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电教媒体导入小学数学新课

点赞:26084 浏览:11977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

巧用电教媒体导入小学数学新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1.以旧联新,搭桥铺路

如采用这种“温故而知新”方法,在投影片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联想式: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做一框两幅抽拉投影片.教学时,先出示两两半径分别为5厘米和2厘米的圆,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能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最后老师演示抽拉投影片,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两个同心圆.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

另一种是对比式,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课件出示九个梨、三只盘子,指名学生动手在媒体上演示上把九个梨平均分放在三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这时老师在投影仪上又加一个梨,这时继续让学生把十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对知识得掌握也较为深刻.


2.激发兴趣,启动认知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如教《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伊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一位老师制一框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红绿灯投影片.上课开始时将此片映出后老师让学生观察投影片.并让学生说出日常看到的红绿灯,学生说出了交通岗上的红绿灯,并说出了绿、黄、红灯总是依次的变化.这时老师接着说:“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红黄绿灯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究.

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识数字排列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设置悬念,引导探究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老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引而下发”、“令人深思”.

例如教“三角形内角和”时,老师运用课件出示一直角三角形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这时老师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探究.算一算:拿出自己的两个直角三角板,算算每个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得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原正方形四个内角和的一半.然后老师通过动画把三角形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帮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这种方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是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4.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实物、教具或投影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运用实物、模型或投影等,有助于学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可以使他们获得较深的感受.这是教师导入新课通常采用的方法之一.如在讲“三角形的认识”时,上课开始,课件出示红领巾后告诉学生,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学生建立表象后,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实例,教师也参与举例.

课件出示三角旗、房架后,并提问:“红领中、小三角旗、房架,虽然它们的颜色、材料等各不相同.但从它们的形状来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出了三角形的概念.通过直观演示和语言的点拨,为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概念奠定了基矗.

当然,导入的形式还远不止这些类型.关键是要掌握人,因时、因地而变的法则,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诸方面取得好的效果.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尽量给学生审美情趣上的满足.

收稿日期:2013-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