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历史教科书综述

点赞:22846 浏览:10607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以来,我国历史教科书研究取得累累硕果,主要有对课改新教科书的研究成果、对港澳台及国外历史教科书的研究成果等方面.但是,在对国外历史教科书研究方面还存在研究国家范围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关 键 词:新课改;历史教科书;研究综述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迄今为止,十年过去了,我们在历史课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作为历史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教科书改革,其成果也非常显著,这是值得肯定的.在历史教育领域中,我国各界人士对于历史教科书的观点更是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新课改以来我国历史教科书研究进行全面的回顾、总结和反思,更是具有现实意义.

一、对论文成果的综述

(一)对课改新历史教科书研究的介绍

自国家实行一标多本以来,研究的论文相当多,特别是2001年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这方面的成果更加丰硕,现将课改以来对新历史教科书的研究成果简单介绍如下:在关于教科书编制理论方面的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多从教科书的编制理论、历史观、编制原则等方面来对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提出各自的观点.其中,研究历史教科书逻辑关系的有黄牧航的《论中学历史教材的逻辑结构》(《历史教学》,2003年6期)一文,文章强调“任何一个学科的中学教材都必然包含三种逻辑:学科体系逻辑、学生学习心理逻辑和教材编写逻辑,历史教材也不例外.”[1]在关于历史教科书内容体系的研究方面,学者多从教科书的整体内容或对某一具体的内容来对我国课改新教科书进行研究.其中,对某一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的文章,则多是从反映某一具体意识的内容出发进行论述,比如教科书的内容反映了或缺乏了女性角色意识、环境意识、爱国意识等等,如宋纹的《“大‘少数民族主义’”》(《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年第11期).在对于历史教科书使用的研究方面,学者多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出发,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材观,树立新的教材观,改变传统的“教教材”的教材使用方式,树立新的“用教材教”的方式.比如说,张洁在《历史教学》(2005年9期)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新课改下历史教科书使用问题》的文章,文章指出:“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教师应该科学地看待新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不唯书,不唯上,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转变师生的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发展.”[2]在国内对于不同版本历史教科书比较的研究方面,学者多对不同历史教科书的某一结构进行比较,或者对不同历史教科书的某一内容进行比较,更有甚者,则对不同历史教科书的整体进行比较.比如,硕士学位论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戴昌保)则是从教科书的结构、内容、活动课的设计等等方面来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实验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上)进行整体的比较研究.在对于历史教科书结构的研究方面,有的学者研究教科书的某一结构,也有的学者则对于教科书的整体结构作系统的研究.其中,在对历史教科书的整体结构进行研究方面,学者多是从系统论的角度把教科书的结构分为课文系统和课文辅助系统,然后对这些结构进行功能分析.比如说,硕士学位论文《中学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研究》(钟杰,2006年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就是以系统论为支撑,并把中学历史教科书课文辅助系统分为导学系统、图料系统和巩固系统,并对这三大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章对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应用性极强的设计案例.但是,有的学者不是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历史教科书的整体的结构的.比如说,硕士学位论文《中学历史教科书的设计理念与组织结构初探》(张耀辉,2011年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则是从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科书的功能定位出发,深入分析为了达成历史教育教学功能和价值最优化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科书结构.这些研究无疑对现阶段新课改中的处于一线的历史教师的教学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二)对港、澳、台和国外历史教科书研究的介绍

