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院校定位的

点赞:6829 浏览:293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基于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现状的分析,文章从生源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阐述了目前民办高校的现状和窘况,提出了在民院校中,准确定位,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

关 键 词:民院校;现状;职业技能教育;定位;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074-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1995年,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的要求,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当今社会更多需要的是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技术型,复合型的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虽然有些高校也在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事实上还是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是与社会需求不相符的.作为民办高校,其最大的优势和特点就是灵活的面向市场的机制.然而受国办普通高校以及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民办高校(尤其是民院校)忽略了他们所面对的受众及学校实际情况.不论是从专业的开设,教材的选用还是学生的培养模式上都一味地向国办普通高校靠拢.从而导致了学生培养定位偏差、就业艰难的窘况,使民院校的发展处于国办普通高校与高职高专教育的夹缝之中,前景令人堪忧.

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

1.规模.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在经过了一个时期的繁荣发展后,当前已进入一个调整提高的阶段.教育部发展司长韩进2012年3月26日在教育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据2006年教育事业统计,我国有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278所,在校生达到133.8万人.此外,还有一些利用新机制与普通高校联合办学的独立学院也属于民办教育范畴,这样的独立学院共有318所,在校生达到146.7万人,这两块的在校生总数已超过280万人.另据统计,截止到2005年3月份,全国共有民院校26所,在校人数已超过40万人.因此民办高等教育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已无可置疑的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适用性人才,进而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多样化的需求.为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过程阶段承担了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2.生源结构.尽管目前民办高校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中异军突起的一支生力军,国家社会从各方面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民办高校因为考虑经费来源等原因,会存在办学层次多样化现象,这些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其学生成绩起点参差不齐.加之民办高校录取分数线普遍低于国办普通高校,另外再加上诸如成教、自考等类型学生,这些学生的基础差异很大,这就造成了在教学质量上不能够提供足够的保证,即使有很好的教授也无能为力.

3.培养模式.目前,民办高校的培养模式有统招生、自考等多种方式,大部分以专科为主,个别院校虽然已经升格为本科层次,但因为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结构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致使他们越来越多地和普通高校一样,开设很多社会基础学科专业.教师教学任务重,没有机会外出交流学习,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依然沿用,导致教学方法落后、知识陈旧,学校、教师、学生都感到很大的压力,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实际生活中的动手应用能力、整体的综合素质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加强,连续几年的扩招导致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本科生就业呈现出“高不成低不就”,无法推销出去的被动局面,民办院校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对民办高校教育情况的认识

民办高校本着先生存后求发展的思想,在校生人数依然居高不下,学生质量一直没有明显改变,反而呈现出每况愈下的态势.反反复复的恶性循环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办高校的正常、健康发展.同样是教育,为什么唯独在民办高校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1.原因之一:学历定位和专业结构之间的矛盾.我国的高等院校有211、985等层次之分.民办院校千方百计想进入国家计划内招生,国办院校还想尽办法要办自考、办成教“广开财路”,进而给市场竞争力并不好的民办高校带来极大的压力和冲击.在招生有计划而生源是市场,社会公众高等教育价值观又是只有高文凭高学历才能有就业机会的情况下,民办高校要保有一定的生源市场占有率,只好“拾到篮子里都是菜”,这种混乱给学生及家长都造成更大的迷惑,反而加剧了社会公众盲目趋向高学历高文凭的心理.要改变这个现状仅靠院校本身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理顺办学层次和类型,科学合理地引导生源分流.变单纯学科本位为职业本位,技能技术本位等,加大技能教育宣传,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要以职业岗位的技能技术要求作为依据,不能盲目效仿国办普通高校.有一部分民办高校提出了“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学校就开设什么专业”的口号,同时,我们建议对区域或地方产业和行业的岗位进行广泛调查,对各职业岗位人才技能技术的素质要求,必须开设的课程等进行科学分析和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制定规范统一的技能教育专业目录.

2.原因之二: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人才类型是不尽相同的.民办院校要办出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关键还是要按照人才的类型,层次和规格,找准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有些民办高校,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再依托相关企业、行业,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还有很多民办高校还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人才培养没有及时跟上现在社会的要求,课程设置、内容陈旧,与现实岗位脱节.在理论知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关系处理上,一直都是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严重;在教学组织和教学过程中,还采用传统教育,没有及时从思想深处上转变学科化教育倾向.产学结合一直停留在企业参观和实习的表面上,制约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下降.三、准确定位,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

民院校定位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基于以上认识及分述,民办高等教育要求生存、谋发展,就必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需求有更加清醒的认识,找准定位.

1.社会定位:面向经济建设,人才培养必须满足市场要求,使教育市场化,教育和就业紧密结合.如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迅速增大,高等教育也已经由原来的卖方市场发展到写方市场,毕业生出现供大于求的态势,在人才市场上,一方面是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另一方面,企业所需要的是能够掌握高新技术,然而具备高技能的人才很少.作为机制灵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民办高校,就应该勇于担当,主动怎么写作经济建设,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前提;以胜任就职岗位需求为目标;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满意度为质量标准.使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企业紧密结合,一是要专业设置完全根据社会和就业者的需要〈如订单教育〉;二是学生的培养规格和技能水准要达到企业用人的需求;三是学校与用人单位经常交流人才的供求情况,把职业指导贯彻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四是努力促使教学、管理、设计、生产、销售一条龙化,完成学校与社会的自然接轨.

2.功能定位: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工作岗位中的智力成分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技术性岗位为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民办院校应把功能定位和主要精力放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怎么写作第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技能培训要放在首位,产、学、研相结合,各个专业、工种的大部分课时应该用来实习,并且要有良好的实习条件作保证.

3.规格定位:毋庸置疑,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冲击是巨大的.在大量的技术岗位上,我们对人才的需求不单单只是表面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需要的是在现实工作中能够掌握高新技术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高级蓝领”.面对毕业生愈演愈烈的就业竞争和庞大的高素质人才需求缺口,民院校在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上必然要转变观念以适应变化和发展的要求,充分进行市场调研,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目标,迅速实现就业岗位的重心“下移”,为毕业生今后的职业规划走向、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既是当今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更是民办高校力求生存,谋发展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四、加强就业危机感教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当今社会竞争性很强.在工作岗位上也是一样的,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如果不胜任工作将会被解雇,所以学校要教育学生不断的更新知识,更新技能,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就业危机感教育,使学生将压力转变得动力,逐渐由他律转变为自律,变被动为主动,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育和就业危机感教育的同时,还应重点注意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进行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催促下,民院校要求生存、谋发展,就更应该紧跟经济社会的发展,清醒、准确地认识高等教育的现状,冷静分析严峻的就业形势,进而准确定位,调整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办出特色,相信民办高校一定会赢得发展、壮大的广阔空间,占据人才培养链中的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