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影响因素重要性评价

点赞:7346 浏览:243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全日制工程硕士招生规模的扩大,其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实际,通过问卷调查,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做了重要性评价,为有效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参考作用.

关 键 词: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影响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新技术、新知识、新理论层出不穷[1].为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对人才提出的新需求,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同时,各高校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在综合分析学术型硕士培养缺乏实践性、在职工程硕士培养理论基础薄弱的基础上,各高校纷纷设立了集实践应用与理论学习于一体的全日制工程硕士.而在不断完善培养模式、丰富培养内容的同时,更需要以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经验为基础,结合目前各高校的培养实际以及企业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认可度,及时地评价出哪些影响因素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更为重要,为高校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质量提升策略提供借鉴,从而为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顺应时怎么发表展需要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理论基础

(一)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及全日制工程硕士

非全日制工程硕士是一类具有职业背景的硕士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则是现在市场紧缺的,既有理论高度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二者的相同点是,都是为了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技术及管理的高层次人才;不同点是,非全日制工程硕士主要是对取得本科学士学位后,有三年或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以半脱产或不脱产的方式进行培养[2],而全日制工程硕士主要是对应届本科毕业生,实行学历教育,即以全日制教学方式进行培养.

(二)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性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作为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新生事物,全日制工程硕士想要被社会接纳和认可,实现为社会发展、国家建设输送高层次人才的目标,就必须从根本上保证其培养质量.只有在充分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下,才能让家长、学生和用人单位正确地认识全日制工程硕士,了解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知道其培养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其社会认可度,促进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良性循环与可持续性地发展[3].

二、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确定

目前,我国处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过程当中,迫切地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充实到企业的自主创新化进程当中[4],这就要求高校要适应国家、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要,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结合现有文献以及目前学者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识别.

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scale)五级量表的形式,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教师、企业(用人单位)、学生和从事培养质量研究的有关学者.此次,共向相关人员发放调查问卷170份,收回调查问卷152份,其中有效问卷143份,有效问卷率94.1%.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整理,计算每项指标的平均得分,平均得分小于3分的影响因素被剔除,共得到4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三、ANP的结构及计算方法

ANP(AnalyticNetworkProcess)即:网络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T.L.Saaty教授提出的一种新的决策方法.ANP是在AHP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改进,相比AHP而言,ANP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出指标体系中,各个分项指标之间的层次结构关系和关联性,从而使整体的评价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各个影响因素之间并不是相对孤立的,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影响性,进而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网络结构.这些影响因素通常具有无形性、依托性、隐性难量化等特征[5],故应用ANP评价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影响因素重要性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出其重要程度.

(一)ANP结构.ANP将指标体系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控制层,包括问题目标及决策准则.在控制层当中,决策准则被检测定为彼此独立,且只受目标支配,决策准则的重要性可通过传统的AHP方法进行确定.控制层中可以没有决策准则,但至少要有一个问题目标.第二部分为网络层,是由所有受控制层支配的元素构成的,网络层中的各元素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影响.

(二)ANP计算方法

ANP计算方法的步骤如下:

1、确定各因素的重要性.对于控制层中各因素的重要性可采用传统的AHP方法来确定,而对于网络层中各因素重要性确定则应采用构造判断矩阵的方式.

2、构造判断矩阵.为分析网络层中各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必须在总目标下对网络层中的各元素集进行比较,列出两两判断矩阵,矩阵中的数据通过对决策者进行问卷调查得到,并采用学者Saaty提出的1~9标度法进行量化[6].

设ANP中控制层的元素为C1,等,Cn,网络层中元素组为E1,等,EN.其中,Ei有元素Mi1,等,Min,以控制层元素Cs为准则,以Ej中元素Mjl为次准则,按元素组Ei中元素对Mjl的影响力大小进行间接优势度比较,构造归一化特征向量矩阵

3、建立超矩阵并归一化处理[7]

(1)计算未加权超矩阵

ANP模型通过超级矩阵来处理决策网络层次下各决策层次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在构造判断矩阵后,可由特征根法得到排序向量,并记为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影响因素重要性评价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发展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其中,Vij列向量是Ei中元素对Ej中元素的影响程度排序向量.若Ej中元素不受Ei中元素影响,则Vij等于0.可得准则下的超矩阵

(2)计算加权超矩阵

超矩阵中每一子块Vij都是归一化的,但是该矩阵并不是归一化的.因此,以Cs为准则,对各组元素对准则Ej(j等于1,等,N)的重要性进行比较,得到一个归一化的排序向量.由此得矩阵.

把矩阵D与V相乘得加权超矩阵.其中,(i等于1,等,N;j等于1,等,N).

4、计算极限相对排序向量

对加权超矩阵进行2k+1次演化,即计算极限相对排序向

量.

当时,计算结果达到一致,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矩阵,而此时超级矩阵各行的非零值均相同.对得到的加权超矩阵进行排序,即可计算得出各级元素的重要性程度.

四、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影响因素重要性评价

(—)ANP模型构建

依据ANP结构原理对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质量影响因素构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控制层为: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质量影响因素;网络层为:国家与社会因素、高校因素、企业因素、自身因素.

(二)影响因素重要性评价

本文采用Saaty提出的1-9标度法,聘请30位专家对各项影响因素进行打分,并运用SuperDecisions2.0软件对分值进行分析计算.根据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网络层次关系和专家对各个影响因素的打分情况计算各二级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权重值,如表2所示.

(三)评价结果分析

评价所得各指标重要性程度为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表2权重值可以看出,推动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提升应重点从企业因素(0.2786)、自身因素(0.2634)、高校因素(0.2602)的角度出发,根据其特点提出相应的策略,使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也应该对国家与社会因素(0.1978)引起足够的重视,多方面、多层次的提升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从二级指标权重值来看,社会风气及价值观(0.0652)、课程设置(0.0682)、创新平台搭建(0.0533)、互动程度(0.0724)、支持力度(0.0678)、身心素质(0.0746)、实践能力(0.0626)、沟通能力(0.0782)都显得极其重要,提升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首先需要加强全日制工程硕士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身心素质、实践能力、沟通能力方面得到显著提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一名综合性的高级人才;其次,高校应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为提升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搭建创新平台,并在搭建创新平台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课程,使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升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目的;再次,企业要不断加强与高校及学生本人的互动程度,与其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并且加大支持力度,一方面可以为人才培养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到企业发展当中;最后,要在高校内部首先形成一种重视全日制工程硕士的风气,在教师与学生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深入了解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性,认可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方式,进而以内部的认可和推崇去带动外部的认知与接受.

;GothardKA.Facultymentoringinhighereducation:Howcantheinstitutionbenefit[D].CapellaUniversity,2009.

[4]王钰,康妮,刘惠琴.清华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5-7.

[5]梁祖晨,温声誉.基于AHP的企业软实力评价体系研究[J].现代物业,2010(9)1:57-59.

[6]CHUNG,S.H.LEE,A.H.I.ANDPEARN,W.L.AnalyticNetworkProcess(ANP)approachforproductmixplanninginsemiconductorfabricator[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Vol.96,pp.15-36.

[7]邵强,林向义.基于ANP的国际石油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1):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