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析

点赞:5374 浏览:1290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科特征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重点.目前,应有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对实践教学的安排及执行都有一定的问题存在.文章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旨在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关 键 词: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1YG10).

应用型本科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生产物,应用性本科教育既不是基于技能的职业型教育,也不是基于理论的研究型教育,而是培养介于技能应用型和研究型之间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证.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理论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它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实践教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要想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仅仅靠掌握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独立生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等内在的综合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就需要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无法达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管理人才的需要.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实践课程的内容及形式陈旧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领导、学科带头人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把实践课程当作理论课的补充,没有理解实践教学的内涵,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明确,没有构建完整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另外,实践课程的内容一般依附于理论课程,实践项目普遍沿用传统的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演示性、验证性的实践,而应用型、设计型、探索性的课程设计和训练偏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作用不大.部分实践环节是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观,由于课前没有对这部分实践环节做深入的思考,教学目标不明确,再加上缺乏配套的教学方案,实际效果差.

2.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学校缺少“双师型”人才,由于教师平时的教学工作量大,实践经验不足,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高校的师资主要来源是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尽管他们的学历可能较高,亦是从校门走进学校,没有在企业、公司参与实际的经营与管理的经历,没有做具体实务的阅历,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

3.实践教学环境有待于改善

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有一定的环境和基础.实践教学设施缺乏,有些实践教学是临时性的,不利于教师及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更严重的是有些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真正参加实践活动,因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搭建良好的平台,使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地融合,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有待提高

实习基地对学生提高实践工作能力有较大的作用,如果学生能在理论学习之后马上结合到实际业务中,既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升华,又能使学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会促使学生重新认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对学生知识积累和储备起到促进作用.目前高校工商管理类各专业都有实习基地,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教学经费的影响,相对于学生数量,校外实习基地数还是太少.另外,企业处于经济利益考虑,一般也不愿意承担额外的负担,由此实习基地很难接纳较多的学生,即使接纳了一部分学生,也对实习学生不重视,视为编外人员,不安排实际工作,学生也就失去了实践学习的兴趣.因此这样的校外基地实习名不副实,达不到预期效果,实习基地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实习基地还需要从量上和质上得到较大的改善,提高实习基地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作用.

5.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不够规范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由于各实践项目不同,需要达到的标准和完成的内容也有所不同.由于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实践环境和基础设施不利因素,因此,对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也就不可能落实到实处,尤其对学生的评价缺少效果的考核.各项实践环节应该有明确的任务,各层次目标考核应有具体标准,而且这些必须让学生在实践教学开始前明确,学生目标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也就确定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同时也是一种促进.目前情况下,实践环节对学生的考核注重出勤、成果、报告的质量等较多,对学生通过实践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反映,学生实践教学效果的成绩不能真实反映实践能力和水平.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地思考,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怎样真正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使培养的学生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则

改革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应以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国家关于教育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并借鉴国内外关于工商管理教育的先进做法,吸取众家之所长,建立一个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体现学科和地域特色、符合工商管理专业教育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

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为中心是指以学生需要、以学生能力拓展和以学生知识结构三个为中心开展实践教学.以学生需要为中心,就是要以提高学生技能为目标设计实践教学进程、提供支持怎么写作.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都应该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尽量结合工商企业经营运作的实际需要开展实践教学.以学生能力拓展为中心,就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强调给学生传授新方法、新技术、培养学生执业能力和技术拓展能力.以学生知识结构为中心是根据实践教学的不同项目以及学生自主选择和发展的需要,设置不同的实践内容并为他们选配合适的指导教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2.系统性原则

即以整体优化的思想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一方面,要注重实践教学体系内部的各门课程和各教学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合理分工和相互衔接,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要从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整体优化考虑出发,处理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如何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互渗透,如何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构建相适应,建立起基本操作与基本理论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技能训练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实习与实验相结合,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3.开放性原则

首先表现在实践教学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高等教育要站在国际竞争和合作的背景下来考虑专业的发展、学生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要树立国际意识,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育方式.其次体现在走“校企”相结合的路子.工商管理类教育是需要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的,要经常与工商企业建立密切的、广泛的、多层次的长期合作,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让学生到校外基地去顶岗实习、去实践,在干中学.

4.过程管理原则

对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和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让质量监控涵盖每一个环节、部门、课程、教师和学生,落实在专业培养计划、实验实训大纲、部门的工作职责、教师的岗位职责和学生的行为要求.其目的是保证实践教学全过程能围绕教学质量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活动.其突出特点是全程性、怎么写作性和持续性.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措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要适应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具备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独立生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强化实践教学活动来完成.基于传统实践教学的缺点,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以增进实践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1.制定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计划,构建实验实训教学体系

该计划建立在进行职业分析的基础上,要和相关行业保持经常联系,密切关注行业发展的趋势对人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要有适应的教材,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规划、指导和监控,适当调整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通过实验室建设和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进行认知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搭建良好的实习平台.通过该途径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逐渐趋于合理化.

各科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的课堂结构,改革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要将学生大学学习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来考虑,制定不同年级的实践内容,形成一个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的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中,应该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研与实习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可以组织开展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如:针对一年级学生社会化程度低,对大学生活不熟悉的特点,可开展青年志愿者怎么写作、走访校友等体验式的公益怎么写作活动;二、三年级大学生基本熟悉大学的校园生活,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其特点,可与科研立项、“挑战杯”创业大赛相结合,开展专业实践、科研学术和社会调研型实践,发挥专业优势;四年级应以顶岗实习、就业创业性实践为主,为毕业生就业择业提供良好平台.


