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重点特色专业建设是新升本院校转型的当务之急

点赞:6625 浏览:1903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升本院校的转型发展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大影响.相当一部分新升本院校由于定位模糊,办学特色难以形成,发展陷于停滞.本文试图围绕高校重点特色专业的建设问题,结合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的实际对新升本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作一探讨.

关 键 词:新升本院校,应用型本科,特色专业,课改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013-0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相继有一大批专科学校升为本科高校,而且这种进程还在进行着.这既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结果,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调结构、转方式的现实需要,因为产业升级、结构提升相应必然需要更高层次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然而与竞相升本形成对照的是,大部分新升本院校在内涵发展、特色形成上并没有多大突破,以至于学校发展遇到了瓶颈.据有关部门统计,新升本院校学生就业率排在985、211高校,高职院校,老本科院校之后,居于末尾.究其原因,相当多的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发展定位不明确,盲目照搬老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导致专业特色不鲜明,培养的学生不能“适销对路”,造成就业难,甚至招生都成了问题.这也给刚刚升为本科院校的学校敲响了警钟,只有找准自己发展的路子,尽快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避免走其他升本院校的老路,迈好发展征途上的第一步,才能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加强重点特色专业建设,既是形势所迫,也是新升本院校自身发展条件所决定的.大多数该类高校面临着经费不足的问题,只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几个特色专业早发展、快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确立学校的竞争优势,以图学校的更大发展.

具体到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作为一所刚刚由成人高校改建升为普通本科高校的学校,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视自己的不足,发挥多年在农业教育方面的优势,重点建设几个特色优势专业,立足于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怎么写作,加快转型发展.在“新建期”我们必须下好三步棋:确定新的发展起点――将办学自觉地纳入本科教育的发展轨道,确立新的发展目标――建设一所合格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选择新的发展路径――突出自身特色,走特色立校之路.

何为特色专业.按照山东省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标准,特色专业应具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与国内、省内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相比特有的优势与特色.具体体现在:⑴在专业办学过程中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上的特色,⑵在专业教育上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特色,⑶在专业教学上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⑷在专业教学管理上的特色――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⑸在学科专业建设上的特色.如何发挥既有优势,在学校的创新发展中找准重点,少走弯路,应从下面几项工作入手.

一、立足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搞好特色建设顶层设计

为创建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首先应做好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等特色建设的顶层设计.为此,按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我们进行深入广泛的调研、论证.认真听取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组织教职工结合我院的客观实际发掘优势找差距,开展办学思想大讨论,继续解放思想,集思广益形成并不断完善学校新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形成了“师生为本,发展为要,质量为先,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学生、老师、学院三者一家,关心、教育、管理、怎么写作四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共识管理理念.以主动怎么写作区域、行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学校实际,办学类型定位为应用型普通本科工程院校.办学层次定位为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优质专科教育.怎么写作面向定位为立足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面向基层、怎么写作社会、辐射山东.发展目标定位为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把学校建设成为涉农学科优势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结构合理,办学特色鲜明,在山东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

二、巩固现有特色专业的优势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指出:引领高等学校合理定位,发挥优势,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择优选择和重点建设3000个左右特色专业点,引导各级各类高等学校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办出特色.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要求:特色专业建设以培养满足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为出发点,以突出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基本目标.作为一所长期从事农业干部培训和高职教育的成人高校,我院在以往长期的史过程中培育了几个特色专业,积累了一些经验.比如国土资源管理、食品营养、机电一体化等专业都有自己的特色.

国土资源管理专业2001年被评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6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08年,土地估价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11年国土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2012年,建设用地管理能力课程群(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地籍管理、土地市场管理)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11年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被评为“院级重点专业”,地籍测绘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院级教学团队”,“房地产营销策划课程群”(4门课程)、“工程造价”等5门课程为“院级精品课程”.土地管理专业的国土资源管理专业作为“省级特色专业”,坚持“项目带动、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参与教师科研”等实践教学模式.这些特色专业在全省乃至更大的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社会声誉,学生就业率高.我们必须巩固既有优势特色专业,把它们保护好、发展好,将它们好的做法嫁接到新上专业上.


