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音乐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

点赞:8232 浏览:3211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摇滚、说唱等重音乐作为青少年学生偏爱和热衷的一种形式,已成为青少年学生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从心理健康角度阐述了青少年学生喜爱摇滚、说唱等重音乐的原因及重音乐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并据此小结其带给我们的启示与建议.


〔关 键 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重音乐;摇滚音乐;说唱音乐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21-0016-03

一、什么是“重音乐”

从儿童早期开始,接受音乐的熏陶就成为了教育的一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从最初的音符识别到乐理知识的学习和传统歌曲的学唱,音乐课程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对音乐之美有一个标准的认识并产生对主流音乐的鉴赏力.但出乎教育者意料的是,非主流的音乐形式却受到许多青少年学生的偏爱,其中以摇滚和说唱为代表的重音乐风格成为青少年文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典型的重音乐包括硬摇滚、经典摇滚、重金属和说唱(Larson,1995).它通常是基于吉他和鼓乐,是喧闹和快节奏的,同时也表达了多种紧张的情绪(比如愤怒、性侵犯).虽然不同的信息在重音乐中传递(比如性的、环境的、社会政治的),但是它的主题常常出自道德的相对论、反主流的价值观、夸大的男子气概等.正是因为其主题及音乐风格的极端主义使得成人世界开始关注这一青少年学生广为接触的音乐形式,并探讨其在青少年学生中广泛流传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

二、重音乐在青少年学生中流行的原因

首先,青少年学生对于重音乐的追求主要来自心理的需求.摇滚及说唱音乐最核心的“反叛精神”正好与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不谋而合.摇滚、说唱的歌词往往诉说着青少年的孤独、不安、甚至愤怒.青少年学生喜爱重音乐也许正是因为这些音乐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特异性问题”不是惟一的,不像父母或是师长所谓的那么不可理解,在重音乐中他们能找到类似自己的声音,满足了其安全需求.

其次,研究者曾指出,部分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与重音乐有一定的关系,其原因主要是这些青少年的性格和重音乐的主题比如拒绝权威、过度个人主义、对反社会行为的接受相匹配(Art,1991;Hansen&Hansen,1990;Kleinetal.,1993).

当然也可能是重音乐吻合了青少年学生特别的感受及其所透露的强烈程度(比如粗暴、疯狂、愤怒),这些感受可以通过连续重击的节奏、快速的拍子和不协调的声音表现而获得.从心理学角度看,青少年学生可能有三种方式用重音乐去调节他们的情绪:第一,重音乐可能利用外部的刺激去分散听众(Litle&Zuckerman,1986;McIlwraith&Josephson,1985),以此逃避或阻止不舒服及不想要的情绪状态和感受(Roe,1985;Rosenbaum&Prinsky,1987;Thompson,1990);第二,通过寻找对于他们自身、他人和社会的思考和感受的确认,重音乐可以使他们相信自己在情感上不是孤独的;第三,重音乐可以发挥一种宣泄或是镇静效用,它可以释放不快乐、愤怒或者焦虑(Art,1991,1996)[1].

同时,也有部分青少年学生出于同伴压力而选择这种在青少年文化中流行的重音乐.Roberts和Christenson(2001)认为,很难完全将音乐的社会用途和个人用途区分开来.青少年学生经常独自听音乐,但却是为了社会交际的目的.音乐同时也可以帮助界定一个人的自我身份,从而使其更好地融入一些群体.音乐通过影响他们的穿着和行为将他们带入不同的小文化群体,从而成为青少年社会化的媒介[2].

三、重音乐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为青少年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摇滚、说唱等流行音乐一般被认为是一个青少年学生达到年龄段所特有的发展任务所需要通过的重要机制(Smothers,1961;Kaplan,1984)[3].因此,研究青少年发展的心理学家们开始关注音乐,特别是摇滚、说唱这类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在其成长阶段所起到的作用.

1.重音乐的消极影响

许多研究曾发现,青少年学生经历的心理事件与对这种音乐偏爱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比如,偏爱重音乐的青少年学生对、杀人和恶魔主义有更多支持的观点(Wassetal.,1989),经历过更多的心理混乱(Took&Weiss,1994),而且比起那些没有这种偏好的青少年学生呈现出更多的愤怒和情绪问题(Epsteinetal.,1990).对青年人的研究表明,对重音乐的偏爱与纵欲、对女性缺乏尊重、更大的不道德的反社会的人际行为有相关(Hansen&Hansen,1990),同时更加喜爱冒险或者寻求感觉刺激(Litle&Zuckerman,1986)[1].

音乐也存在着一般大众媒体所具有的脱敏的效应,例如长时间接触暴力的说唱录像可能导致人们对约会场所的暴力有更大的接受程度,同时降低非洲裔美国青少年大学生的学术灵感(Johnson,Adams,Ashburn&Reed,1995;Johnson,Jackson&Catto,1995).观看反社会主题的摇滚录像导致更多的反社会行为倾向(Hansen&Harson,1990b)[2].

