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机械制图》课程设计

点赞:19605 浏览:842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中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机械制图》课程设计应基于课程定位,制定教学目标,明晰教学理念与思路,立足于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拓展教学资源,方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机械制图;课程设计

经过几年的中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粗浅地形成了以下课程设计.

一、课程定位

1.课程定位的依据

(1)岗位需求.模具制造专业的岗位需要学生熟悉国家相关标准,绘制样图,看懂图样.

(2)后续课程.如果把整个的模具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比喻成一棵大树,模具CAD/CAM、模具制造、塑料模具、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等课程是枝叶,那么机械制图课程就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树干,支撑后续课程,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3)职业资格.车工、钳工、铣工、数控工艺员、制图员等职业资格考试都要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依托.如果没有机械制图的基础,无法看懂图纸,既谈不上加工,也无法考证.

(4)素质拓展.学习了机械制图课程,不仅仅能够读图看图,还要练习实际生活.根据上述四个依据,把《机械制图》课程定位为专业基础课.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具有查阅有关标准的能力;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对三维立体及其相互位置的分析方法,并据此阅读机械图样;能熟练地应用绘图仪器、徒手及计算机绘制机械图样.

(2)能力目标.专业能力:识读、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方法能力:质疑探索、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方法;社会能力:知人、自知、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中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机械制图》课程设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机械制图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3)素质目标.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建立竞争、效率意识;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勤奋、敬业、重操守.

二、教学理念与思路

1.教学理念.重新审视以往的“教师说,学生做”,“教师灌,学生记”,“教师管,学生服从”的教学方式,探索形成新的教学理念:(1)“教”为主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用行动去感染学生,以浅显化、通俗化的方式讲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学”为主体.引入案例、情景、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变“一言堂”为“群言堂”.(3)“练”为主线.打破了以往课程结束后统一练习的教学模式,避免只学不练,只听不练,组织学生适当的课堂及课外练习,运用、消化和巩固知识.

2.教学思路.结合培养目标设计教学情景,根据专业知识习得的要求,让学生能够独立地绘制和阅读样图,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可选择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①实物教学法.利用教具模型或者是实物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位置的关系,更有兴趣去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②讲述法.传统的板书讲述,也能让学生加深理论理解.③多媒体教学法.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可更加直观.多媒体课件鲜明的色彩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④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分析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综合以上多种方法,兼蓄并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1.教学手段——“四化式”

(1)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现代化教学设备已不断地运用到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方法进行教学,如多媒体课件、虚拟仿真动画等,与教具模型、板书等传统的方式相结合,则能够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使得学生视觉、听觉、触觉多种知觉共同参与学习,有助于提高知识获得的准确性,发展学生的抽象想象能力.

(2)实践化的教学课堂.知识是能力的根基,掌握了基本知识并不等于有了能力,能力只有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实践化的教学课堂就是将画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让学生面对实物进行实践画图.教师只是提出要求,充分体现“导”的作用,学生可分组讨论,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独立完成绘图.

(3)幽默化的教学语言.语言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是语言,教师语言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的气氛和教学的效果.吐字清楚、准确生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是教师的基本能力.同时,教师语言的幽默化,则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让他们积极地探索.

(4)多样化的教学气氛.以往的教学方式往往只是教师讲,在这种单调的教学课堂里,每一个学生都会觉得乏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觉到端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使师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带着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

2.教学过程设计——“五步法”

第一步,实物导入,直观演示,引入新课.学生有了大体的印象后,教师进行适当的启发,唤起学生的学习情趣,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第二步,重点讲授,细讲,引导设问,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学生掌握知识结构的关键步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第三步,小结练习,简单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要点.布置针对于本节课设计专项的小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锻炼,理解本节课程的精华.第四步,作业布置,巩固所学内容,为后续学习打基础.第五步,拓展延伸,预习阶段,布置任务,为新内容打基础.教师针对下一节课的难点,设计几个题目让学生主动思考,带着问题预习,准备下一节课.

以上五个步骤衔接紧凑,一步接一步,预习是掌握知识的前提,直观演示和重点讲授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小结练习是知识浓缩和能力提高的体现,布置作业是对课程的巩固,充分体现了教师“导”与学生“学”的相互作用,以教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