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据让议文更具服力

点赞:25017 浏览:1167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作为议论文三要素之一,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更是一篇议论文内容是否充实、是否能打动人启人深思的关键.如何让自己文章中的论据更加具有说服力,是本文着重阐述的观点.

关 键 词:论据感悟生活走进历史

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听到学生抱怨写议论文无话可说,或感材料稀缺或觉得材料庞杂不知如何下手,其实这些都是因为学生对议论文的论据认识不足,不会把握.高考考纲要求作文要做到“真实、典型、充分”,相对于议论文,这其实是对作文论据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达到这一要求呢?下面笔者就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精选据让议文更具服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论据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1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一、理清论据来源,让议论文写作不再受材料的限制

现在的高中生所接触的课本就是一个材料库,再加上课外书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各种渠道所接触的信息,材料积累不可谓不丰富,那为何很多学生写作时常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呢?其实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头脑中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头脑中的素材是混乱的,出现了“杂甚于无”的情况,不知道选择,不知道如何选择.那何不指导学生学会经常从以下角度梳理自己的生活积累,养成具有深度的思考习惯呢!

1.物含妙理总堪寻,品味自然,提升思想境界

王安石曾说过:“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古人云:“境自远尘皆入咏,物含妙理总堪寻.”自然界包罗万象,生生不息,昭示着人类社会的众多道理.多让学生走近自然,品味自然,思想自能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这里的“物”,可指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诸种现象,大至浩渺无垠的宇宙,小到肉眼难见的夸克,动物植物微生物,白云流水西北风,都在“物”所涵盖的范围之内.这“理”既可以是生长成熟之道,也可以是衰老死亡之径;既可以是顺应环境的自全,也可以是逆势而起的自强;既可以是化育万物的奇功,也可以是出淤泥不染的高洁;既可以是一个隐而不显的“小”,也可以是包含着同类特征的“全息图”.“寻”是寻找,是探究,更是揣摩,是体味,因为大凡“理”都是蕴含于“物”之中,而不是彰显于其外,需要人去用心感受和领悟.苏轼创作《赤壁赋》,王安石创作《游褒禅山记》,不都是由自然而入理的吗!

融合自然现象自然之理的素材是学生议论文论据的一大来源,但不可养成学生无病、贴标签的习惯.

2、生活处处有学问,感悟生活,扩展人生视野

社会是个万花筒,有让人感动的,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最美的妈妈”、“最美的护士”、“最美的司机”、“最美的教师”等,他们不再是单纯的个体,而是寄寓了社会理想的群体,这些素材让我们不断地思考着生活中的真善美;有让人痛斥的,如“网络名人”郭美美、干露露之流,各种腐败现象、各种道德败坏现象等,这些素材触动着社会的敏感神经,需要我们警醒;有需要我们关注的,如与钓鱼岛等海洋权益相关的国家大事,如地震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这些素材是鲜活的,具体可感的,需要我们思考;有让人深思的,如与个体人格精神品质、人生价值意义等相关的人和事,这些需要我们去内化.生活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的源泉,一点一滴自有生活的哲理在里面.鲁迅的《一件小事》、巴金的《小狗包弟》等不都是源于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吗.

融生活现象与哲理于一炉的身边之人和事的议论文论据鲜活有感染力说服力,但要指导学生运用,万不可只看现象,不见本质.

3、历史是生活的教师,走进历史,探讨人生社会意义.

廖沫沙说:“只要我们都尊重历史,就一定能够得到真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名言警句都是经过长时间沉淀而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的.历史人物自身所具备的性格、精神品格影响着今天的人们,读史可以明智,或褒或贬的历史人物在今天都具有启发意义;历史事件与人物相关,以史为鉴,历来是读史者得出发点;历史名言警句更是经历了时间的检验,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可以启人心智.学生如能在作文中融入历史素材,当让作文具有深度.


但是平时作文中应让学生明白引史是为了证今,而不是就史论史,要有现实意义.切不可以贴标签的形式通篇就史说话而让作文成了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点评.

二、遵循选材原则,让议论文写作更具说服力

有些学生写议论文时,虽然在文章当中列举出许多论据来证明中心论点,可是文章还是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这是为什么呢?比较普遍的原因是,在选择论据时没有遵循必要的原则,那么,我们在写议论文时,在选择材料作论据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呢?

论点是核心的原则.

我们在选择材料作议论文的论据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所选的论据一定要紧紧地围绕中心论点,所选的论据的中心必须能为中心论点怎么写作,一句话,就是所选的论据的中心必须包含有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所包含的内容.

典型性原则.

所谓的典型性原则,就是在写议论文时,在选择论据时,要尽可能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其它普通的论据尽可能的少用.当然,典型性是相对的,比如某个论据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可是因为在同一篇文章里使用的人太多了,它就没有那个“典型性”了,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尽可能避免“撞车”的情况;另外要注意有一些生僻的论据,是许多人都很少知道的,虽然它也很典型,但它缺乏一种“共知性”,没有代表性,所以其可信度也是不太理想,因此,不要以为人们少用的论据它就具有典型性.

充分性原则.

一篇议论文,要有足够的说明力,没有足够的论据是不行的.有些同学在一篇800多字的文章里只举了一个论据,而且在叙述论据时叙的又太多了,分析议论的就几句而已,这样的议论文是没有多少说服力的.而有些同学,虽然有了许多论据,但只是“堆放”而已,而没有进行有效的分析议论,这样的论据也不能算是充足.因此,一篇议论文的论据至少要有三四个典型的论据,并且作有效的分析议论.而如果用的对比议论或列举论证法,七八个论据也不算多,但在叙述时要简洁一些,而重在多分析议论一些.总之,一篇议论文没有足够的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是达不到令人信服的目的的.

4.有条不紊的原则.

论据的“摆放”是有条理,有原则的,并不是先想到哪个就先用哪个.当我们在列作文的提纲时,就要把相关的论据按一定的条理排列的,这些条理一般是:先写古代的,后说现代的;先谈国内的,再谈国外的;先写重要的,后说次要的;先写典型的,后说普通的;先写有名有据的,后无名无据的;先说关于人的,后说关于动物的等总之,论据的“摆放”就比如搞建筑修房子,是要讲究一定的条理与方法的,随便的“摆放”只能降低论据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或使得文章结构混乱.因此,论据的“摆放”不能太随意的,而是要遵循一些原则的.

总之,一篇议论文要充满说服力,在下笔时头脑中一定要梳理好要使用的论据,在选用论据时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注意这些,我们的议论文才能更有说服力,否则,会内容空洞,或是尽管举了许多所谓的论据来证明中心论据,文章却是思维混乱,条理不清.

(作者单位:湖北安陆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