂.

【关 键 词】小学语文教学体会创新教育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6-0097-01

针对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加语文教学中的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开展创新教学是进行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还能通过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一小学语文的教学原则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教师应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教学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导致其学习能力也存在着差异.小学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和性格差异两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发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提高教学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提高教学中的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将教学游戏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增加教学趣味性.一方面,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创新教学形式,优化语文教学课堂.

二语文教学手段的创新

1.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的保证.因此,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时,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其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良好的教学氛围不仅可以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让教师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例如,学习五年级课文《学习梦想的力量》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谈谈从瑞恩身上学习到什么精神,再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梦想.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2.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具有单一性、乏味性的特征,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了教学效率.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已经走进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由于多媒体将声音、图像、视频等集合在一起,可以将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人物、事件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观潮》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钱塘江潮来时的盛景,让学生充分体会课文中潮来时“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声音如同山崩地裂”的景象.多媒体教学还可以突出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有利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

3.教学游戏的运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教学游戏融入语文教学中.教学游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有两个特点:第一,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通过创设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第二,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实现创新教育.

4.生动的教学语言

由于语文课文中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生动的语言和肢体动作,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学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文章时,很多学生无法理解印第安人被迫离开家园时悲痛的心情,从而增加了教学难度.教师可以先领读一段,再让学生分组有感情地朗读,充分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产生情感共鸣.这一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教师应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实现创新教学,满足小学生学习的需要.一方面,语文创新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