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高校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生培养调查

点赞:29720 浏览:13419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其质量问题受到社会普遍关注.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表明全日制教育专业学位硕士对自身专业认知度高,但超过半数认为自身没有受到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同等对待,并且在学位论文与导师培养模式上都较少与实践结合等.为促进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需加快校外导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类课程的学习,重视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环节.

关 键 词: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状况

作者简介:范预红(1988-),女,广东兴宁人,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胡潇泓(1987-),女,安徽安庆人,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第五届“砚湖学人”研究生课外科研创新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034-03

目前我国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大部分是无专业工作经验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按照现在每年招生规模增长的趋势,无专业工作经验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将成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体.这类生源的培养既不同于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也不同于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相对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教育还存在着目标定位相对模糊、组织形式较为单一、管理经验较为缺乏等问题.[1]

由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刚刚起步,在我国没有前车之鉴,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当前学者对师范高校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研究只是进行了理论探索.因此,笔者选择华南师范大学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从培养对象自身对学习收获的评价的角度探究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为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决策依据.

一、研究设计

1.问卷设计与调研方法

本研究参考张东海、陈曦编制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读状况调查问卷》所构建的维度,结合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目标等相关要求编制了《师范高校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就读状况调查问卷》.问卷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和专业;第二部分是对本专业的认知,内容包括对自己就读专业的了解、对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与学术型硕士区别的了解、自身所学专业领域内学术期刊数量的认识和本专业的就业方向;第三部分是专业认同,内容包括就读原因、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的比较、是否会对本专业再次选择;第四部分是就读状况,包括毕业论文选题来源、实习情况和就读感受.测量就读感受的是自编一个量表,涉及对课程与教学的评价、导师的指导与帮助和学习收获.

本研究采用的是研究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和访谈法.2012年11月问卷初步设计完成后,在文学院和体育科学学院随机抽取15名研究生进行小范围调查,并根据问卷完成情况及专家所给的建议对问卷进行了反复修改.

2.问卷施测情况

本研究选取华南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调查对象.正式问卷采用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法,共发放180份问卷,有效回收116份,有效回收率为68%.

正式分析之前先对调查结果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使用克龙巴赫系数(Cronbach.sAlpha)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本问卷总体的一致性系数为a等于0.836,表明问卷有较好的信度.本问卷的效度检验较适合采用结构效度,教育统计上一般采用因子分析法来检验问卷的结构效度.问卷根据研究检测设提取出了4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它们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6.562%.因素负荷均在0.60以上,因此认为本问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硕士对自身专业认知度高

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高驱动型学习兴趣培养和实施高质量专业素养养成教育的关键环节.因此对我校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应该首先从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程度入手.

本次问卷分析试图通过一个总纲性问题和三个侧面考查问题来揭示我校教育硕士对其所就读专业认知程度.其中主要问题是关于被调查者对自身所学专业的了解程度,其余三个问题分别是通过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和学术型硕士不同点的了解、本专业学术期刊的数量以及对所学专业未来就业方向的了解来测量.调研结果显示,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专业的认知度较高.对于“请问您对自己所就读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相关情况的了解程度”的问题,回答“不太了解”的只有6.9%.访谈结果也同样说明了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自身专业的认知度是较高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和本专业的同学大多数都不是被动调剂过来的,而是主动报考这个专业的,所以在本科阶段就对自己现在就读的专业有较全面的了解,加上自己进入专业学习以后学院培养和导师的指导也让自己迅速了解了这个专业的具体内容.例如一位生物科学(师范类)专业的受访者陈述,本年级这个专业共有18名学生,只有2人为调剂,而且是报考外校的学科教学(生物)不成功,从而调剂来.本专业学生大多数为保研,本科专业也大多与生物有关系,同时学院和导师也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认知度.