实习实训室是模拟训练专业技能的场所,包括:公共基础实验室、专业模拟实验室.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活动根据实验项目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设为:单项性实验、课程性综合实验、专业性综合实验、学科性综合实验.还要投资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的实验实训设施,建设综合性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互联网、虚拟现实和仿真等技术手段,开发个性化、模块化、网络化实验教学课件,改革实验教学模式.通过网络将更多的管理实务类实验进行模拟,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双语教学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其学习主动性.

2.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环节教学工作.学校应有计划地派实践指导教师到公司或者企业进行合作式锻炼,实施企业访问学者计划.所谓企业访问学者计划,是指本专业每年将派出若干名教师到与本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中,作为期三个月至一年的访问学者,企业访问学者可以在该企业中担任管理职务或者从事课题研究,回到学校后企业访问学者可利用学校的教研平台开展企业课题的研究,同时可以把学习到的最前沿的知识充实到教学中来.这种计划旨在培养一支既能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又具有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经验或者熟悉企业实际运作的师资队伍.

3.重视基础性实践教学

基础性实践是针对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实验环节,主要包括一般的基础实验课、专业基础实验课和专业实验课等实践教学环节以及课程设计、实验室内完成的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密切结合理论教学,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方法,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创新思维,逐步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性实践环节还较为薄弱,基础性实践教学手段多集中于课堂案例教学、实训室情景模拟等方式,但创设的虚拟情景与实际的工作岗位环境间存在一定差别并且在资金投入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应重视基础性实践环节的发展,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基础准备.

4.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互惠互利.校企合作模式将成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方向,学校通过与用人单位签订培养协议,培养适用的人才.校企联办,工学结合,既节省了教育资源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同时拓展了学校生源.校企合作,优势互补、互利,使教育怎么写作于产业,产业回报于教育,产业与教育有机地结合,校企互动从而形成了“人才的生态链”.在校企双方紧密合作过程中,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获益.由大型企业和行业组织的专家组成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探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企业的专家们要就行业发展动态、企业需求变化情况及时与院校教师沟通,在此基础上确定培养培训规格,开发、设计实施性教学方案.企业最好能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培训合同,优先录用合作学校的毕业生,并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在行业人才需求、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学习成果评价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在宏观认识和发展规划上,要把已建立的校企合作工作完善化和制度化,加强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建立学校为企业办学、企业支持办学的共同发展机制,校企合作的重点是研究校企共同投资、利益共享的办法,进一步加大培养资源要素的流动,盘活各类资源,提升合作办学的紧密度,进行实质性合作.根据开展校企合作的不同项目、不同专业、不同模式、不同层次、不同内容,适时组建相对应的校企合作工作小组,并赋予该工作小组具体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实施与管理的权限,协调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形成校企合作项目既不拘泥于某种特定形式,又处于学校统一领导下有序开展的格局.

另外,在教学体系的设计上要求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并实施教学.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对相关的技术领域或岗位进行工作分析,确定人才培养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学校利用企业提供的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信息、职业核心能力、技能水平等,组织校内教学和管理人员开展教学分析,制定能力项目教学模块,开发课程,实施教学.

5.加强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基地要建立相应的实训场所,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技术氛围下学习并掌握专业岗位实务的环节.学校应广泛联系能代表新技术、新工艺、具有地方特色的企业,到著名的工商企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走出去,进行现场观摩、现场操作,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积极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请进来,就相关专题举办讲座,展开研讨.在实训中突出本专业领域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学习,为合作院校提供专业师资、实训设备,并接受合作院校教师和学生见习和实习.

学校和企业按照互惠互利、共同成长的原则,签订建立紧密性基地的协议,规定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组建由企业专家和学院专业带头人参加的产学合作委员会,具体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确定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等.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着素质能力的训练任务,学生在这类实习实训基地中,可以参与实际的生产劳动,甚至跟班顶岗工作,完全融入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院整合专业教师和实习厂的技师、高级技师、工程师等人员的力量,组成了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利用实习厂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条件,将工学结合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环境之中,把生产的现场作为教学的课堂,在现场讲解实际操作和解决疑难问题,由企业提供工艺标准、技术人员、工作量具和原材料,由学生直接生产操作,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这样既完成了实习厂生产经营的任务,增加了企业经济收入,又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6.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规范实践教学

传统的实践教学最后的评价都由指导老师完成,标准由指导老师制定,不同的老师评价标准不同,缺少统一的考核标准.因此,应在确定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方面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对实践教学加强宏观管理.这一体系的建立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可根据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制定,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实践教学评价要以“创新”为基本价值取向,评价指导思想、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都需要围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调整,基于此进行教学计划、安排和实施,这既是一种学习的目标和培养方式,也是一种政策导向.通过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整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考评、控制、反馈,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实践能力的整合与提高.在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中,单一的考试考核评价方法已无法适应学校教育的需求,尤其是对教师的教学、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方法,如要将定量测评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等,从多个角度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将师生教学的积极性得到最大提高、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个性与兴趣得到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