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点赞:16499 浏览:7096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新形势下,社会对儿科护理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儿科护理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对儿科护理学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开拓新方法、探索新路子,本文总结了儿科护理学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经验,简单谈论了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的体会,仅供参考.

关 键 词:儿科护理学护理学儿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078-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体质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患病的可能性相对来说就会降低,儿科患者的这种情况非常明显,大多数综合医院患者逐年减少,儿科病床萎缩,在这样的形势下,儿科教学就需要革新,在传统依赖临床病例的教学模式上进行革新,要利用有限的病例,有限的教学时间,保证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技能熟练、心理素质好的合格儿科护理人才.本文将从儿科护理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做一些改革尝试.

1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必须从临床和教学实际出发,突出病情判断、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有利整体护理的思想和原则,也只有这样,才能编写或找到合适儿科护理类人才培养的教材.

2加强师资建设

师资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要加强师资建设首先是要严格教师选用,严格程序选聘自己需要的专职护理教师,同时精心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儿科护理学教学力量,其次就是要加强培训,可以从院内外邀请一些知名护理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也可以安排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给护理教师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师资水平.最后就是要严格考核.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水平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务必全心参与,用心学习,培训考核就是每次教师培训结束后,要组织相应的考核,检验培训的效果.

3更新教学内容和手段

一是调整授课内容,关键是在精讲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同时,合理安排一些自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精讲儿科科学总论、新生儿常见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腹泻病、支气管肺炎等,可以增加小儿贫血和白血病、儿童肾炎和肾病、脑膜炎等,并且还可以开展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儿童学习困难等问题内容的讲座,以补充学时数的不足.二是强化见习,增强动手能力,必须认真制定见习计划,每组6人比较合适,同时细化见习内容,从临床护理的实际出发,安排儿科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适应症内容进行学习,经常下病房对儿科的疾病的特点,有比较好的了解和认识,对于一些临床缺乏相关患者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录用和图片.还可以组织安排学生到社区的幼儿园给不同年龄儿童进行特格测量,给出初步评价,写好体检报告.三是保证临床实习时间.巩固理论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临床实践,所以做好临床实习是相当重要的,这个关键是保证临床实习时间.制定带教内容,在专职护理老师和临床护理老师共同实施带教,并制定严格的技术考核措施,保证实习的效果.

4更新教学方法

一是授课形式多样化.为了保证教学的效果,根据教学的需要,除了大班课以外,还增加了床旁小班课、病例讨论课、自学课和讲座课,通过多样式教学,弥补大班课教学的不足,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大班课:大班课教学以理论课为主,把握好重点和难点,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小班课:小班课主要针对部分常见疾病.课前可以安排学生自学疾病的相关内容,授课时,让学生询问病人的病史及病情,教师通过示范体检,让学生充分认识该病的症状和体征,然后教师在针对疾病进行病因、发病机理、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等讲授,便于学生对临床问题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理论知识的运用.

病例讨论课:课前1周将病史摘 要发给大家,并提出初步诊断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等,课堂现由各小组发言,对病例进行分析和判断,再由其他组成员向发言者提问,最后由老师总结,介绍诊断思路和护理措施,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学课: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护理类人才,仅仅依靠学校开设的必修课是不够,还有很多的内容需要自学,坚持“自学为主,配以辅导”原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改革考核办法

为达到考核的目的,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考试模式,将课程考核分成3个部分,理论考试成绩占60%,主要对儿科护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的考查.护理操作成绩占30%,主要对常见护理仪器和设备,护理程序以及护理技能的考查.综合素质的成绩占10%,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课堂回答问题、病例讨论发言、撰写体检报告等项目,这样的考评办法,既能客观反映学生认知和技能水平,又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