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素质教育的一个杠杆

点赞:18254 浏览:825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我校是一所拥有120多年史的传统名校,以“仁爱求真”为校训,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和育人方向,即崇尚仁爱、倡导求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校所有工作都把学生放在第一位.2008年,江苏省特级教师陈士文主持开展了扬州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项目《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改革》的研究.通过大胆创新,构建并实施了“23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求突破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诸多的“瓶颈”.

一、“23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基本内涵

“2”指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核心——仁爱之星和求真之星的评选.第一个“3”是指三个支撑:改革学业评价,科学设定学业成绩等级划分标准;落实过程评价,编写养成教育读本《播下仁爱求真的种子》;呈现评价结果,合理改造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第二个“3”是指三个优势:融合过程和结果;融合差异性与全面性;融合学校、家庭和社会.

二、“23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背景

1.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评价制度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引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聚焦了家长的目光,引领全社会评判教育的价值导向.从这个角度看,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因此,这项改革实践旨在让更多的家长和社会群体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将目光聚焦到人的全面发展上来.

2.学校文化传承的需要

学校创办之初立下的校训——仁爱求真,走过了100多个春秋.它反映了我校办学宗旨和育人方向,即崇尚仁爱、倡导求真.随着时代的发展,校训还要被赋予哪些新的内涵?怎样在新一代育才学子的身上打上烙印?校训精神的传承需要一个载体,改革学生评价是落实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需要,对传承与发扬校训精神有实际意义.

三、“23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施举措

1.创新校本评价

作为研究主体的《育才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又称“仁爱之星”“求真之星”评选方案.该评选是对“三好生”评选和少先队“雏鹰争章”的发展和完善,保留了原有评价制度中的全面发展理念,削减了甄别与选拔功能,同时借鉴了“争章”这一有效的形式和载体.

“仁爱之星”涵盖五大素养:亲近自然、胸怀祖国、热爱校园、珍爱生命、关爱他人.“求真之星”也涵盖五大素养:认识自我、管理自我、追求真知、遵守秩序、学会诚信.由此派生出十枚奖章,围绕这十枚章开展争章、评章活动,每一枚奖章都有具体的评比标准.最后,结合奖章获得的多少和学业成绩确定星级等次.第一学期评选“仁爱之星”,第二学期评选“求真之星”,两个学期均表现突出的当选为最高级别——“仁爱·求真之星”.设置三个级别星级标准,既照顾全体又尊重差异,激励每一个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方案还对自主申报争章→公开评选→统计获得奖章数→参考学业成绩→星级认定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做出了具体指导,有很强的操作性.

“233”素质教育的一个杠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改革学业评价

2009年11月19号,江苏省教育厅下发了[2009]34号文件《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考试问题的通知》,其中第1条就要求各学校必须严格控制本校组织的考试次数:小学每学期统一考试不得超过1次,科目不超过3门,考试结果应以等级形式呈现.

传统的等级是依据(百分制)分数划分的,如表1所示.

分数值是绝对的,但划分的结果却是相对的.因为不同学科之间、同一学科前后之间试卷难度不均衡,从而造成等级划分的信度和效度偏低.

改变等级划分标准,把切分标准线改成百分比,按考试人数的百分比划分等级,如表2所示,解决了上述难题.

表2中“优秀”的百分比从90%—80%—70%、“不及格”的百分比上限从2%—6%—10%,正好保证年级间的稳定和质态的递升,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心理的健康发展.

等级制的实施,在行为操作上要具有可行性,在评价理念上要科学有效,等级划分的改变,使等级制更为科学,也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

3.落实过程评价

《播下仁爱求真的种子》是学校自主编写的学生素质养成读本,是实施教育启发和过程评价的双重载体.读本分上、下两篇,上篇围绕“仁爱”主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并处理与自然、祖国、生命、他人的关系;下篇围绕“求真”主题,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求真知、做真人.每一个单元都分低、中、高三个级段,呈循环上升的态势,不断深化认识.读本有很强的人文色彩,一个个小故事触及心灵、启发思考,正如读本前言所说:“习惯无痕,并非简单地应该或禁止,要以文化浸润,用心灵滋养,在精神的沃土播种,从生命的深处唤醒.”每个单元还有相应的辨析、操练和评价要求,教师在使用时,可以借此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并且通过适时的评价,为期末的综合评价提供一手资料.

