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点赞:28793 浏览:13208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感恩教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而课堂是学生精神洗礼、灵魂净化、心灵碰撞的重要场所之一.高中历史教学就是要在课堂上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实现新课改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关 键 词】高中历史教学感恩教育

在媒体上,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责任感与“反哺”之情严重缺失,人生观与价值观严重扭曲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学生身上表现的是:不知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不知感激自然的造物之恩.等这对于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国度,有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光荣传统的民族是何等的“悲哀”与“不幸”!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以为,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充分利用教科书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而课堂是学生精神洗礼、灵魂净化、心灵碰撞的重要场所之一,这是一个十分独特的互动平台.高中历史教学应该积极地挖掘素材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新课标把传统的思想教育目标拓宽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内涵覆盖了思想、观念、情感、兴趣、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高中历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主要突出以下几方面:(1)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2)培养人文主义精神;(3)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感恩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感恩教育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主题活动,对学生加强认识,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

一、感祖国之恩――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教育主题.不论是中国古代、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都强调“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在教学中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活动:

(一)维护国家统一.

围绕这一主题可以进行的专题活动有:“香港昨天、今天和明天”、“宝岛台湾”、“新疆是祖国的神圣西北疆”、“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等等.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形成认识:

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统一不仅使中华民族历史前后相接.而且使中华文明绵延至今,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延续性是世界文明史上独有的.对于历史上的分裂应持全面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既要看到其危害,又不能忽视分裂时期客观上存在的有利于统一的积极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自觉拥护党的有关方针、政策,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一切分裂势力和行为.

(二)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正确态度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反对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

专题一:对待儒学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体而言:

1、“德治”有它的合理性,“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道德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和谐协调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需要有良好的社会规范来维系.

2、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积极内容,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天下统一的思想等等.尤其是强调统一的思想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3、对有些内容可以剔除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的有用的思想要素.如古代“民本”思想可以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儒家提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等命题,今天我们仍需要提倡自身修养和为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精神.

4、对儒学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等级观等.

专题二: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化成就.

例:右图为“中国科普博览――古代“科技馆网站”的首页,页面设置了十一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A.浑天仪B.翻车

C.赵州桥D.数学

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文明留下来的具有东方特色的遗产,是中华民族不可再生的、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精神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作为青年学生要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荣的观念,坚持了解传统文化,积极宣传传统文化,自觉学习并推广、传播传统文化,坚持用传统文化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感自然之恩――敬畏自然、珍惜生命

壮丽的山河哺育了人类,难道我们不该对自然怀有感恩之心吗?自然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体.我们的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息息相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专题一:认识历史上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从中吸取教训.

1、中国古代史上自然环境破坏的重要表现:

(1)秦始皇统―中国之后,开始大兴土木,毁伐森林.为修建阿房宫,砍光整个蜀地山岭上的树木,故有“蜀山兀,阿房出”之说.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及过度开发,导致黄河多次泛滥.

(2)隋唐时期,由于人口的增加,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出现了放火烧山、向山要田和围湖造田等现象.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生态平衡有所影响.

(3)清朝前期人口急剧膨胀,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政府颁布山川弛禁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开放山林,以解决百姓的生活问题.这从长远来看,又造成了山区因长期被开发和掠夺而产生的环境恶化局面,以致现代山区脆弱的生态系统已不能承受严重的环境污染,山区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2、三次工业革命对自然的破坏:

世界近现代史上,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破坏,生态破坏和污染问题愈演愈烈.

专题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建设美丽家园.

1、中国古代重视环境保护的主要主张:

(1)先秦时期:战国时,国家已有正式的法律条文,约束乱砍滥伐的行为,保护自然资源.先秦时期,黄河中上游地区气候温和,植被茂密,整个黄土高原的木覆盖率超过50%.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农耕规模缩小,畜牧业因少数民族的内迁有所扩展,两汉时过度开垦导致的环境破坏状况有所缓解,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3)隋唐:隋朝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在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并且创制筒车、曲辕犁等发展农业牛产.

(4)中国历代都对山林实施国家管理,很少开放山林川泽,经常封山育林.

2、建国后党和政府举办了许多改善生态环境的大型工程,如小浪底工程、三峡工程、“三北防护林”等等.

3、知识经济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从理念走向实际.

4、建设生态文明.在十七大上,生态文明概念首次写入文件.

实现天蓝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现在这个历史时期,我们要提倡的就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相互促动,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感社会之恩――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世界

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真诚相待,和谐共处.大而广之,我们要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不同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共同实现“和谐世界”的伟大目标.

专题一:历史上的和谐之音

1、和谐思想――和谐思想是构成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中国古代:①孔孟儒家提倡“仁”、“仁政”等民本思想;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②开明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以民为本,如唐太宗强调“存百姓”的思想.③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如西周文王曾告诫儿子武王对大自然不要进行过度开发,要按自然规律合理使用;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世界近代:①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提出以和平方式建立和谐制度的基本主张.②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③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2、和谐实践与社会改革――古今中外,历朝历代,都采取措施发展生产,缓和社会矛盾.

如中国古代西汉、唐朝、明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发展社会生产.

如罗斯福新政时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人数等措施,缓和社会矛盾;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改革: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专题二:社会的不和谐,让我们引以为戒.

1、中国古代上,秦隋等朝代统治后期,由于没有处理好社会矛盾,统治残暴,赋税徭役兵役沉重,法律苛严和酷法,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世界近代史上,两次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工人阶级生活困苦,阶级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3、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工业发展不平衡问题、人民生活水平问题.

4、印度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不利因素,四对矛盾: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等因素.不仅阻碍了国民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导致印度政局的重大变动.

5、中国建国以来的环境和人口问题:建国后30年没有有效控制人口增长;以大跃进为代表的失误对资源和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国民经济增长属于高耗低效的类型.

专题三:和谐世界――人类共同的目标

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和谐世界的新主张:“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努力建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当代国际旧秩序具有明显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具有极大的不合理性,是形成国际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社会危机的重要原因.建设和谐世界,就必须改革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2、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安全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生态环境恶化、贫困化、人口爆炸、资源匮乏、有组织犯罪、贩毒、严重传染性疾病、非法移民等方面.这些问题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提出了新的严重挑战,只有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共同探求有效的应对之策,才能为世界各国人民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园.

高中历史教学就是要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开展各种主题活动,让学生去认识、去感知祖国之恩、自然之恩、社会之恩,从而在行动上去报效祖国、保护自然、回馈社会,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我想这就是高中历史教学中感恩教育的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