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点赞:3151 浏览:816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文化热的悄然兴起,校园文化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面对文化多元与整合发展的新趋势,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也必须从文化的维度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思想、乐于赶超新潮流、勇于大胆创新的青年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探讨校园文化新的构建模式,引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显著的校园文化,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关 键 词: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4-0087-03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文化热的悄然兴起,校园文化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身处21世纪第二个十年,面对文化多元与整合发展的新趋势,一路高呼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也必须从文化的维度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文”与“化”的连用曾见于《周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时的文化多指自然、质朴.近代广义文化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界的独特生存方式,涵盖广泛;而狭义的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及其结果.从文化的维度出发,校园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据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舞台.

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一、校园文化概念的引入及发展

1986年,中国高等教育史中首次提出了“校园文化”的概念,此后从不同视角对校园文化理论的研究在我国学术理论界不断深入.[2]2004年12月13日,教育部、共青团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研究阶段.《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近年来,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研究视角广泛,内容丰富,已经在理论和实践多个层面取得显著成果.多元化的研究趋势,从基于基础理论层面出发的包括校园文化内涵与外延、内容的组成、特征与功能、运行机制及发展趋势,从实践层面出发的校园文化的组织策划、载体选择以及新媒体运用也都渐成体系.

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校园文化功能的体现,就必须先明晰校园文化的概念.迄今为止,理论界尚未对校园文化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但归纳多方意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把校园文化等同于课外活动的狭义论,认为校园文化“主要指开展学校教育所短缺的艺术教育以及各种文化活动,包括学生中的各种社团活动等,以提高学生的文艺素养”[4];第二种是涵盖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各个层面的广义论,认为校园文化是以师生为载体,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第三种是综合了广义与狭义的中间观点,认为校园文化包括长时间以来形成于学校,被全体师生员工接受并认同的校园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价值观、信仰、作风和行为准则,同时还包括培养这种校园精神所需要的文化环境以及大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总和.鉴于本文立足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故从综合的角度界定校园文化.

二、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校园文化凭借自身的文化特性,客观地创造独特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着当代大学生以景入情,以形入理,有助于其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

1.启发疏导与思想引领

面对文化全球化、多元化发展趋势,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意义在于,创设一种积极的物质、精神氛围,启迪、规范、引导和提升师生员工对美好人格的追求.[5]在这个科学飞速发展,理性规范渐为主导的时代,人们看重认知的同时往往轻视了情感,重智育教育的同时轻视了创造性的培育.借助校园文化的感染力,启发学生审视现实、分析现象、思考人生.信念的缺失,无疑会导致教育意义的丧失.借助校园文化的亲和力,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文化成果武装到学生头脑,引领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形象感染与自我塑造

《荀子·劝学》篇中就有“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说法.学生融入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就似蓬草长在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反之就如融于黑色染料的白沙,纯洁的光芒不复存在.学校提倡的、宣扬的会于无形中感染和塑造师生,它比任何强制的规定、生硬的命令来得更有效.反之,如果不良风气抢占了校园高地,势必混淆师生的价值观,并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思想危机、道德危机和学术危机.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大学生本身的自我塑造力是不容小觑的,全面提升个人修养,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都需要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校园文化助力.

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3.榜样力量与凝心聚力

在校园文化各个层面中凸显出来模范与榜样,会成为其他师生思想和行为的典范,激励教师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感召学生刻苦钻研、矢志成才.校园文化又似一种特殊的黏合剂,把其独特魅力换化为一种群体意识,形成凝聚力,使师生视学校为家园,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为己任.这种强大的客观外在精神力量对师生的行为起着巨大的整合作用.这种归属感与认同感也正是高校建设的不竭动力源泉.

