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下上海市科协系统继续教育路径

点赞:34510 浏览:15797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通过分析上海市和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运用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相关知识,进一步分析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上海市科协系统继续教育发展的路径.

关 键 词:产业结构调整;科协;继续教育;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

当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已成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继续教育的发展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决定人才需求结构.因此,继续教育的发展应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相适应.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也是教育发展的前沿地带,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背景下,继续教育如何更好地适应产业需求、助推经济发展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上海市和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及分析

(一)产业结构中三次产业的变化情况

为分析上海市产业结构的演变轨迹,我们对1999~2011年上海市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比重数据进行研究,如表1所示[1].

从上述对比可以看出,近13年来,上海市产业结构变化较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明显下降,从1999年的1.78%下降至2011年的0.65%,产业规模相对收缩;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在50%上下波动,所占比重及产业规模相对稳定,并渐呈收缩态势;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快速上升,从1999年的50.84%上升至2011年的58.05%,产业规模处于扩张态势.但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仍然偏大,特别是第二产业比重长期在50%左右,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仍然偏小.这表明上海市目前的主要支柱产业是第二产业,处于工业化后期.

今后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应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在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进行优化升级的基础上,逐步缩小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

(二)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化情况

1999~2011年上海市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如表3所示[3].


从中可以看出,随着第一产业GDP比重的下降和产业规模的收缩,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大幅下降,而与此同时,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呈现出明显的上升态势.

根据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就业结构的变化.从表3可以明显看出:随着第一产业GDP比重的下降和产业规模的收缩,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大幅下降,从1999年的11.41%下降至2011年的0.29%,就业人数相对收缩;而与此同时,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呈现出明显的上升态势,说明第一产业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在逐渐减弱,而第二和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在不断增强.这种变化与前面提及的产业发展演变规律基本一致.

表4[2]所反映的主要发达国家的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情况,即: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小,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稍大,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大.通过表3和表4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和发达国家相比,上海市需要减少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增大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

(三)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走向的总体判断

“十二五”期间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构建怎么写作经济时代的产业体系.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怎么写作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提升制造业能级,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上海市“十二五”高技能人才发展(专项)规划的指导思想中也提出:“紧紧围绕上海产业结构的提升以及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怎么写作业的发展趋势,努力顺应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快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能素质较高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培养体系完善、评价机制科学、使用和激励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分布合理的总体格局.”

从“十五”和“十一五”上海产业结构变动及发展规划看,上海三大产业部门中的知识和技术含量将明显提高,对人才结构的优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二五”时期,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总体将呈现以下4个趋势:

一是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将稳步提高,现代怎么写作业人才需求领先增长,特别是现代怎么写作业的六大重点领域对人才需求将持续较快增长.

二是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将稳中有降,但是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相对趋增.其中重点需要钢铁、汽车、电子通信、家用电器、电站设备、石油化工以及信息、光机电、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方面的人才.同时,服装设计等都市型工业方面的人才也会有大量的需求.从第二产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要求看,重点需要研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三是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将稳步下降,但是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需求相对稳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健康知识的普及,都市型现代农业迫切需要一定优秀农业科技人才.

四是从业人员文化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在从业人员中比重将稳步上升.

(四)国际经验对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与人才结构优化的启示

第一,产业结构调整客观上决定人才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是各个产业、各个部门在总体产业中所占比例的转换,是产业结构的优化过程和现代化的推进过程,本质上是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过程,必然要求人才结构作相应地调整,以提供充分的智力和技术支持.同时,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既是知识密集度增大的过程,也是人才结构优化的过程.

第二,人才结构优化反过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人才既是知识的创造者,也是知识的应用者,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动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关键在人才,关键是要发挥人才作为战略资源的能动性作用.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一个新兴产业的崛起,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入;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也需要大批人才利用现代技术给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因此,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基础,是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二、产业结构调整下上海市科协系统继续教育发展的路径研究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继续教育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继续教育的发展必须与产业结构相适应,既要使所培养的人才符合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要求,又能引领和推动产业的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作为继续教育培训机构,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进一步优化继续教育的专业设置.科协始终贯彻“三怎么写作一加强”的工作定位,把怎么写作科技工作者作为各项工作的重心.作为上海市科协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上海市业余科技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如何使继续教育课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科技工作者知识更新的需求,就必须在专业设置上与产业结构相适应,设置符合产业结构需求及调整升级的课程体系.目前上海市的继续教育在专业结构设置上应以面向第二产业的专业为主体,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次之,面向第一产业的比重最小,逐步向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为主体、面向第二产业的专业次之、面向第一产业的专业比重最小的格局转变.

二要进一步优化继续教育的层次结构.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层次会不断提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此,学院在继续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科技工作者人群特点进行分类,制定出符合领导干部、公务员、社区居民、未成年人等多类人群需求的课程;同时,学院还结合培训的特点,对继续教育的内容进行了层次上的分类,如:科普类、知识更新类、科技创新类等,满足不同人群对不同内容的需求.

产业结构调整下上海市科协系统继续教育路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产业结构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要进一步优化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将带来社会和个人对继续教育需求的增加.一方面,产业升级带来产业内部结构上的变化,随着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出现和采用,产业内部的劳动分工会发生变化,会不断出现新的岗位,即使是原有的岗位,也会对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因此科技工作者迫切需要接受新的培训以适应这种变化.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带来科技工作者在产业之间的转移,比如第一产业的部分劳动者会转移到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他们要实现在产业之间的转移,必然需要接受相应的继续教育培训.随着产业结构的加速调整,社会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也对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为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以学院为例,以前学院事业发展的中心是学历教育,而对继续教育的巨大潜在需求认识不足、关注不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学院目前开展的领导干部选学培训、公务员科学素质提高讲座、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科学生活宣讲社区行、信息网络安全员培训、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系列培训等一系列继续教育培训项目逐渐形成了自主品牌,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上海科技工作者素质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要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的信息怎么写作.继续教育培训机构要做好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分析.各行业的人才需求是专业发展的直接动因,也是专业发展规划的基础.学院要建立行业人才需求预测的联动反馈机制,着重分析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数量需求和发展走向,特别是那些与继续教育高级应用性人才相对应的岗位需求,加强课程建设宏观指导与微观实践之间的对接和协调.继续教育的课程建设只有与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才能真正体现其特色和价值,才能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