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生教育的困境

点赞:4345 浏览:1226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我国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建设,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社会认识度不高,在法律制度、招生制度、培养模式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完善的情况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并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从而导致社会急需和学生就业困难这种相悖的社会现象.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出发,对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保障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顺利发展提供借鉴.

关 键 词:专业学位;困境;教育模式

作者简介:万安(1988-),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黄文珊(1989-),女,广东汕头人,江西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江西南昌330006)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001-02

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关于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几点意见》提出在我国开始专业学位的试点.1991年,随着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大学开始招收MBA专业学位研究生,我国专业学位教育正式拉开帷幕.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

1.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

专业学位是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196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应逐步把专业学位作为相应职业岗位(职位)任职资格优先考虑的条件之一.”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专业学位具备职业性,但专业却不完全等同于职业,职业要求的是具备从事某一行业的操作能力,但专业不仅包含了从事某一行业所具备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还包括了针对某一行业所具备的高深的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并将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到职业当中去.因此,职业性、学术性和研究性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三大基本特征,三者缺一不可,它们相互作用,共同规范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向.

2.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区别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它们在招生条件、培养目标、教学模式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首先,从招生条件来看,专业学位在学术型学位的招生条件基础上,还另外要求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例如,报考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研究生招生考试人员需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获得国家承认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专业学位更加侧重于学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以便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其次,从培养目标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最根本的不同就在于培养目标方面.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培养基础扎实、研究探索能力强、富有理论创新思维的师资和科研人员;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有较宽理论知识、掌握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同时具备较强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直接为社会提供怎么写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再次,从教学模式来看,学术学位研究生注重深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研究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多是以授课制的方式给学生讲授基础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纯学术理论研究能力;而专业学位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侧重实践操作教学,强调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的教学模式.

最后,从评价方式来看,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中,根据对学生的论文的审核和答辩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论文发表情况进行评价,重视学生在纯粹的学术理论研究上的贡献;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根据学生从事某一职业的能力进行评价,重视其是否具备高深的理论知识以及根据理论进行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困境

1.公众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均不高

首先,在“学术至上”的思想导向下,我国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的教育一直不被认可.其次,由于在招生的实际操作中,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学术学位研究生的调剂方向,不免让人误认为专业学位是学术学位的附属品,从而产生专业学位不如学术学位的错误思想.专业学位攻读者在培养机构中也并未被当作正常的研究生对待,使学生本身的自我认同感不高,学习的积极性也大打折扣.

2.课程的设置没有体现专业学位教育的独特性

由于专业学位有不同于学术学位的培养目标,其课程设置也应和学术学位有所区别.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及课程设置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基本框架并无明显区别,仍然以学术为主,并不能体现专业学位培养所应有的特点.这和高校方面对于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准备不足,尚未形成系统科学的教学理论和制度支持有关.

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生教育的困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术型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师资队伍中以偏学术的导师为主,缺乏具备实践经验和技能的教师

目前学校的专业学位教师,大多数是兼有指导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双重职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也是同等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的教学方式和理论指导,在实践方面,尚未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来指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校外导师也尚未建立一支健全的师资队伍,而这些校外导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也不甚明显.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客观科学评价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评价方式依旧是以学术型论文的形式和平时的论文发表情况来做定论,纯理论分析的痕迹非常明显,缺乏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具备的实践知识的创新和对理论知识的应用.


三、对策分析

1.提高公众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公众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认知和认可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得以发展的群众基础,要培养良好的群众基础,笔者认为应当从这几方面入手.

首先,学校在招生过程中,应大力宣传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相关信息,比如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方向以及历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等等.给有这方面报考意向的学生以清晰明了的参考,便于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避免产生很多人因为不了解而报考了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而导致最后选择从事其他的行业,以及由此所带来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资源浪费.除此之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是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衍生物,所以笔者认为,在学校的招生过程中,不应当把专业学位作为学术学位的调剂物,而是应当从各自的独特性出发,采取“各自独立”的招生方式,设置各自的招生条件,分别招收适合各自培养目标的学生,从而避免出现公众歧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象,也利于招生单位招收到适合自己培养方向的学生.同时,相关学校可以设立招考咨询小组,为报考的学生解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优势和特点,解除报考学员心中的疑虑.

其次,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保障制度,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顺利展开.通过法律文件等方式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应当享有的权力和特殊性,让公众理解其有别于学术学位教育的独特性,支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让公众对专业学位教育具备普遍的认识,而不是处在对其不清晰不理解的状态.

再次,转变教学模式.公众对专业学位的不认可,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还不够突出,不能引起公众对专业学位研究教育的关注.所以,要提高公众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认识,还应当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质量.而目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模式,基本还是沿用学术学位研究生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是传统的授课制,侧重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界限,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实践能力,不能满足社会企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方式,应当遵循产学研一体化的原则,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并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采取“双导师制”,指导学术研究的导师以及指导实践操作的导师同时培养学生,使学生在理论研究、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操作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更好地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各项能力,为企业和社会带来社会效益,同时为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带来良好的口碑,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良性发展.

2.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灵魂,是其得以达到培养目标的核心要素,要培养出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在保障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突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基础理论课程、实践技术操作课程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研究课程这三类课程着手,将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夯实了学生的理论基础,更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能力,同时也塑造了学生不断创新的研究素养.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学生更好地投入实践操作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技术操作课程为学生将来投身到实际工作中提供了技术能力上的保障,而创新研究课程更是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插上了翅膀,使他们不仅仅是某个领域的职业人员,而是具备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专业人才.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联合企业的技术力量

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光依靠一支拥有高学术涵养的师资队伍是远远不够的.既然是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一支拥有高技术、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是专业学术研究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术型师资保障了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技术型师资保障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学校必须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联合企业的技术力量共同实施培养计划.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中的教学指导.鼓励高校的教师与企业的技术指导老师定期进行沟通和会谈工作,就培养学生的问题上提出双方的意见,并及时制定不同阶段的培养计划,做到教师资源的充分利用.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去大型企业学习考察,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促进教师的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另一方面,学校也应多方引进各种实践技能非常优秀的人才担任学校的部分教学工作,其可以将实践知识理论化、系统化教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根据地域性市场发展需求设置专业,加大资金投入

2010年1月27-2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界定:专业学位是随着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发展,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型.专业学位是应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因此,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专业的设置也应根据经济产业的发展需求来进行设置,以便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怎么写作.由于地域性的差异,不同的产业在不同的区域发展情况也不尽然相同,鉴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当根据不同地域的产业发展情况,适当调整专业设置,而不应该盲目跟风.与那些发展势头良好、规模庞大的产业相关的专业,应当在本区域高校中大力开展,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与企业的联合办学,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5.评估方式应多元化

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应用操作能力.因此,在对学生的评估方面,不应像学术型学位教育一样,只注重学术论文的质量以及学术研究能力,而是应该在此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学位论文必须立足于实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实践工作中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也应把学生平时的实践表现能力、创新研究能力、人际间的协调组织能力列入评估指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