在当前研究历史教科书的热潮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中外的历史教科书进行研究已取得累累硕果,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对国外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特点有所了解,而且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历史教科书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解决措施,从而推动我国历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学者除了对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历史教科书进行研究,还对国外的教科书进行研究,在对国外的历史教科书研究的论文中,研究英国、美国、日本的历史教科书比较多.在对英国历史教科书的研究中,如《史料在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应用初探——以HODDER教育版、牛津版和剑桥版为例》(2011年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文.在对美国历史教科书的研究中,《美国高中历史教科书结构研究——以McGraw-Hill版和PrenticeHall版为例》(2010年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文对美国历史教科书的学生版以及教师版的结构均做了全面的研究,并分析其结构特点及启示,打破了以往对美国历史教科书研究中未见对教师版研究的局面.还有的论文主要研究美国历史教科书的史料运用情况,如《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史料运用研究——以<发现美国的过去:从史料中进行探究>为例》(2011年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还有一些论文主要进行中美两国历史教科书的比较,其中,有的论文偏重教科书内容的比较,如《中美两国历史教科书比较——以“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章节为例》(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也有的论文偏重对中美历史教科书对课程目标的体现的比较研究,如《中美两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在课程目标中的体现比较——以两国的独立解放战争为例》(2011年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在对日本历史教科书的研究中,从笔者目前找到的论文资料来看,笔者发现这些文章多是从日本历史教科书擅改历史史实和由此体现军国主义思想的残留等等这些问题出发,研究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影响的,如《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根源探析》(2008年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还有在《日本教科书审定历史观浅析》(2008年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文中也有就扶桑社出版的《新历史教科书》的内容进行分析,然后批判了该教科书的指导思想自由主义史观.另外,有的学者对香港、台湾和大陆的历史教科书进行研究,包括对教科书的结构、内容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研究,来为更加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学本化的历史教科书的编撰提出具有启发性的建议、意见,这方面的文章有很多.其中,《当代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中学历史教科书结构研究》(2004年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文,主要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对20世纪90年代和新世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的的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结构变化做了纵、横向的比较研究,并探讨了其变化的原因和提出了作者对中学历史教科书结构设计的一些构想.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涉及到新加坡历史教科书的有李晓康所写的《新加坡历史教育与政治发展》(《公共管理研究》第9卷)的文章,文章“通过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加坡历史教育课程的发展,以及在80年代以后政府编撰的初中新加坡历史教科书的演变,探讨历史教育与新加坡人的国家身份认同变化的关系”[3],从而“探讨历史教育作为当地国民教育计划核心部分对新加坡政府维持政治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作用.”[3]在这篇文章中所涉及到的新加坡历史教科书部分也只是讲到教科书的内容根据不同时期政治的需要而侧重点不同,而没有涉及教科书的结构问题.从国内对港、澳、台和国外历史教科书的研究情况来看,对历史教科书结构的研究多是从系统论的角度把历史教科书的结构分为课文系统及课文辅助系统来分析的.二、对专著成果的综述

新课改历史教科书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历史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我国有关历史教科书的专著也是硕果累累的.其中,赵亚夫、唐云波主编的《国外历史教育文献选读》(长春:长春出版社,2012年版)是一本“借鉴性资源”的书,其中第二章的“国外历史教材选读”中,作者选择了国外的历史教材方面的文献并将其原封不动地呈现出来,让我国的中学历史教师开阔视野,并将国外历史教材方面可供借鉴的理念和方法本土化,为我所用.臧嵘、周瑞祥著的《历史教材学和史学论丛》(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2006年版)在“历史教材学概说”中,详细地论述了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体裁、编写原则、编排结构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在编排结构方面,作者深入分析了教科书编排结构的诸要素,并且指出了新世纪我国历史教科书编排的新特色.作者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来研究历史教科书的做法,确实值得我们深思.马卫东主编的《历史比较教育》(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在第五章“各国历史教科书比较”中,主要从历史教科书的制度、体裁、体例等方面对英国、美国、日本、法国、德国和中国等国家的历史教科书的特色进行探讨.作者在该著作中,从各国的历史教育理念和目标出发来研究各国的历史教科书体例的,这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历史教科书体例的一个视角.赵亚夫等编著的《国外历史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在第4章“历史教科书与历史教育”中深入分析了三种视野的历史教科书:“在传统基础上求变化的日本历史教科书”、“‘新历史学科’指导下的英国历史教科书”、“追求多元文化价值的美国历史教科书”.然后总结了国外历史教科书的几个特点,最后提出我们要编制出从有利于“教”的教科书到有利于“学”的教科书.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白月桥著的《历史教学问题探讨》(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本书用系统论的原理分析教科书,指出:“通史体结构的教科书的子系统可分为两大系统部分:一是以体现教学内容为主的课文系统部分,二是以体现教学方法为主的课文辅助系统部分”[4].然后从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来深入分析这两个子系统及其不同构成要素的结构和功能.这为我们研究历史教科书的结构提供了一种以系统论来研究的视角,这在对历史教科书的结构进行研究的学术领域中,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专著.

三、小结

对国内外历史教科书的研究,分析、研究国内外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理念、编写原则、内容和结构,并从中发现这些教科书编撰特点,这对于提高我国历史教科书的质量意义重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国外的历史教科书,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在历史教科书建设中的一些经验,同样能够对我国的历史教科书的编撰和修订有所启发.但是,就笔者所查找到的文献而言,发现:在对国外历史教科书研究中,国内学者多对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教科书进行研究,研究国家少,而且笔者暂未发现有学者对新加坡的历史教科书进行研究.但是,受儒家传统影响的新加坡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中转站,那么,在教育领域,我们如何引进、借鉴西方教育先进的教育理论呢,这可以学习新加坡的经验.因此,研究新加坡历史教科书可以知微见著,把握它所反映的新加坡历史课程特点,给我国课程改革带来一些新的启示.这正是笔者在硕士毕业论文中努力的方向,以期对我国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