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审慎确定新上专业未来几年将是我院新上专业的高峰期,应当立足于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从怎么写作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出发谋划新上专业.这既是学校定位的要求,也是为学生将来就业前景考虑.另外还应当正视山东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已有两所老牌农业院校: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与这两所在全国都有良好影响的老牌高校相比,我院确为小老弟,无论是学校底蕴还是教学管理抑或是师资水平都有较大差距.我们只有错位发展,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抓住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的大好机遇,紧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找准经济圈的产业优势,以怎么写作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谋划新上专业.如基于济南发达的现代交通发展起来的物流产业下一步必将得到更大发展,我院新上了物流工程和物联网工程专业.新上专业既要考虑到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面对学校自身师资水平、实验实训条件的许可.值得注意的是有相当数量的升本院校不顾学校自身条件许可盲目扩张专业,不注重内涵提升,这势必会影响将来的可持续发展.

四、把发展转型的突破口放在课改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要求,推进高等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以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索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全方位创新.山东省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标准也要求: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符合新世纪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能整合、深化已有教学改革成果,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学校有了明确的定位,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些工作最后的落脚点还是课堂教学,一句话,高等教育本科转型的中心问题还是课改.

加强重点特色专业建设是新升本院校转型的当务之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一)构建新的课程内容体系

从整体看,新建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最显著的问题是:理论课偏重于一类本科院校,实践课偏重于高职高专院校,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培养与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相互脱节的趋向.应用型本科培养的学生应是既有系统理论基础又掌握实践技能的复合人才,而现有的课程内容体系在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上做得显然不够.一些新升本院校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要么偏重于知识理论的系统性,要么像高职院校那样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课程内容体系支离破碎,不利于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复合能力的培养.目前,较为流行的做法是教学内容“模块化”,不是说“模块化”不好,而是应当在实行“模块化”教学时尽量保持好内容的衔接,不仅仅为应景而搞“模块化”.我们努力的方向应该是:让学生在掌握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训练能适应多岗位的通用能力,尽量不要过早做得太专,这对将来的就业会带来困难.

(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重建新的课程结构应遵循:既有学科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又能体现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既要体现一般本科教育的普遍性,又能体现院校特色的特殊性.课程设置时,学科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应主要体现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上,以稍低于一般本科院校的要求为宜.专业课设置应注重强化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应高于高职院校.除着眼于培养就业岗位要求的普遍通用能力外,为体现学校特色,基于学校实验实训条件,还可适当开设选修课,根据学生的兴趣差异,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

(三)开发几门校本课程

在首先满足国家关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前提下,立足于我院优势和特色的形成开发几门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济南作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将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着力发展都市型、城郊型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城乡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农产品.我们应立足于农业工程院校的现实和优势,做好调研,逐步开发几门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做到人无我有.

(四)高素质的师资是课改的保障

课改的实施由合格的教师队伍来完成.就现有教师队伍的状况来看实施新课改有难度,必须抓紧进行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用型人才的引进.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上应避免片面追求高学历,不是所有具有博士学位的都是我们适用的人才.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那些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又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的“双师型”人才才是我们的最爱.

五、逐步建立现代大学管理制度

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形成需要高效的管理制度来保证.山东省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标准要求: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运行良好,有教学指导委员会,能实质性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能够经常性地对社会需求和毕业生质量进行.要做到:(1)建立健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的政策、制度与措施.从制度层面上吸引和保证高水平教师从事教学工作,鼓励和支持本专业骨干教师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交流和学习.(2)建立推动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科研、教师指导学生科研的双向积极性.建立学生深入社会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形成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3)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机制.根据学科和行业发展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研究建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学校、教学单位、行业部门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学校应梳理以往的教学管理、人事管理、行政管理制度,对照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标准要求,废止与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不相符的部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把各项工作的重心转到为教学工作怎么写作上来,为特色专业的建设保驾护航,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总之,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下大气力,与学校的内涵提升同步进行.它应当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随着良好社会声誉的提升,学生就业率的提高自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