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点赞:27817 浏览:13060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学生是人生过程中发展智力和体力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现代化的思维和素质、坚强体魄的奠基时期.因此,培养中学生体育能力对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至关重要.体育能力不仅是体育意识的外在表现,也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方面.现就中学生体育能力培养作如下初步探讨.

一、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反思

1.从以往乃至当前中学生体育能力,不难看出中学体育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在体育教学的教材、教法、组织形式等方面,基本上沿袭命令式、模仿式、检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忽视对体育意识、兴趣爱好以及独立自主锻炼能力与习惯的培养.热衷于片面追求竞技体育成绩,或过分强调“达标”及初中升学考试的体育项目检测,导致了本来是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手段的体育,反而成为应试教育的附庸.


2.对毕业生走上社会实际情况调查看,约80%的学生尚不会自主锻炼身体,也不会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因为缺乏必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很少会欣赏体育比赛,按体育能力而言,不少人还是“体育盲”,结束学校生活等于结束体育生活,甚至,从此与体育无缘.

二、体育能力培养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1.能力是知识、技能、智力在一定教学条件和实践途径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综合心理特征.体育能力则是一个人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素质和体验等诸因素的综合能力,并在参与具体体育活动中可体现出来的各种锻炼方法和健身手段.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体育能力的培养必须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服从于目标,怎么写作于目标,教学手段上注重诱导、激发与调节、控制,在不断改进和革新中做到多样化、生动活泼、情趣化.

2.现代体育教育强调终身体育教育.学校体育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着眼未来,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强化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是现代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在培养学生个体行为的基础上发展体育特长,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与提高.

三、体育能力培养的途径

1.体育学习动机是形成体育能力的关键.要使学生明确体育运动不仅对身体有益,而且对心理和智力也有益.体育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互相促进的,必须从初中一年级新生入学时抓起,同时运用学校体育中的多种体育活动途径的优势,做到课内外结合,只有具备了体育能力,才能在漫长一生中,能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以满足身心健康,达到终身受益.

2.引导学生带操帮助学生获得体育能力.学生从初一到高中毕业的六年中,是接受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学习和培养发展体育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通过规范设计让学生参与课的准备活动,实践证明可以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得到提高.具体做法是: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体育理论课给学生讲授准备操的作用原理,编操方法,注意事项.第二学期开始,着手在教师指导下,指定体育能力较好的学生带领准备操.课前预先作好充分准备,诸如带操时间、地点、内容,辅导带操学生编制一套不少于5节与课的教材要求基本一致的准备操,课后教师向全体学生对编带操的学生予以讲评分析和评分.初二年级的学生,编操节数增加到6至8节,带操讲解示范动作力求正确.对初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应提出更高的要求,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时,有计划地指定一名或四名学生全权负责全班或分组的准备部分,巩固和提高已有的体育能力.带操一般要求6至8节,其中有一至两节是创编.对高中年级中体育能力较好的优生,可以运用哨声带操,并根据课的主要任务和教师的指导,组织简易的体育“游戏”活动,以体育骨干推进全体学生的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怎么写作.

3.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是体育能力培养的主要方法和手段.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根据练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去寻找解决或改正的线索与办法,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技术规格及练习的讲评,提供判别标准,明确练习要求,是培养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能力的基本方式.

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中学生体育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