关于音乐歌词对听众的影响的实验证据是复杂的.有些研究发现,挑衅的歌词没有或者有的只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影响(Ballard&Coates,1995;St.Lawrence&Joyner,1991;Wanamaker&Reznikoff,1989).而另一些研究却反复证实了其有害的影响(Anderson,Carnagey&Eubanks,2003;Barongan&Hall,1995;Dillman,Carpentieretal.,2004;Johnson,Adams,Ashburn&Reed,1995;Johnson,Trawalter&Dovidio,2000;Wester,Crown,Quatman&Heesacker,1997).后者的调查表明音乐歌词促成了性侵犯行为和人际互动间的敌对观念、侵犯行为和性行为.同时有大量的针对聆听反社会的流行音乐与不墨守成规的态度和行为的相关研究(e.g.,Hansen&Hansen,1991b;Art,1991a,b;Hansen&Hansen,2000),比如Robinson(1976)等人发现摇滚的粉丝中有更多的吸毒者.青少年学生对说唱音乐的喜爱被证明与异常行为比如暴力、偷窃和吸毒相联系,虽然关联的本质根据说唱乐的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Miranda&Claes,2004).喜爱说唱和重金属音乐的大学生比起喜欢其他类型音乐的学生有更多的敌意态度(Rubin,West&Mitchell,2001)[4].

2.重音乐的积极影响

虽然许多研究者将重金属音乐与抑郁或愤怒的情绪相联系,但这些影响通常不发生在听众本身偏爱重金属音乐的时候.一项针对1000多名有天赋的11~18岁的青少年学生的研究发现,重金属音乐对宣泄、释放以及驱散消极情绪是有用的,特别是对那些低自尊的学生而言[5],即便是带有反社会性质的重音乐,但其在喜欢听这种音乐的青少年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很复杂,一方面反映出他们对世界状况的关心和一定程度上对未来的悲观主义,另一方面它也被用来缓解不愉快和难以驾驭的情绪.有研究发现,当重金属乐迷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时,他们的情绪会变好,而不是变得灰暗(Gowenith&Bloom,1997;Scheel&Westefeld,1999).从根本上讲,青少年学生能在音乐中寻找到和他人的联系感,并从中找到慰藉,即使这种联系是基于共同的孤立上(Art,1991).

在针对青少年学生的音乐治疗中也有很多学者提倡摇滚音乐的应用.在音乐治疗中使用摇滚乐形式的音乐素材,因为这种风格的音乐是青少年学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音乐比起言语能在更深的情感水平上影响青少年学生.摇滚乐能使青少年学生表达、触碰,并且相互分享着诸如生气、狂怒、悲伤、渴望、心理崩溃等感受,并且使青少年学生在参与的音乐治疗中尽可能多地经历亲密与孤独.这种治疗可以用摇滚本身明确、简单及高音量的音乐抚慰青少年,安全地减轻其情绪的强度,给予失望和迷茫的青少年学生以庇护.摇滚音乐还可以打开对性幻想与感受探索的可能性.摇滚的鼓点和强烈的跳动立刻就让人感到安全和兴奋.许多青少年学生将他们想要变得有力量有技巧的投射在电子吉他和鼓乐上面.在这些乐器的帮助下,感到被忽略和抑郁的青少年学生可以清楚地表达梦想,从而为分享幻想提供媒介.这种幻想一般可以分为全能和亲密两个类别.Tervo(1991)利用五个真实的案例描述了摇滚音乐在音乐治疗中的促进作用,他曾形容摇滚乐为“无需触摸的爱抚”.

我国学者周宗伟认为,在长期的权威主义文化熏陶下,中国的青少年学生更缺乏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对于中国的青少年学生来讲,成人社会不是管教得不够,而是关照得太多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摇滚文化对于唤醒中国青少年学生的独立意识与自由精神还是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的,而且它也同时促使了社会化、开放化、文化多元化、平等化发展的进程.

四、启示与建议

1.借助摇滚、说唱等流行音乐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干预并予以正确引导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青少年很容易接受其经常接触的大众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并加以模仿.而从国外的研究结论可以得出,摇滚、说唱等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将摇滚、说唱等流行音乐作为突破口,利用青少年所推崇的音乐形式开启青少年的心扉,进入青少年的心理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青少年的想法与感受.

2.提高音乐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创作更多利于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重音乐作品

作为广泛流行于青少年学生中的大众媒体,音乐,特别是流行音乐媒体的创作者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社会影响力衍生出的社会责任.如果摇滚音乐内容的励志成分反映现实且澎湃,会更容易让青少年产生共鸣,更能激发他们不断追求.说唱音乐形式个性十足,歌词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更是朗朗上口,说唱传递的信息往往会使青少年学生印象深刻.

3.加强国内关于音乐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作为青少年学生热爱的音乐形式,摇滚及说唱等重音乐的存在和流行存在着必然性,只有深入研究其受青少年学生追捧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由于文化的差异性,很多关于此类音乐的影响力的探讨都是来自西方学者的研究,国内却缺乏大量符合我国国情的以青少年及摇滚、说唱等流行音乐为主题的实证研究.虽然国外的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毕竟音乐带有很强的时代性与地域性,只有研究中国流行音乐特别是摇滚、说唱这类对青少年有极大吸引力的音乐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青少年学生喜爱此类音乐背后的心理原因及其影响,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解决中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

重音乐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流行音乐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主要参考文献:

[1]KellyDS,GregoryTF.Musicpreferences,personalitystyle,anddevelopmentalissuesofadolescents[J].JournalofYouthandAdolescence,2003,32(3):205-213

[2]RechardJH.媒介心理学[M].相德宝,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RobertL,ThompsonT,ReedL.Socialcontextandthesubjectiveexperienceofdifferenttypesofrock[J].MusicJournalofYouthandAdolescence,1995,24(6):731-744.

[4]SilviaKnobloch-Westerwick,PaigeM,KatherineSha.Rebellioninthetopmusiccharts[J].JournalofMediaPsychology,2008,20(1):15-23.

[5]Giftedstudentsbeattheblueswithheymetal.ScienceDaily..(22March2007).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州,350108)

编辑/王晶晶终校/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