4.呈现评价结果

《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苏扬出准字<93>082号)第一版时间是1993年,后来每年修订,最近的一次修订是第十次修订,时间是2004年10月.审视《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发现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整体序列模糊.“品行表现”的教育要求没有整体规划,应按年级层次特点形成序列化.如关于“关心身边的先进模范”的教育要求就不适合三年级的学生.

二是儿童意识淡薄.素质报告书应从儿童立场出发,遵循儿童的生活心理和成长规律,不是从成人的视角规范儿童.如“遵纪守法”的表述之类.


三是设计操作繁琐.素质报告书的表格设计多处违背逻辑,有自相矛盾之处,也有对学科考核随意肢解之处,操作繁琐.如一般情况下平均每个学生要画300多个“☆”.发现上述问题后,学校立即着手解决——改造《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改造后的《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在传承历史成果的基础上,矫正了实践中的偏差,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尊重、激励、扬个性.新版《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第一学期综合评价中设有“努力方向”栏目,而在第二学期该栏目被改为“教师寄语”.前者按照多元智能的理论欣赏发现,鼓励学生成长;后者从品行、身心健康、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角度帮助学生明晰努力方向,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办学思想.这两个栏目关注全面发展的同时尊重个性,不仅是对学生评价的真实记录,记录本身又发挥着评价激励的积极作用.

二是真切、细致、有层次.新版《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品行情况”中的教育达标要求不是检测大空的描述,而是真实细致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切实要求.这些要求与《播下仁爱求真的种子》以及“仁爱之星”“求真之星”规定的各级段的评价标准是同标准的.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决定了评价行为的延续性、连贯性,强化了过程性.

三是简洁、全面、易操作.新版《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在“学习情况”栏目中增设了任课教师姓名一栏,“师恩难忘”是对任课教师劳动的尊重,也是在明晰一份责任.“实践情况”记录是在有意识地促进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中获得能力,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

在对报告书的内容进行改版的同时,学校还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评价结果的记录与呈现怎么写作.有了这套素质发展操作系统,学业成绩再也不用人工誊写,可直接从管理学业成绩登记的部门一次性导入,减轻了教师负担,确保记录的真实性.数据库管理还便于信息查询,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就是构成整个评价体系的关键部分,各部分看似独立,实际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着很强的内在联系.《播下仁爱求真的种子》侧重播种,是品行方面的过程载体;等级制改革是学业方面的过程载体;“仁爱之星”“求真之星”评选是对过程的强化,对教育成果的巩固;素质报告书是对阶段性发展状况的记录、汇报和展示.

四、“23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优势成效

1.融合了过程和结果

《播下仁爱求真的种子》素质养成读本,涉及小学生若干必修素养,“仁爱之星”“求真之星”的评选标准就是参照此读本而制定.这样,读本的使用为评价结果的产生提供依据,强化了过程性,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2.融合了差异性与全面性

“仁爱之星”“求真之星”都有相应的评价标准,具体的标准为学生评价提供了依据,是组织评价过程的重要参考.而评价作为无形的指挥棒,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方向.为防止模式化,倡导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格局,在实施办法中既有标准,又不唯标准,开辟了破格入选通道,尊重差异发展、个性发展.当然,在兼顾差异的同时,也不能违背全面发展的要求,评选标准既有对品行方面的要求,也有对学业方面的要求,不再凸显语文、数学、外语主要学科的重要性,每一门学科,如美术、体育、音乐、信息技术等都有相应的要求.

3.融合了学校、家庭和社会

在“仁爱”“求真”的总命题下设若干分支,涉及学生素质发展的诸多方面,借以引领学生全面发展,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找到努力的方向.同时,评价还兼顾多元主体.学生本人、同学、家长、教师共同参与评价过程,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最终的评价结果需要所有任课教师签名方可生效.多主体参与不仅是对公正性的监督,更重要的是,使评价行为更为客观,防止评价结果有失偏颇,产生负面影响.

“233”在我校全面推行已有3年,对约5000名学生实施评价,受到家长、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其核心价值体现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育人、主动发展的原则,适应了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自我规范、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要求.

我校的“23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它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造,对学生评价领域的研究有参考价值,对学校开展学生评价工作有直接的借鉴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

(责任编辑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