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护理专业师资队伍素质状况

点赞:20948 浏览:944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通过对护理师资队伍的现状和结构、教师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状况进行客观调查和分析,指出高等护理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对策,探究出切实可行的提高和改善护理师资队伍现状的办法.

关 键 词:护理;师资队伍;素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033-02

高等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系统掌握现代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理论和技能,热爱护理事业,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评估观察能力、科研意识与能力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实现高等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护理师资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笔者针对当前高等护理专职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相应的对策,加强护理师资队伍的建设,以保证护理师资队伍迅速成长,满足高等护理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护理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职教师短缺且来源较复杂.随着高等护理教育的持续发展和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护理专业的专职护理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日趋突出,普遍存在班级容量大、合班上大课的现象.

2.护理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首先,学历结构不合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高等护理教育曾停止招生,中断办学长达30余年,直至1984年恢复招生.这样的历史原因使我国的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近年来尽管我国的护理研究生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仍存在护理专业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人数少、所占比例低而社会需求大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导致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很难招到愿意来执教的护理高等人才;其次,职称结构不合理,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高等护理院校中高级职称的护理教师所占比例偏低,以至不能很好地发挥学术骨干带头人的作用,制约护理教育的发展;第三,专业结构不合理,护理教师队伍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医学专业毕业的专职教师,尽管这些教师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丰富,但在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整体护理的理论和护理实践操作方面较为薄弱.

3.护理教师的职业素养亟待加强.一般护理教师全部都是医学院校毕业,普遍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修养.另外由于各个高校大多把学历层次和科研能力作为教师考评、晋升的主要参考和评价指标,而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教学质量等内容却未真正实现量化并加以考核,致使护理教师主要精力集中到日常教学和为晋升发表论文、申请科研课题等工作上,影响教学质量.而且,学校对专职护理教师到临床实践又缺乏制约,专职护理教师长期脱离临床工作,实践能力与应用护理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二、护理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对策

1.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化.有针对性地引进护理专业人才,以不断优化高等护理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在引进人才时,应着重选择具有良好师德和职业素养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同时明确引进护理人才的三个重点:以专业建设急需为重点、以引进高学历人才为重点、以教学一线为重点;要树立新观念、新思想,灵活应用进人制度,提高办事的效率;另外,在加大力度引进的同时,严把考核关,确实引进对护理专业发展有帮助的人才.引进方式可通过登报公开招聘或直接从教学医院中选拔具有护理素质的优秀护理人员聘为专职护理教师,也可在引进高学历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同时,各护理院校采取多种形式(担任专业顾问、聘为名誉教授进行讲学),加强与护理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多方的资源共享.护理院校在大力度引进人才的同时,也须注重对本校教师的培养,提高现有护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学历层次.护理院校还应鼓励护理教师在教学之余积极提升个人学历,也可通过与其他优秀的兄弟院校合作开办专业课程进修班,或是推荐教师到其他护理院校攻读委培或定向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也可作为国内的访问学者访学,到发达地区的教学医院进行临床进修轮转和出国培训学习等途径,解决和提高现有护理师资队伍的水平.


2.提高护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养.①护理师资队伍建设要“以人为本”.护理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护理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积极实行PBL教学、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护理事业的热爱.护理院校的管理部门要“以人为本”进行管理,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潜能,优化配置教师资源.②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树立竞争的观念.在护理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建立一整套激励约束机制,让教师树立竞争的观念.可以采取加大对护理教师教学科研评价的力度和奖励措施,增加护理教师的危机感,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研究,以此来加强自身建设,保证在岗教师保持敬业、勤勉的工作态度.③“学术性”和“师范性”的统一.优秀教师的标准应该是“学术性”和“师范性”的统一.护理教师除了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同时也应具备一名合格教师高尚的人格和思想观念,可以熟练地组织教学和处理教学内容,掌握好教学方法及教学艺术,并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但是由于护理师资队伍的教师来源全部都是护理或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的,在上学阶段从未接受过教育学等相关内容的教育,在工作以后仅仅接受过时间很短的教师岗前培训,导致了部分教师对复杂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和研究的动力不足.要做到“学术性”和“师范性”的统一必须从基础做起.因此,学校要让护理教师有扎实的护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良好人文素养和和持续的发展潜力.同时在教师成长的全过程要建立起一个环环相扣的教师培训体系,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力争使每位教师都成为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以此来提高护理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高校护理专业师资队伍素质状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护理教育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3.培养“双素型”护理师资.护理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与护理师资队伍的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就是是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能进行护理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和课程建设的“双素型”护理师资队伍.“双素型”护理教师既可以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医护人员,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具备可以在课堂上采取有效的、适当的教学手段,将护理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同时也能在教授理论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护理教师队伍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医疗专业毕业的专职教师无法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而产生的专职教师临床进修执业资质等问题,护理院校要充分发挥教学医院的作用为专职护理教师实现“双证”提供条件,以保证临床教学需要;第三,护理院校和教学医院都应鼓励的护理教师成为“双素型”教师,制定相关政策,使临床护理教师可以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4.专职教师临床进修制度化.护理专职教师师资队伍较为年轻,大多是一毕业后就马上从事护理专业的一线教学工作,而在临床实践方面的能力培养上存在欠缺,操作水平能力相对薄弱,临床知识更新慢等问题.将专职教师临床进修制度化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护理院校可以制定专职教师定期定量到临床轮转的硬性规定,并保证每个学期都有专职教师进入临床,参与临床护理实践和教学,将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完善和提高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