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生教育的借鉴

点赞:20023 浏览:9313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围绕澳洲大学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培养、学术与文化氛围、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对澳洲研究生教育的优势特色进行了分析与小结,以期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 键 词:研究生教育;招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002-02

在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笔者赴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微生物系做访问学者一年.在澳期间,除研修学习外,对澳洲蒙纳士大学的研究生教育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在此做一小结,希望能给同行带来些许借鉴.

一、研究生招生

澳洲研究生招生采取“资格式”招生,而我国采用“考试式”招生.“资格式”招生显著地扩大了研究生导师的自主权,重点考察考生的研究能力,也有利于招生实现国际化,从而吸取更多的优质生源.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考试式”招生则过分地强调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资格式”招生和“考试式”招生相结合的方法.除此之外,澳洲在吸纳优秀生源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①在全校范围内专门设立每年一次的研究生招生开放日.在开放日里,各个学院均可在一定的开放空间里用展板的形式向本科生介绍学院自身特色、优势研究团队、重要研究课题、现有研究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并配备专业负责人进行讲解和答疑;②本科生在大二期间可以在允许的情况下进入实验室见习1~2周,以实地感受实验室学术氛围,培养科研兴趣;③本科生在大三期间可以利用暑检测或寒检测的时间在实验室实习1~2月,强化科研兴趣;④本科生大四期间的培养较为严格.学院各研究团队负责人会在学期初通过学院网站公开发布团队的课题方向及招生计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全程在导师和博士后的共同指导下进行本科学位论文的实验,并积极参与实验室的学术报告活动,在学期末进行公开答辩.在研究生招生时,导师也享有较大的自主权,根据考生的前三年学分积,第四年的学位论文实验表现及业绩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后招生.蒙纳士大学通过以上这些活动的实施,极大提高了有科研发展潜力的学生的科研兴趣,初步锻炼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避免了我国考生在大四期间过于注重应试,而忽略实验室基本科研训练的情况.

二、研究生培养

1.研究生导师队伍.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过于庞大,质量把关不严,教授队伍知识老化严重.而澳洲的导师遴选则非常严格,从助理教授、副教授到教授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较显著的业绩.大部分导师也都活跃在科研和育人的第一线.

2.研究方向与研究团队.导师在长期的研究积淀中,研究方向相对集中,从而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到方向集中的研究中,确保研究进行得更为深入,并形成实验室的独有特色.例如,笔者所在的微生物实验室Julianrood团队,三十年来就一直进行梭菌领域(魏氏梭菌和艰难梭菌)的研究,涉及的主要方向包括梭菌耐药机制、梭菌毒素致病及扩散机制、梭菌接合型转座子、梭菌致病性调控机理等.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及团队发挥了重要作用.规模较大的实验室通常拥有下列人员:教授、研究助理、博士后、研究生、实验室技术员等.导师大都亲临一线,是总体负责人,具有较大的人事、财务自主权.在研究团队内部设置研究生指导小组,一般由1~2名博士后和导师共同组成一个团队,制定研究计划,定期(2~3周)与研究生面谈,及时交流研究生的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及时进行指导.

澳洲生教育的借鉴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微生物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3.学术委员会与阶段管理.学院依据不同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分别成立由7~9人组成的研究生指导学术委员会(或导师组),对博士生研究的关键阶段进行把关,如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第三学年答辩和学位答辩等.第三学年答辩尤其重要,研究生指导学术委员会要对博士生的整体研究进展进行严格评估,并进行无记名集体.只有达到2/3以上通过的博士生才可以进行下一阶段的毕业准备,如实验的微小调整与数据补充、论文撰写等.这种做法对博士生的质量控制尤其关键,可以很及时地把论文质量控制工作做在前面,避免了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的论文已准备好了,但答辩没有通过的状况.最终的答辩则相对宽松,一般在完成博士学位论文提交和审阅后,在全院范围内进行公开答辩即可,可以看做是一次学术报告,或者交流.


三、学术与文化氛围

1.学术报告.蒙纳士大学的学术氛围比较浓厚,经常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学术报告.学术报告可分为两种类型:院级学术报告和研究团队学术报告.院级学术报告一般在学期初制定好学术报告计划,每周举行一次,多邀请国内或国际学术同行中的知名学者就某一研究方向取得的进展或突破进行报告,以开阔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与思路.研究团队内部学术报告也是每周举行一次,及时对研究生在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与遇到的困难在研究团队进行内部交流.一方面,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及时与大家分享,在共同成长中进步;另一方面,对于遇到的困难,则需要团队成员集思广益,及时解决问题.

2.读书报告.读书报告多由研究生自发组织和进行,每周一次,自愿参加.主要锻炼研究生的文献阅读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信息沟通能力;同时,也开阔了学术思路.

3.学术交流.在导师科研经费的资助下,基本上每位博士后每年有一次国内会议的交流机会;读博期间,至少参加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以开阔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4.文化氛围.蒙纳士大学微生物系的文化氛围较为浓厚,主要表现在学院走廊文化、学术宣传以及研究生活动交流等.

学院走廊里主要展现了国际著名研究学者的画像、经验或名言,使研究者受到激励和鼓舞.

宣传栏分为学术栏,荣誉栏,通知栏.学术栏主要介绍学院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或在顶尖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荣誉栏则展示往届获得优秀学位论文的校友奖章(每年一名);通知栏主要发布学院的学术报告、通知等.

研究生的业余活动的安排也较为丰富,一般固定在每周五下午的4~8点.研究生可以在固定的场所举办小型Party,以增强研究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友谊.

四、实验室管理

1.设备共享.所有大型仪器设备在全学院范围内基本实现了共享.学院会在固定时间段由管理人员对新进人员或研究生会及时安排培训.只有经过培训并获准登记的人员方可使用大型仪器设备,并在使用时进行预约与登记.

2.菌种与试剂管理.每个研究团队一般都配备有一名专业的技术人员(technician)对菌种与试剂进行统一管理.尤其是对菌种的保存较为规范,统一命名,信息详细.

3.技术储备.由于研究团队基本上在长期的积淀中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这些研究团队在技术储备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非常规范.常见实验技术以及实验室自身发展的技术均有详细的程序(protocol),这些技术尤其适用于刚进入本实验室的生手,可以让其很快进入状态,而不用花费长时间进行摸索.

综上所述,笔者在澳洲留学的一年中,对蒙纳士大学微生物系在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培养、学术与文化氛围及实验室管理方面留下了深刻记忆.由于中澳研究生教育体制不同,各有特色,笔者粗浅谈了以上认识,希冀能从中汲取一些有益于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经验,不足之处,敬请同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