师范高校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生培养调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术型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学生对专业学位的认同度较高,但超过半数认为自身没有受到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同等对待

参照张东海和陈曦对专业学位认同度的设计,问卷设计了3个题项作为学生对专业学位认同度的观测点:第一个观测点是学生的就读动机.在设计的选项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认为专业学位所学知识有很强的应用性,就业方向明确,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看好专业学位的发展前景,从而选择就读专业学位,称之为高内生就读动机.高内生就读动机强的学生,他们对专业学位有较高的认同度;另一类是因未被学术学位录取,不想放弃学习机会而调剂到专业学位,对专业学位的发展前景认识较为模糊,称之为低内生就读动机.低内生就读动机强的学生,他们对专业学位的认同度较低.第二个观测点是要求学生对“我认为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具有同等的地位”这一陈述作出自己的判断,并以李克特式量表的方式计分,数值越大表示学生对专业学位的认同度越高.第三个观测点是学生用“是”或“否”回答“如果有再一次选择的机会,是否依然选择就读专业学位”,回答“是”表示学生对专业学位有较高的认同度.[2]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专业学位的认同度较高.在观测点1上,低认同度人数只占5.2%,专业型硕士是发展较晚的培养模式.社会认可度没有学术型硕士高,加上几乎所有专业型硕士都是自费上学,所以在传统印象中专业硕士很多是调剂生、就业后重返学校继续学习的社会人士等.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有84.5%的同学选择“专业学位所学知识有很强的应用性,就业方向明确,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看好专业学位的发展前景,从而选择就读专业学位”,说明他们对本专业的信心和认可度高,没有“退而求次”的心理;在观测点3上,高认同度的人数比例也达到75.9%,高认同度人数占42.6%;总体上看,师范院校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生对专业学位的认同度较高,与大部分抽样调查的结果不同,即学生对专业学位的认同度不高.对学生的深入访谈结果分析,这可能与师范专业的专业性更强有关,他们从入学开始就很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即提高自己的师范技能.但在观测点2上,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较低,他们认为学校在培养过程中未给予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以同等的对待,在教学资源和师资安排上专业学位研究生觉得明显比不上学术学位的研究生.这可能会强化学生乃至社会公众降低专业学位含金量的倾向.

3.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结合实践较少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偏向实践型的,但是他们的学位论文较少结合实践.调查结果显示,有43.1%的研究生“结合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进行学位论文选题”,32.8%的研究生“结合教学内容或其他进行学位论文选题”,只有24.1%的研究生“结合自身工作需要进行学位论文选题”.可见结合导师研究课题进行学位论文选题的研究生占了大多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注重实践的特性并没有在论文当中体现出来.根据访谈结果分析,学生反映校内导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型学生在培养指导上没有太大的不同,也没有做出什么区分.谈到实践性教学等方面,学校还没有建立相应的实行基地,也没有给学生配置校外导师,除了部分学生是由导师推荐去实习外,大部分学生需要自己联系和寻找实习岗位,学校不安排实习.因为条件所限,研究生在学位论文选题时可能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问题意识不强,“选题与自身工作结合不紧密”则是造成其学位论文选题并没有偏向实践的主要原因.

4.实践性课程偏少,导师对专业型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有待提高

从“本专业课程量设置合理”、“本专业的实际培养模式符合就业的市场需求”、“专业的课程学习实践性强、‘专业化’特征明显”、“本专业课程设置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方面测量学生对专业硕士的课程安排是否满意,是否有别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模式.在有效问卷中,只有32.7%的同学对“本专业课程量设置合理”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有将近一成的学生对课程设置“非常不满意”,这对整合专硕课程内容、合理设置课程安排有很重要的警示作用.专业型硕士培养的特点之一就是面向市场,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硕士课程设置是否满足了这两个特性呢?统计数据显示,大部分同学认为是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的.但是只有36.2%的学生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本专业的课程学习实践性强,‘专业化’特征明显”.他们对专硕与学术型硕士课程设置区别不是很大也有自己的意见,65.5%以上的人表示与学术型硕士相比没有明显差距.这说明专硕课程安排很大程度上还没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导师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在“导师对我的专业理论培养有很大帮助”、“导师对我的科研能力培养有很大帮助”问题上,表示同意或非常同意的学生分别为41.3%、44.9%.只有32.8%的学生对“导师对我的专业实践素养能力有很大帮助”表示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这可能是因为目前导师带的学生数量普遍过多,时间精力有限,因此给予学生实质性指导的时间相对较少,而学术型导师对学生在专业实践素养能力的培养上给予的建议也有限.在访谈中,大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到导师对这两种类型的学生待遇不一,导师与学术型研究生的联系更加密切.从调查结果看,少部分专业才采用“双导师”制,聘请了来自实践领域的教育专家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但是受到工作时间、待遇和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是象征性地出现在论文答辩会上,没有起到实质性指导作用.