4.文化传递与传播辐射

高校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渠道,是创造新文化的基地.师生通过对文化价值的摄取,获取人生意蕴的全面体验,进而陶冶自己的人格和灵魂.如果把高校比作加工厂,它的产品主要是科研成果和专门人才.科研成果主要指进步的学术方法和自由探索的氛围,这一部分将由大学扩展到全社会.专门人才主要是指大学所培养的,分布于社会各个领域的精英学子,他们之于新岗位有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更有所涉及的文化熏陶.因此,高校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既包含对高等教育体系自身的垂直型影响,也包含对全社会的放射型影响.三、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不仅是一种自发的文化现象,更是一种自觉的“文化意识”(文化行动).[6]校园文化受社会主流文化影响,具有主导性和多元性相结合、趣味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稳定性和可塑性相结合、独立性和开放性相结合等特点.

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主要表现在:

1.主流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一直占据着主要位置

高校的思想品德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等不但在理论上对当代大学生予以引导,同时结合科学发展观及时代的要求,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青年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逐渐消化课本知识,让马列主义从课本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指导学生的主流文化意识形态.

2.网络文化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捷发展,网络把这个世界连在了一起.网络传播的迅速、快捷,其庞大的、多样的信息量,迎合了现代人对传播的需求.对此,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利用好互联网,积极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现实中,高校积极利用互联网,如有的高校建立了互联网德育平台、校园文化建设微网络等,营造积极、健康、文明的网络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加丰富多彩.

3.传统文化回归高校校园文化,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走入大学校园,如有的高校大学生入学第一课是组织“成人礼”仪式,让学生意识到成长的重要性;有的高校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礼仪教育等,这对于将来大学生走向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这些同样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文化建设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社团文化等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活力,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高校,社团在校园文化建制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以社团为单位,高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文化活动.通过寓教于乐,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使校园文化建设变得生动、丰富、活泼,这种形式切合大学生实际,这样才能达成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校园文化建设并非尽善尽美.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呈现主流与非主流、积极与消极并存的状况.如今的信息社会使我们正在进入“文化反哺”时代,传统的老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同时以纷繁型网络、快餐型书籍为载体的多元文化充斥校园,孕育的“互相冲突和矛盾的观念震撼着每个人的精神世界”[7].高校校园文化在逐步发展与壮大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多元文化冲击着主流文化.第二,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同样冲击着高校校园文化.第三,形式文化如何与内涵文化相结合,也是存在的问题.目前,有的高校为了迎合学生心理,注重文化建设的形式而忽视了文化建设的内涵建设要求,导致了校园文化建设效果不佳.

四、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有效途径

我们说,高校校园文化不是孤立封闭的,其本身是开放复杂的,与社会神经息息相通.[8]从管理理论的角度考察,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工作中并非同一范畴,但从文明建设战略布局出发,两者本质上内在一致,密不可分.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存于校园之中,它们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深厚的历史积淀,不断的创新创造,才汇聚成各高校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校实现飞跃发展的支撑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整体社会文化背景为依托,立足大学校园文化实际,在对传统文化以及外来文化进行合理的吸收、借鉴的同时,整合、创新既有的校园文化,如此才能适应时怎么发表展的要求,并不断使其丰富和得到完善.

如何有效实现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还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新校园文化载体,实现怎么写作育人

校园文化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广泛认同和参与,只有内化于每一个个体的本心,才会影响其行为.师生员工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增强校园的人文底蕴.信息时代以及数字化的迅速发展,迫切呼唤学校要积极创新,发挥网络、微信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创新校园文化载体;积极利用互联网等网络文化新平台,主动构建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学校要合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重要作用,对理论型社团热忱支持,对学术科技型社团倾力扶持,对兴趣爱好型社团合理引导,对社会公益型社团积极倡导.

2.营造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环境育人

良好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高校应该加大物质环境建设的步伐,加强营造积极向上文化环境建设的力度,努力创造文明、健康、高雅的育人环境.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符合学校传统的个性设计,完善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完备流畅的校园网络,将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出学校的形象,真正做到润物无声.

3.构建科学合理的校园文化建设机制,实现管理育人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机制主要由管理机制、引导机制、整合机制、保障机制和考评机制等构成.[10]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只有这些主要机制协调运转、充分发挥其功能,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持之以恒,彰显功用.高校校园文化制度是其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是全校师生员工活动的行为准则,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健全的制度机制,规范的学校管理.