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综合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点赞:17622 浏览:7279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操作性很强,传统的理论与实验分开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地方性综合型本科院校的生源是多种多样的.大一学生已有的计算机水平和专业差异为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组织带来了挑战.在分析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我校组织并实施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分类别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分类别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036-02

一、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基本情况

《计算机基础》是各高校面向全体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基础性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良好的信息素养,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为学习《程序设计基础》和其他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湖北文理学院(原襄樊学院)是设在鄂西北的湖北省第二大城市中的一所综合型本科院校,有着文、理、工等8大学科门类,46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每年招收本专科学生近4000人,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我校计算机基础课一直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进行设置,经历了从《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基础》的变迁.课程学时也经历了多次变化.地方性综合型本科院校的生源是多种多样的.大一学生已有的计算机水平和专业差异为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组织带来了挑战.同时,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操作性很强,传统的理论与实验分开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已不能适应《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需要.

二、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1.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践.传统教学中,课程设置一般是一周2节理论2节实验,先在教室上2节所谓的理论课后,再在另外的时间安排2节实验课.教师在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操作练习,来巩固理论教学的内容.在2节理论课的讲课过程中,教师要讲到很多内容.往往是老师在讲课时学生理解了所讲的内容,但因为没有及时的深化,又很快忘记.上课时老师的操作演示也不少.往往是老师在讲课时学生知道如何操作了,但进到实验室后又无从下手.这都是本课程的操作性很强的缘故.只有老师讲解了操作要领后马上组织学生练习才能起到巩固作用.基于此,我校从2007年起进行《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教学改革.经过公共计算机教学部的反复研讨,经学校教务处同意,我们将本课程的教学全部安排到实验室,在保证总体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进度符合学期初统一制定的课程教学进度的前提下,采取不严格区分理论课与实验课,老师“边讲边练、讲讲练练”的教学方式,即老师可根据某次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在讲解、演示一个知识点后(一般20~30分钟),马上组织学生进行巩固式的操作练习,老师进行巡回检查指导,等大多数学生完成后(一般也在20~30分钟),再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与练习.在教学安排上,考虑到学生在新老校区间的走动,我们一次安排4节课连上.这样,在一次上课中,可以有4次讲练结合的机会,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地方性综合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算机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在教学过程中,为防止学生在教师讲课中间不认真听讲,而是自己操作计算机的情况出现,我们采取了两种预防办法:一是使用电子教室软件,由教师机来控制学生机的显示.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必须跟随老师讲课的进度进行学习,在投影仪效果不好的情况下十分有效,但要保证计算机及网络线路的完好,否则对于不能控制的计算机,学生还是可以操作;二是在老师讲课时断开学生机电源,使得学生只能通过投影仪来听讲.这种方式要求投影仪显示效果要好,但学生进行练习时开机时要浪费一些时间,讲练次数较多时尤为明显.针对这两种方式各存在的问题,本人的教学实践是通过严格管理的方式来控制讲练过程.当要讲课时,提示学生直接将显示器的电源关闭,一方面要求实验技术人员来协助进行督促,同时友情提示显示器关闭可减少电磁辐射,对身体尤其是面部皮肤有好处.对少不数不关闭显示器的,一经发现,进行适当的批评,并要求邻座的同学注意提醒这些同学.练习时,学生只需打开显示器电源,几秒钟后即可进行操作练习.

2.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我们考虑到大一学生已有的计算机水平和专业差异性,在已有《计算机基础》(2007版)课程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个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不同要求,分理工类、艺术体育类、文史类,分别对《计算机基础》(2007版)课程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进行了修订.在保证大纲总体要求符合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相关规定的前提下,我们针对不同类别的专业,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一些相应的增减,并提出一些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特别的教学要求.如对理工类专业,我们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与工作原理,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并增加二进制的相关教学内容;对艺术体育类专业,我们只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对其他文史类专业,我们要求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熟悉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功能,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由于教学内容有所不同,我们在教学进度的制定上,也做到分类安排.如对理工类专业,我们在计算机基本知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等部分,适当增加学时,并增加二进制相关内容2学时,但对Windows及Office操作部分,则缩减部分学时,并安排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对艺术体育类专业,我们在计算机基本知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等部分,适当减少学时,只要求教师作基本介绍,但在Windows及Office操作部分,则相应增加学时;而对文史类专业的学时安排,则在二者之间进行适当地安排.

由于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的不同,我们在教学准备工作方面,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如在教研活动中进行有针对性地讨论,商定不同类别的教学进度安排与教学内容处理方式;在任课教师中组建不同类别的集体备课组,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

3.经验与体会.通过采用在实验室授课、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取得了较明显的教学效果.一是教师能更好地控制教学过程,二是学生在学习中能理解教学内容并能及时进行巩固练习.分类别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充分考虑地方性综合型本科院校生源的多样性、中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开设的普及性,以及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导致的学生知识起点的差异性,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是本课程下一步教学研究和实践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