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中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点赞:11774 浏览:4730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长期以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点上,一直存在重视显性教育而忽视隐性教育的不良倾向,显性教育在现实环境中如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等确实存在其实效性.但是,在网络环境中,由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虚拟性、匿名性、自主选择性等特点,决定了显性教育的局限性.在分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得出隐性教育在网络环境中存在的独特优势,并进一步探索其有效实施的策略.

关 键 词: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6-0111-03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最早源于1968年美国教育社会学家菲利普·杰克逊(P·W·Jackson)的《班级生活》一书中提出的“隐性课程”的概念.此后,隐性教育逐渐成为该领域的热门课题,并形成了结构功能论、现象学和社会批判理论等流派.我国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但是隐性教育作为一种思想,则比具体的理论在时间上要早很多,我们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的深邃洞见.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蕴含的“寓教于乐”的思想又或西汉刘向所著《烈女传》中所述“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的典故等.

一般认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将教育意向和目的隐藏到受教育者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的不为其意识到或明确感知到的教育活动,从而使之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教育目的的隐藏性.这是隐性教育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在隐性教育中,教育者将教育的目的和意图很好地隐藏起来,并以间接、暗示、非强制性的方式传递给受教育者,从而避免产生逆反心理,并欣然接受教育;二是教育内容的全面性.隐性教育是一个多渠道、多层次、全面的整体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施教者应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活动等环节中施加全面的教育;三是教育过程的愉悦性.在隐性教育中,施教者应采取策略激发受教者自身的参与兴趣,在教育过程中,体验到愉悦感和美感;四是受教育者的自主选择性.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显性教育是一种强制性的、灌输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使受教者处于一种被动、压迫的地位,而对于正处于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所述的“同一性危机”的大学生而言,则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产生截然相反的教育结果.隐性教育则通过隐蔽的手段进行施教,使受教者认为这种选择是他们自己自主选择、主动参与的结果,从而有效避免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五是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隐性教育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使受教者处于美国心理学家瑞伯(A·S·Reber)所述的“内隐学习”的状态,在内隐学习中,“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或者陈述出控制他们行为的规则是什么,但却学会了这种规则.”[1]通过内隐学习,受教者基本上处于一种无意识的不知不觉的学习状态,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逐渐内化,并形成内隐记忆,最终在社会实践中潜移默化地迁移出来.

网络环境中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二、网络环境中的高校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

在目前形势下,大部分大学生都有电脑,即使没有电脑也可通过手机上网,几乎100%的大学生都上过网,网络的匿名性可以使大学生摆脱道德的束缚,放松自我约束,使社会责任弱化,从而极其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网络将社会文化中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弃之不顾,人们摆脱社会的管理和控制,且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在网络上获取所需的资源,即使政府或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通过各种手段屏蔽不良信息,也无法完全杜绝,正如麻省理工学院的尼葛洛庞帝教授所述:“无论通过法律还是炸弹,政客都没有办法控制这个网络.讯息还是传送出去了,不是经由这条路,就是走另外一条路出去.”[2]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其匿名性及自主性决定了要想像在现实生活中的课堂中进行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随着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出现,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们显示出了极高的政治敏感性与前瞻性,早在1999年便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2000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及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在这些政策的指导下,各高校相继以校园网为平台,开辟了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红站.但在高校的网站建设方面存在多种问题:

第一,部分网站过多强调其政治教育功能,内容多为文件、马列主义、思想等,在心理需求上很难满足大学生,有很多学生坦言不知道自己学校有红站,即使知道也很少访问,而在访问红站的学生中,很多的学生都是抱着功利主义的态度,如面临入党积极分子考试或为了考研而查找资料,因此,这种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毫无疑问会导致访问量较低、宣传效果较差.

第二,传播形式单一,网站从其他门户网站、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