5.课程的实践性和专业化程度是影响学生就读收获的主要因素

问卷以专业理论素养、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的提高程度为指标来测量学生的学习收获,通过累加的方式将其合成为一个结果变量(四个原始变量之间的a系数为0.90,表明可用累加的方式合成新变量),以学生对专业学位的了解程度、认同度、课程与教学设置和导师的指导与帮助四类因素作为主要的自变量,采用多元回归方法中的逐步筛选策略探索四类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收获.之所以采用多元回归法,是因为可以通过观测R2值随自变量组块的变化情况推断出哪一组块因素对结果变量的影响最大.

R2代表回归模型的解释力度,它代表了自变量对因变量变化的影响程度.统计结果显示,影响学生学习收获的主要有以下因素:对专业的认同度、课程的实践性和专业化、导师对其科研能力的培养和专业课程量的设置.从多元回归所得到的R2值来看,课程的实践性和专业化程度对学生学习收获的影响最为显著.回归模型加入这一因子后,调整后的R2值提高了0.313.课程是否具有实践性、专业化特征是否明显是影响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其次是对专业学位的认同度.认同度观测点2和认同度观测点3总的R2值为0.155,也就是说学生对专业学位的认同度对其就读收获有较显著的影响.认同度越高,则倾向于拥有较高的学习收获.如果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校能够受到和学术型研究生同等的对待,就读动力会较强,学习收获会更大.

三、对策建议1.坚持“双导师制”,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导师队伍建设

各师范院校应建立长期合作实践基地,加强校外一线教师的队伍建设.导师队伍是否健全完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今后从事教学岗位的工作风格.导师队伍不仅要具备实践性教学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相应的实践技能.当前,我国专业学位发展有所欠缺的主要原因就是,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两种培养模式的“雷同”.通过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大都认为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与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区别不大,大部分导师同时指导专业型与学术型研究生.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建立严格的指导考核程序,选拔出学术和实践性兼备的优秀导师指导专业硕士,或者切实实行好“双导师”制,校内有理论老师指导学术能力,课外有校外指导老师指导实践工作.其次,由于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2009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型培养模式,许多专业学位的老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的特点和教学方式不是很了解,所以,导师自身也要转变培养模式,加强自身实践能力,将实践问题融入教学中,从而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再次,导师应将案例教学、实践模拟等方式代入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讲授法、作业法,编制教学案例库,模拟教学操作程序,为实践型人才怎么写作.


2.加强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类课程的学习

经调查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专业课程实践性不强、与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差别不大等问题.为此,应借鉴美国、英国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达国家课程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优化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结构,增加课程的层级性,设置基础类课程和核心类课程,开设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拓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知识面,着重培养其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3]此外,还应加强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专用教材和案例库建设,如十年高考题型研究等,为了该专业的毕业生能更好地从事教师行业工作,增强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和课程的适用性.

3.重视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访谈得知,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目前建有一定数量的实践基地,但远不能满单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需要.只有近一半的同学回答学校有安排实习.教育部在关于做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曾明确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4]但访谈者谈及实践环节时基本都是提到只有最后一学年有实习安排,甚至很多实习基地是由学生自行联系.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一方面要不断拓宽与本专业联系密切的实践基地,为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带来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另一面则要完善管理制度,促进校外实习基地的专业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